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复兴之路
——兼谈“两个大局”下中国青年的机遇与使命

2022-12-28 15:12于洪君
青年探索 2022年2期
关键词:发展

■ 于洪君

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1]。这一重要论断已被近年来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走向和跌宕不定的世界安全形势所验证。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认识国际大环境和周边小环境,如何应对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何维护并拓展中国的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如何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成为时代交给我们尤其是当代青年的一道必答题。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深刻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找准青年在时代发展大势中的定位是新时代青年的必修课。

一、充分认识世界大变局演化为世纪大乱局的可能性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改变,世界战略格局深度调整,人类发展重心东移。在这一过程中,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制度设计与治理方式的固有问题不断积聚,导致政治、经济、社会、种族等诸多领域的矛盾集中爆发。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遗余力地破坏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准则,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个重大的消极变量。

美国是以输出价值观、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为“天赋使命”的传统型帝国。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国际组织体系,利用各种机制操控全球治理进程。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先是得益于“一超独大”地位,在国际舞台上“为所欲为”;后因遭遇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袭击,打着反恐名义在世界各地“征伐无度”;近年来则因内外关系全面紧张而陷入“战略焦虑”,也称“战略恐慌”。2017年,共和党人特朗普入主白宫,这是美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恐慌”后,各种极端思潮相互作用导致的无奈选择。结果是,美国政治极化进一步加速,社会对立有增无减,对外关系全面失序。以“弃约退群”方式破坏国际组织体系和全球治理,制造地区和全球紧张局势,采取经济裁制与军事威胁等手段强化欺凌行为,甚至不惜动用精准打击和定点清除的野蛮方式,对小国弱国大打出手。美国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和秩序破坏者。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极为复杂和严峻的情况下,美国非但没有履行一个世界级大国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反而肆无忌惮地强化所谓“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的霸权主义,变本加厉地推行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特朗普极力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极力破坏全球抗疫大业。人类社会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撕裂状态。2021年,民主党人拜登取代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内政与外交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力修复和强化美国与传统盟友的战略合作关系,尤其是军事政治同盟关系,极力打造各种新版地缘政治小集团和安全合作小平台,进一步加剧对中国的战略打压与封堵,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遏制中国崛起,在新冠肺炎疫情、新疆、香港等问题上发动大规模的妖魔化中国制度的“话语”行动[2]。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主政,美国政府的国际战略目标,归根结底,都是要巩固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维护美国凌驾于全人类之上的帝国利益。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曾经因区域一体化先行先试颇有成就而踌躇满志的欧盟,很快陷入内外交困、举步维艰的艰难历程。在解决南欧国家债务危机问题上争吵不休的新老欧盟成员,围绕西亚北非地区潮水般涌来的难民问题,相互“开撕”,大大加剧了欧盟内部的离心倾向。特朗普主政白宫后,美国的单边主义肆无忌惮,欧盟作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重要力量极的发展前景受到严重威胁,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日趋紧张。新冠肺炎疫情毫不留情地重创了欧盟各国,某些成员国居然在应对疫情的紧张关头实行以邻为壑政策,本来就危难丛生、日子难熬的欧盟雪上加霜。英国脱欧法案正式通过后,欧洲一体化严重受挫成为欧盟不得不接受的痛苦现实。受英国脱欧影响,欧盟内部以及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的“疑欧”势力,即反对欧洲一体化的政党和组织受到鼓舞。孤立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各种极端主义、激进社会运动和盲目排外情绪借势发力。精疲力竭的欧盟各国,政治生态愈加严峻,经济走势扑朔迷离。担心出现经济大萧条、担心欧盟联盟全面瓦解的恐慌情绪,一度笼罩整个欧洲。

尽管美国和欧盟各自面临许多问题,彼此间龌龊不断,但它们丝毫没有停止持续多年的对俄罗斯的政治打压与经济制裁,反而持续加大联手遏制俄罗斯发展的力度。外交上压力山大、经济上困境重重的俄罗斯,在普京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本国特色发展之路。2021年4月,俄罗斯以2020年全民公决通过的新宪法为依据,颁布了取消总统任期届数规定的新法律,普京2024年后继续参加总统选举并连任至2030年的可能性增大。美国等西方各国对此诟病不绝,俄罗斯国内反对派亦不断抗争,但目前看,普京执政地位和控局能力依然强大。然而,从长远看,俄罗斯面临政治体制转型、国家结构重塑、经济关系变革、对外关系调整等一系列重大挑战。

在这一大背景下,大欧亚地区形势风诡云谲。俄罗斯同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的关系依然紧张。2022年伊始,俄罗斯与乌克兰剑拨弩张,边境冲突加剧,局势走向对地区发展影响远大。位于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归属问题,战端再起。亚美尼亚惨败于土耳其支持的阿塞拜疆,双方积怨愈深。一向平静的白俄罗斯,2020年爆发前所未有的大动乱,虽然借助俄罗斯的支持,局势得以恢复,但与西方的关系雪上加霜。进入2021年,白俄罗斯与波兰、乌克兰的关系,因来自中东的难民试图通过白俄罗斯边境强行进入欧盟国家,陡然生变。边境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不遗余力,加入欧盟的意愿彻底动摇,称雄中东、对抗伊朗、遏制沙特,争夺地区事务影响力的势头十分抢眼。

整个西亚北非即大中东地区,由于以色列、伊朗、土耳其、沙特几大势力的关系错综复杂,也由于沙特等海湾国家内部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持续紧张,其中包括不属于阿拉伯世界的库尔德人走上争取自治与独立的战场,同时也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多种外部势力深度卷入,叙利亚战事久拖不决,已经成为殃及全世界并长期拖累当代人类文明进程的最大痛点和病灶。

受国际政治格局和安全态势日趋复杂和严峻,尤其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等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国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某些国家对华政策的两面性,近年来进一步彰显。东北亚方向,朝美关系先热后冷,朝核问题依然无解,南北关系再度趋紧,整个半岛局势依然迷茫不明。日韩两国关系未见明显改善,中日两国关系更是起伏不定。启动多年的中日韩三国区域合作,依然推而难动,至今无实质性进展。日本新政府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对外引导国家全面右倾化。

东南亚方向,南海地区的海洋权益之争和岛礁主权之争时起时伏。个别“声索国”①“声索国”是指声明索要某地区领土主权的国家。以南海问题为例,南海声索国是指对南海声称拥有主权的国家。不甘寂寞,不断滋事生非。美国等境外势力继续插手,导致南海地区战云密布。某些国家实行经济发展借助中国、安全事务指望美国的二元化外交,特点愈加明显。对华政策中的防范面突显,合作面下降。

在南亚方向,印度顽固坚持“武力开疆”旧思维,一方面与巴基斯坦等邻国冲突不断,另一方面不断在中印边境肇事,将两国关系推向冲突边缘。在此背景下,印度消极对待“一带一路”多边合作,退出了东盟与中日韩等国全力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出现抵制中国商品,抵制中国制造,抵制中国应用软件,抵制中方对印投资和双方人文交流的复杂动向。位于南亚中亚结合部的阿富汗的动荡与战乱,并没有因为美军狼狈撤出而得到解决。重大而可怕的人道主义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各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构成了巨大隐患。

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乃至某些欧盟大国,在南海以及台海问题上,公开追随美国,遏制中国。美国主导的意在防范和围堵中国的所谓印太战略,已基本成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打造的核潜艇联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四国联手构建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五国情报机构建立的五眼联盟,相互叠加,功能放大,导致亚太版“小北约”呼之欲出。

西部与北部方向,位于中亚并且是中国最重要邻国之一的吉尔吉斯斯坦,2020年10月爆发了该国独立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社会动乱。国家政权再一次被类似于“颜色革命”的街头暴力所推翻。总体上看,中亚各国以及蒙古国,特别是俄罗斯,对华关系依然保持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相辅相成的良好态势。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与中亚各国以及蒙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务实合作关系,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但“三股势力”即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中亚地区的活动,仍时隐时现,该地区对华友好的民意基础仍有待夯实。

我国倡导并全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联动发展,同时也是推动全世界融合发展的世纪大计,一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重大进展,完成了诸如非洲蒙内铁路、中老昆万铁路等标志性的伟大工程,另一方面,也有许多规划,譬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受境内外多种因素制约或干扰,其中包括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的冲击,大项目推进未如预期。美国和欧盟打着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幌子,接连提出各种名目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冲击和影响显而易见,并将长期存在。

二、中国现代化发展新阶段新理念新布局意义深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继续深化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的重要时间节点。从世界局势来看,国际社会抵制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新霸权主义,共同开启新一轮全球化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肆虐全球,极大地扰乱了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使我们的复兴进程陡增变数;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发展和安全议题,严重地摧残和撕裂了人类社会。

中国是全球疫情阻击战第一战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迅速筑起阻遏疫情传播的钢铁长城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态势丝毫没有减弱,中国人民依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挥,严防死守,群策群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提高公共卫生治理水平方面,发挥优势,保持主动,取得了新成果,积累了新经验。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全球经济衰退不见缓解的形势下,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多,内外循环明显受阻,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党和政府将“六稳六保”确定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经济恢复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2020年,中国GDP的实际增速达到2.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了正增长的国家。相比之下,2020年美国GDP同比下降3.5%,欧盟同比下降6.4%,日本同比下降4.8%。2021年,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改变着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改变着国与国的相互关系以及全球治理的理念和机制。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以集体主义为根基的政治文化,表现出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和潜能。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科学地认识我国所面临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明确未来奋斗目标和内外工作任务,自然而然地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定位问题。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进一步指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历史宏愿”。

新的发展阶段,要有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发展任务,而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完成新的发展任务,就要确定和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追求新的发展质量。早在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新发展理念深刻反映了新发展阶段必须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本质要求,也完全适合世界经济新常态、经济全球化新挑战带来的新变化。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第一要坚持创新引领,即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二要坚持协调原则,也就是要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第三要坚持绿色导向,也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问题;第四要坚持开放原则,亦即始终恪守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基本国策,深度开发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五要坚持共享为本,亦即始终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实践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目的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就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同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十四五”期间和整个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工作将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为主。这是重塑我国对外国际合作模式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历史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主要依托国内市场,形成良性循环。要在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整体性联动性与互补性的同时,努力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引领供需关系,将全面拉动国内消费,最大限度释放内需潜力,形成无比强大的国内市场。

根据新的发展布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有大幅跃升,国民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将再上台阶,引领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技术将有重大突破。届时,我国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将整体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将基本建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大幅度提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以及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都将达到新的高度。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搞简单的封闭式自我循环,而是要在国内循环为主的前提下,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循环彼此联通和促进。这是国际关系发展大势,特别是世界经济运行特点、世界经贸秩序变革所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不会因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而改变或放缓对外开放。因此,我们坚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发展局面的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而是要越开越大。中国相继召开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先后建立20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开始在海南省建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岛,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国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发展与安全问题,始终是中国人民最高利益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长治久安的希望所在。发展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保障。这不仅是我们统筹处理发展与安全问题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今天的发展与安全问题的基本依循。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地把握了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妥善应对发展与安全中不断出现的重大问题,中华民族才取得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性成就,进入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新境界。

不断提高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妥善处理增强军备与适度裁军、质量建军的辩证关系,对我们实现国家总体安全、确保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1950年6月,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就作出了将军队人数由550万裁至400万的决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多次主动进行裁军,先后裁减员额100万、50万、2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员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历史性转变。2015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裁军30万,在国际上引起强烈震动和反响。从整体军事实力上看,中国与美国、俄罗斯还有一定差距,中国要赶超世界军事革命潮流,必须抓好质量建军,把军队建设重点放在海空军、特种部队、技术兵种以及太空部队、网络部队等新兵种上;必须赶上世界新军事革命步伐,在武器装备远程化、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优势,牢牢把握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新战略竞争领域制高点。可以说,适度裁员并合理调整后的中国军队,结构更加精炼,斗志更加高昂,为中华民族保驾护航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3]。近年来,我国国防建设和军事现代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21年度,中国国防支出预算13553.43亿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6.8%。从往年数据来看,自2016年以来,我国国防预算增长率已连续6年降至个位数,增长幅度维持在6.6%~8.1%之间。对比美国的国防支出,2020年美国军费开支为7380亿美元,几乎是中国(1933亿美元)的4倍,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40%,2021年美国国防支出为7405亿美元。可见,中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与美国搞所谓军备竞赛。

简而言之,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绝不是单纯提高军备水平,加强实战能力。这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包括“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四大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换句话说,中国努力推进的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包括认真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积极推动军事战略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等诸多方面。推进军队建设现代化既要适应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自身需要,也要适应维护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的时代诉求。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实力日益增强,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可靠安全保障。《决议》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并提出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确立新时代的军事战略方针,制定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成为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核心内容[4]。

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最首要的一条,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我国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推动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我们大力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了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正是由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国军队不辱使命,紧紧扭住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根本方向,大力纠治“和平积弊”,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有效应对外部军事挑衅,震慑“台独”分裂行径,出色地完成了边防斗争、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抗击疫情、维和护航、人道主义救援和国际军事合作等重大任务。

当然,世界大变局条件下的国家安全,并不局限于国防安全等传统领域。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网络袭击、系统性金融风险、核泄漏与核事故、传染病大流行,特别是政治体制稳定、社会安宁和谐、意识形态独立、思想文化健康、科技信息与知识产权保护、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资源能源保障与人口可持续增长,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与传统安全问题紧密交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5]。面对错综复杂的安全与发展问题,“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层层负责、人人担当”[6]。

关于当前国家安全问题,《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党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安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外交斗争以及国家安全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经受住了时代风云变幻的考验。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获得了“时与势”的巨大优势。当然,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放眼未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可能会无所不用其极。但既为民族谋复兴,又为人类做贡献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高度负责地对待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中华民族将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英勇斗争。中国人民将永远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四、“两个大局”下的中国青年大有作为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条件下,青年一代都是国家的希望、社会的未来,都应被视为民族的脊梁。因为青年一代承担着人类社会薪火相传、生息进步的历史重托,承载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已经深刻地理解并牢牢把握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历史真谛。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曾经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们创办的那份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进步思想的杂志,之所以取名为《新青年》,目的就是要把中国社会中思维最敏捷、最有朝气与活力的青年一代,作为首要传播对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平均年龄才28岁。面对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世界革命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他们不但勇于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更重要的是还能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大无畏精神,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轰轰烈烈的伟大革命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和新政权。

新中国成立之初,从中央到基层,从军队到地方,许许多多的年轻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上肩扛大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拼搏进取。作为中国共产党可靠助手和后备力量的青年团组织,在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青年一代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日益彰显,前景愈加光明。正因为如此,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对留学生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饱含深情地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所阐明的青年人应当德智体全面发展、应当与工农兵相结合的伟大思想,不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年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青年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青年一代的培养教育工作。在全面恢复并持续创新高考招生制度的大背景下,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怀着投身“四个现代化”的崇高理想,进入高等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的殿堂,而后又奋斗在各行各业“振兴中华”的广阔战场。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伟大号召,同时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整个青年工作,特别是学生工作的战略任务和工作目标。于是,中国的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日千里。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史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关心青年的培养教育和健康成长,围绕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围绕青年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工作任务,围绕青年人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如何担当时代责任,如何投身于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进程,作出了一系列站位高远、思维深邃的重要论述。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他满怀信心地表示:“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8]。时隔一年,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北京大学,与师生亲切座谈,他又一次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9]。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导与嘱托,体现的是我们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反映了整个民族对他们的厚爱与重托。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10]。

显而易见,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二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重要关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一代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庄严宣告:“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3]。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1]。2020年,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面对国际舞台上的风云变幻和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的持续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思想。“两个大局”的思想,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青年所面临的繁重任务和严峻挑战,为我们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提供了根本依循,也为我们开展和推进包括青年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指明了方向。一方面,青年需要清醒地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消极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全国人民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步伐,凝神聚气,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各种挑战,充满自信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

青年一代永远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需要青年一代充分发挥作用,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接续奋斗”[12]。因此,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要首先发展,青年工作要持续发展。要充分地激活青年人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的创造力和引领力。动员、组织和推动青年人满怀激情地参与国家的发展大局、关心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之举。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中国复兴之路根本保障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更离不开青年人的广泛参与。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中国累计征集150余万大学生参军入伍[13]。2020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参军报名人数迅速突破120万[14]。随着大学生征兵工作的推进,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逐渐成为征兵的主体,大学生成为新时期国家义务兵主力兵源[15]。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大学生踊跃参军入伍,将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人才支撑,这是不言而喻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总结自己的历史,如何评估自己的成就,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如何继续引领好、发挥好青年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阐述了青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特殊作用,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6]。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中国与世界融合发展、人类文明在互通互融互学互鉴中走向未来的大背景下,成长中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视野要广阔,思想要解放。要有勇于进取、善于创新、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刚毅和韧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以“平视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从容不迫地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活动;必须在新发展阶段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一言以蔽之,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现代化最终还是人的现代化。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关键还在于引领好、保护好、凝聚好、发挥好青年人的力量。世界百年未来之大变局与中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相互交汇历史条件下的中国青年,前程远大,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发展
张丽敏:传承路上求新求变求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