张 捷
(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安顺 561000)
为推动全社会参与到国家建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要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为基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由此混合所有制改革走上康庄大道,更多的民资与外资作为经济助力,允许其参与到国企改革中,将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然而,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分析,寻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自政府提出国企未来应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来,各地许多国企都在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模式[1]。多年来,各地政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探索国企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以宏观角度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法,它是将市场作为中心,让资本配置在经济建设中扮演主力角色,并充分发挥其作为经济运行核心的价值,稳定提高国企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力,提升市场经济活力。同时,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可以保证国有资本对关键领域提供充足资金,减少因资金短缺无法实现对经济特别是科技的控制力,影响我国未来科技进步。而且,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还可以让社会各界对于关键领域产生足够重视,让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国家建设中,集中社会资源突破研究难点,并让国有资本保持高效投资、有序运行,让资源应用更加科学,减少过去资本无序投资的风险。而以微观角度分析,我国经济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同时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措施结合,可以集中解决以往国企在改革中出现的行政对经济的过度干预问题,摆脱历史遗留问题,让国企轻装上阵,更加快速地投入经济建设中。另外,通过这种改革方法,让国企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建设符合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补齐企业管理短板,从而稳定提升生产效率,为国企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
相较于民企,国企有如下几类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产权控制问题。因为历史原因,国企的领导者大多由政府部门任命,经济发展目标与工作核心内容也是经过政府部门确认后,再把相关工作内容下发至企业,有相应工作人员负责对接,布置和承担相应任务。这种层层管制模式,导致大量国企在面对资产管理时,是以国有资产作为第一考虑要素,而把企业发展放在次要位置。这种模式多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存在相悖现象,和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难以兼容。尤其是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使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虽然有可能让企业得到一定发展,但会导致管理链条过长,管理流程过于繁琐,管理尺度也会出现标准不一的问题,难以真正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在经营中也会出现政企不分的严重问题,对相关责任也无法落实到具体人员或部门,善后处理能力相对欠缺。而该管理模式在未来国企发展中,会逐渐向经营渗透,造成国企需要通过更多的内部机构去审批更多的繁琐事项,实际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会呈现下滑状态。其次,政府是国企发展的重要后盾,也是打开市场的重要信用保障,会拥有较为稳定的政策环境,这也是国家与社会赋予政府的重要责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该模式进行分析,会发现国有资本是以长期稳定为主,这一点与普通民营企业存在巨大差异。这种模式会造成国有经济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控制力趋弱,难以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而且,国企几乎涉及经济的各个领域,覆盖面极广。但是也因其制度的特殊性,除民生行业外,其他领域涉及过浅,部分重要行业缺少界定能力,难以使用制式标准对发展进行管理,进而让国企难以对市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会造成国企缺少足够活力。在某种程度上,国有资本在经济上具有一定垄断性质,使得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如果国企将过量资金投入某些行业,虽然会对行业的短期与长期发展起到助推效果,但是在行业的中期发展中,会对民营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加剧市场矛盾。最后,国有资本并不追求高风险高利润的经济发展,而是以稳定为主,对于一些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很少涉及,对于低利润低风险的稳定行业则是十分青睐。但是,前者多为创新性领域,需要大量资金维持创新消耗,国企的资金无法成为创新助力,会影响其在创新领域的发展。而后者则是民生等领域,虽然需要一定创新力,但是,创新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要素,国企自身的庞大规模会影响行业的正常运转,让行业加速固化。国企的治理又具有很强的行政影响力,造成部分程序过于复杂,会让国企实际经营效率较之民营企业有较大差距[2]。而这种制度僵化问题造成现代企业制度虽有应用,却难以真正落实到所有部门与工作中,会延误国企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资本在企业发展中拥有较大话语权,反而会限制国企在行业上的进一步扩张,会拖慢国企发展步伐,难以进一步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为推动经济有序发展,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摸索出可行性方案,为国企发展提供思路。
当前国企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部分国企为了快速推行混合所有制,将其作为一种任务对待,造成单纯以工作目的开展混改,而不是从企业实际需求落实混改,导致制度改革的先后顺序出现偏差,影响混合所有制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实行混合所有制之前,制定完善的顶层设计,并从全局角度分析国企未来发展方向,避免以后发展出现方向性问题,提升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稳定性。同时,要统一混合资本的发展战略,科学规划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而且,企业的管理层也要积极打破过去国企对市场垄断行为,推动市场回归良性竞争,也可以避免部分国企出现为了混合而强行推动国企改革的现象。让垄断可以借助改变国企股权结构被有效打破,降低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廉价且优质的产品,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而从改革的空间范围而言,则要以国企不同类型、所处行业等综合因素考虑,追求精准企业改革。如果国企经营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则要考虑未来贸易走向,可以同合作伙伴就业务的谈判结果而定,针对改革具体区域详细划分,划定改革禁地,避免混改后的企业过于追求经营发展,而影响国家整体利益。同时,制订详细的负面清单体系,将对民众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公共设施,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防军工产业,对关乎国家经济命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企业列入其中,清单内容务必要真实、准确。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要将负面清单涉及的所有企业全部忽略,优先考虑清单之外的国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企业经营中对政府部门的“关键盘”造成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规范国企经营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推动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国企若想在改革中进一步成长,就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改革优势,让企业产权保持多元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提高国企资源利用效果。所以,要从原本国企混合的局限中跳出来,积极同非国有资本展开深度混合,让国有资本可以调动非国企资源,提升国企资源总量。要让非国有资本为改革后国企提供社会资源,集中力量突破国企在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改革效果[3]。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国企改革与发展中,进一步壮大国企综合实力,并通过充分结合社会力量,推动国企实现有序发展。同时,产权也要保持多样性,追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减少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行为,让国企可以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色,转化成为为国家、社会谋求更多福利的中坚力量。对于民营企业,拥有行业优势则会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而一般民营企业因为实力有限,无法高效推动企业经济发展。这种现实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这就要求国企在改革时要以“互补”作为原则,充分研究国企拥有的优劣势,并寻找可以和国企经营内容相契合的民营企业,实现在技术上互补、资金上互助、人力资源高效利用,扶持民营企业有序发展。要为改革后的国企积极拓展产品渠道,提高企业管理综合能力,实现全面推动国企发展、稳固市场经营份额这一改革目的。
在国企展开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需要面对国有股比例这一重要问题,而该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决定国企能否依旧是企业的主导角色,进而影响国企未来发展方向。这一问题则要从两个方面分别研究:首先是国有资本如何以最低持股比例仍对国企拥有控制地位,这可以吸引更多资本参与到企业建设中;其次则是国有资本对国企的控制是否和持股率有直接关系,这会对国企未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需要谨慎对待。对于前者,需要明确资本存量及其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并不会产生直接关系,而是由资本对企业的控制能力来决定,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资本与企业经营的根本内容。这就要求对于国企所属问题,要在企业改革时同各方投资角色进行充分研究,明确具体控制角色,避免出现前期所属角色不清晰,影响后期企业发展。减少企业未来因控制角色不明,影响国企在市场中的形象。对于第二点,则要从国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出发,其主要目的是吸引非国有资本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并给予其合适渠道发挥资本价值,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助力。所以,在明确企业所属问题的同时,要对国企当前管理制度开展大幅度优化,融合现代企业运营制度,彻底改变国企经营制度死板、模式不灵活的问题,并以长远发展角度落实经营工作,推动混改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企业未来成长做好基础工作。
以我国各地国企改革的反馈与经验分析,将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进行混合拥有多种方法,例如股份制改革、上市公司等,都在各个领域获得良好成效,这让经验内容成为各类国企争先模仿的对象。可是,在实际应用时不能仅以经典案例为规范,因为优秀案例是国企自身的经营实力、所处行业的发展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实际经营中可能凑不齐诸多有利因素,反而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规划。因此,要从企业当前经营情况入手,充分分析企业真实情况,预测行业未来是否发生巨大变革等,合理制定改革方案,在以后的工作中稳步落实。应结合非国有资本真实实力,重新审视行业今后的变化情况,考虑国有资本未来发展方向,以互融互补为第一需求,让资本可以在国企以后的经营发展中充当助推器。同时,国企改革也要重视审批程序,要求以规范性为标准,让审批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做到合规合理,并适当缩减审批结点,降低审批的复杂性。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国有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严重流失问题,保证国企稳定发展。而且,各个政府部门也要对涉及企业改革的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国企可以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更加放心地将资源投入企业建设中,并让潜在消费者参与到产品与资金循环中,加速国企资金的回流速度。通过提高市场竞争力,让国企改革拥有公平性,并对市场经济保持公正性,让众多民营企业同样获得发展条件。借助稳定有效的方法,开展企业改革,可以防止国有资产被不法人员操控,避免其行为影响国企稳定发展,推动社会健康运转。
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部分国有企业拥有过大的行政色彩,导致企业运营被政府部门控制,大部分工作核心内容都要经过繁琐的程序,缺少了企业发展的自主性。所以,要在国企经营中积极引入公司制,让企业可以从市场角度出发,聘请专业经理人员参与到企业建设中,逐渐减少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的干涉,从而降低行政力量对于企业发展的过度干预,让企业拥有自主发展能力,为以后充分探索发展的可能性做好准备工作[4]。虽然部分企业采用了公司制,并将企业经营和组织规划实现了两权分离,可是委托代理带来的问题同样会影响企业发展,而且问题相较于企业经营被干涉更为复杂。若要避免出现该类问题,这就要求企业保持清醒头脑,需要在面对问题时准确分析,采用合适的手段对其严格治理,避免因追求工作快速完成而忽略具体内容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治理不仅要求工作落到实际,让变革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工具。同时,要严防内部人员或政府部门对企业经营的操控,让国企可以真正获得经济发展上的自由。可以选择构建拥有资本链接价值的董事会,负责管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并向社会聘任职业经理人构建专业管理团队,有序完成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通过在国企内部进行规范治理,扫除在后续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减少发展中的阻碍,从而推动国企健康有序发展。
虽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确存在诸如政企不分等问题,但是却不能忽视其充分调动资本,让经济建设拥有更强动力这一事实。所以,要强化解决问题能力,勇敢面对改革现存问题,让国企全部参与到改革浪潮中。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方式,由国企带领民企共同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实现民众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