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2-12-28 14:44段伟峰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资产国有企业管理

段伟峰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平顶山 467099)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完善资产监管体制,变革传统管理观念,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产为主的转变,这是改制后市场经济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基础。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概念、运营方式与现实意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体制,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事关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主要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行使,管理权限的划分,资产的保值、增值,收益的享有、处分等进行的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国有企业是主力军,掌握着大量国有资产,因此,国有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健全、完善对资产的管理,是全体国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关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以国家所享有的产权为基础,以提升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为目的,而对自己具有管辖权的国有资产的经营和使用,亦即国有企业通过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等活动而对自己具有管辖权的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通过管理确保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让资产结构可以不断得到优化,维护使用资产的合法权益,巩固在市场经济下的主导地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贡献驱动力,这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也是最高目标。为了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国有企业就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对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优化资产的运营方式,提高资产的生产效率,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其运营方式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所有权换位的运营方式,这种运营方式主要针对的是资产所有权在不同主体之间发生了转换或重组的情况;二是非所有权换位的运营方式,这种运营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在资产最终所有权不变前提下发生的资产使用权、收益权等在不同主体之间发生转换或重组的情况;三是市场法则运营方式,这种运营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在不违背市场经济法则前提下通过公平交易而使资产所有权在产权主体之间发展转换或重组的情况。不管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中采用哪一种运营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资产的保值和促进资产的增值。若是站在经济管理视角而言,亦可将资产管理看作是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延伸,因为,有效的资产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对现金流量的掌控水平,可以为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创造有利条件,因而有效的资产管理也是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深度应用和国有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健康经营、稳健运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基础。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商业竞争环境中,加强资产管理,一方面有助于国有企业对生产资源的优化整合,减少资产的闲置,防止资产的流失,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另一方面有助于国有企业保持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保证资产的利用效率,为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可靠保障。并且,由于国有企业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要驱动力量,是其他性质企业学习和效仿的标杆,所以,国有企业加强资产管理,对其他性质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还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并同时也是对促进市场经济整体良性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资产结构不合理。所谓“资产结构”,即投资在各种资产所中的构成比例,例如,固定投资、证券投资、流动资金投放之间的构成比例。相信很多企业在资产管理中都遇到过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能够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就包括有对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之间的投放比例没有处理好在内。在市场环境下,逐利是需要企业在资产管理中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如果从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出发看待资产结构问题,由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在盈利能力上差别性的存在,企业投放的净营运资金越少,则表明企业在盈利能力更高的固定资产上投放的资金就越多,以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但这样做也增加了企业可能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所以,合理的经济收益是必须要建立在合理的资产结构基础上的。前文提到过,我国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对于市场环境下的资产结构管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这种情况下做出的资产结构决策,会更加关注资产的流动性,尤其是更加关注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因而企业实际获得的经济效益往往达不到设计中的期望值。

第二,资产流失问题。国有资产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财产,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侵害的是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遏制国有资产流失,是全体国民对国有企业的殷切期望。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对资产的购置、出售等不按规定执行,资产管理部门对于产权变化的管理处在模糊状态,给资产流失创造了可乘之机;有的企业对资产处置、管理不当,使得大批量生产设备长期处在闲置状态而无人问津,造成资产的浪费流失;有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不严,生产资料跑、冒、滴、漏甚至被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资产流失严重;有的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做依据,缺乏市场调研做基础,拍脑门上马,拍屁股下马,非但预期收益无法实现,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以合资的方式把包袱扔给原有企业,合资后的企业虽然实现了“金蝉脱壳”,而原有企业的负担则越来越重,甚至走向濒临破产的边缘,致使资产流失更加严重,如此等等,资产流失问题在国有企业当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对此,尽管国家管理部门三令五申,反复强调加强国有资产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很多国有企业的来说,通常只注重对生产经营活动本身的管理,而意识不到资产管理对保证生产运营的重要性,当然也更没有意识到资产保值、增值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维系正常生产经营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必要物质基础,如果资产流失问题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则未来经济发展自然就难有大的建树。

第三,资产运用效率低。所谓“资产运用效率”,即企业对资产进行利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只有企业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企业所要获取的经济效益才有望实现,企业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想法才有望得到保证。资产运用效率低,在国有企业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却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究其个中因由,一是资产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化导致的,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中,习惯于以管理制度作为通用标准,而管理制度在制定上又常常重理论轻实践,因而造成了资产运用效率的低下;二是资产管理制度、措施等在执行中缺乏力度,走过场,做样子,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无法保证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三是不重视对设备资产的检修、保养,常常以维修、修理来替代检修、保养,结果既造成了设备资产运行中故障率的增加,运行寿命的缩短,而且还增加设备资产在维修、修理方面的成本支出,导致整体资产运用效率的低下;四是对资产管理的阶段性划分使然,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轴线顺序进行的,即“项规划设计的资产管理-生产资料采购阶段的资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资产管理-投入运行阶段的资产管理-退役报废阶段的资产管理”,这种轴线式阶段性的资产管理划分,虽然对单个某一阶段,明确了该阶段的目标资产管理责任,但是对于一个大型国有企业而言,由于轴线上各个资产管理阶段往往是由不同部门来负责落实管理责任的,这些部门通常只注重对本阶段目标资产的管理,而并不去考虑轴线上其他各个阶段的目标资产管理情况,因而这就导致了轴线上各个资产管理阶段部门间契合度的低下,进而也导致了国有企业整体资产运用效率的低下。

第四,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真实状态差距较大。资产账面价值指的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帐面上所记载的资产价值,比如,企业某一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又比如,企业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等,均为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价值的得来是基于一种静态的估价标准,即某项资产的成本减去累计折旧或其它资产减损后的金额,亦即资产账面价值的得来既不需要考虑现时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也不需要考虑企业资产的实际收益状况。在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下,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企业实际资产的真实状态,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原因是企业产账面价值在取数时只考虑了各种资产在入账时的价值,因而与企业资产实际价值之间是有差距的。从资产管理角度来讲,当然是希望这种差距越小越好。国有企业的现有问题是放任了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真实状态之间差距的扩大化。之所以国有企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资产管理观念上的落后,资产价值及其评价机制不健全,准备金计提及其管理不完善,会计核算仍以对资产的记录、计量、计算为主,由于缺乏对市场变化造成资产价值变动的及时处理,因此会计账面所反映的只能是资产的原始价值状态,与实际价值出入较大;二是对资产清查的不严谨,没有按照资产管理要求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查实,也没有按照资产管理要求对清查中出现的盘盈盘亏等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做出处理,这就不仅加大了资产账面价值和真实状态之间的差距,而且还影响到了企业对资产管理的正确决策。

第五,资产管理监管乏力。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中之所以会存在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失、资产运用效率低以及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真实状态差距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对资产管理监管的乏力是其主因。而国有企业之所以在资产管理中会出现监管乏力的问题,是由其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在内因方面,国有企业在建制的时候就忽略了内部监管的重要性,所谓的内部监管,大都形同虚设,以内部审计为例,国有企业内审缺乏独立性是公开的事实,审计部门在工作上听命于企业领导的安排,在重大资产审计问题面前束手束脚,畏葸不前,看领导的脸色行事,这些都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通病,由于在建制上就没有为内审工作的独立性立下保证,那么要依靠内审的力量来实现对资产管理的完全监管对国有企业来讲,当然也是不现实的;外因方面,能够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行使监管权力的一方主要是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考核,让上级主管部门来检查和考核下级单位,两者同在一个管理序列内,难免就会出现下级对上级检查与考核的曲意逢迎,做足表面功夫,和上级对下级工作表现的宽厚包容,同样是让所谓的检查和考核停留在浅表层面上,难以对资产管理形成实质上的监管,难以让上述诸如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失、资产运用效率低以及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真实状态差距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改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第一,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我们知道,企业的形成基础是源于产权关系的存在,企业行为倾向与其产权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所进行的交易实质上就是在不同产权之间所发生的交易。基于这样的理论,国有企业要加强资产管理,就必须要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一是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用市场手段取代行政干预手段的做法,以确保企业内部两权的分离和产权的明晰,比如,在企业内部设立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等机构或部门,并对这些部门或机构的各自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制度对加强资产管理提出的根本要求;二是要建立贯穿于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内控制度,以保持对资产管理的连贯性,比如,建立资产采购计划审批制度、收发结存制度、储备管理制度、使用预测制度、科学决策制度等,以弱化传统轴线式阶段性管理对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影响;三是要完善资产管理流程,保持资产运用的流畅性,比如,建立完善的设备资产保养制度、检查制度、维护制度、修理制度等,降低设备资产的使用成本,延长设备资产的使用寿命;四是要完善资产清查盘点制度,以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五是要完善资产报废处置制度,对报废资产管理处置不严是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一个大项,需在资产管理中给予高度重视,比如,在报废审批、报废流程、报废操作以及报废财务审核等环节加以严控。

第二,加强资产价值管理。价值管理,通常也被称作为“最大化股东价值管理”,是一种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价值管理被看作是企业根据未来发展需要所设定的符合远景与企业文化的若干价值信念,并将它具体地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在资产管理中运用价值管理的得益之处是,能增加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凝聚集体力量,提升资产管理的长效水平。一是要树立资产价值管理意识,建立资产价值评估和变动调整机制,缩小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二是要转变财务管理职能,完善资产准备金计提及其管理制度,从以对资产记录、计量、计算为主向以对资产运营效益的管理转变;三是要加强对资产的跟踪管理,以及时发现资产使用中出现的盈亏问题,并及时处理,提高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的一致性;四是完善折旧计提和长期资产摊销办法,减少人为因素对折旧计提和长期资产摊销的主管影响;五是优化调整产权关系,建立与资产相关联的出资人制度,以保证出资人的合法地位和企业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所有权的相分离,以让资产经营权与政府管理权的相分离,使得出资人、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可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让国有企业有一个良好的资产管理环境。

第三,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目标的达成,这是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常用的、并且是卓有成效的一种策略。尽管我国国有企业过去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大锅饭”,但是在市场化改制后,也采取了这种积极地管理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果。然而我国国有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这种方式时,主要是针对的是对生产经营业绩的考核,而在资产管理上却很少采取这种方式。如前文所述,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客观地说,与缺乏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不无关联。所以,为有效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保持资产应有的运营效率,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构建绩效考核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要采用目标管理法,把资产管理目标层层分解给有关部门和个人,然后对目标任务完全情况进行循环考核,这样就可以对资产管理业绩完成情况有一个及时的监督;二是要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核心是先确立绩效考核的关键性指标,然后再以这些指标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的优点是提高了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三是要采用平衡计分法,这是从财务、业务和学习等方面入手衡量资产管理绩效的一种考核方法,这考核方法的特点是不单只是考核现在的资产管理情况,还会对资产管理的未来、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因此提高了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四是要采用主管述职评价方法,顾名思义,这是针对资产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一种考核;五是要建立全方位绩效评估反馈制度,该种考核方法的特点是让被考核人的上级、同级和下级来共同对他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在保证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公平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方法,各有优势,国有企业在实际资产管理中应视具体情况,综合运用。

第四,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联手协作体系。国有企业规模庞大,资产管理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非常巨大,管理人员稍有忽视和不慎,都会造成资产的流失,都会让企业和国家在经济上蒙受损失。为了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为了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减少失误、差错以及其他不规范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让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联起手来协作配合,共同开展对资产管理的审计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在内部审计方面,要为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建立制度保障,要保证内部审计能够通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审查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来保证资产的保值,促进资产的增值,提升资产的安全性;二是在外部审计方面,要积极邀请国家审计机关或社会审计机构来本单位协助内部审计开展工作,以对内部审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等进行审查,并对内部审计结果给出客观的评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联起手来,开展审计协作,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内部审计的“网开一面”,还有效地保证了对资产管理最终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第五,转变资产管理职能。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迈入深水区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期的复杂局面下,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任务更繁重,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保护好国有资产不损失,不流失,对国有企业来讲,既是对自己负责任,更是对人民负责任。为了提高国有企业资产保护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保值、增值的管理目标,借助改革东风,持续推进国有企业转变资产管理职能,正在当下。一是要树立职权法定的资产管理观念,对资产管理的履职内容、管理流程等要严格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明确出资人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推动资产管理工作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三是要突出管理重点,将管理核心聚焦在投资、融资、担保以及重大事项报告等问题上;四是要加强风控体系建设,加大对董事会、监事会、企业高管等职权使用的监察力度,设置国有企业资产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五是要构筑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提升资产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总之,保护好国有企业资产,就是保护好企业的共同财富。不论是董事会、监事会,还是企业高管,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上都没有特权,对于任何凌驾于职权、职责之上的行为,都要严防死守,坚决制止,对于任何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损失的行为,都要严惩不贷。

猜你喜欢
资产国有企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