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育新实验小学 李大威
某天,同事“哭诉”孩子头天晚上做作业至十一点半,这种情况在她家已是常态,作业几乎成为全家人的“睡眠黑洞”。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做作业至这么晚,又是在“双减”的背景下,有什么“梗”?细问才知:同事孩子学校年级组检查教学质量,学生作业是重要的评分项。同事孩子所在班与另个班的同类作业相比,“颜值”、内涵都偏弱。班主任认为面子丢大了,遂大光其火,当日就狠狠留了一批惩罚性作业。
在中学,有中、高考压力的倒逼,作业负担大还好理解,而小学生没有任何升学压力,教师却依然执着地加大作业量,致学生怨家长怒,图啥呢?从上面的段子可看出些端倪。
再来看一则前不久被热传的新闻,《云南大关县8名教师被“黑榜”警告》。大意是:大关县寿山镇召开学期教育工作会,彰先诫后,对任教学科排名“倒三甲”之内的8名教师给予“黑榜”警告,这是寿山镇“红黑榜”制度的首次亮相。关于这则新闻的详情及后续跟进情况(包括李镇西老师向寿山镇领导发出“灵魂十问”),这里不再展开。笔者只是借此回答前面的设问:即便学生不内卷了,教师也逃脱不了内卷。
教师是园丁、灵魂工程师、引路人……但首先他们是职场人,有着和其他职场人一样的属性、遵循一样的规则,比如,按绩获酬、以绩晋级。也就是说,学生考与不考,教师都要接受考核,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不含贬义)。这是职业管理的需要。而考核教师(或称为教师考核)围绕什么评价项进行?在理论上应该是德能勤绩的综合,但在实践中,往往就是“绩”一项独大,且这个“绩”往往也就由学生的分数(作业也视为打分项)来呈现——这样好操作啊,客观“公正”,一目了然。学生成为教师的挣分工具,这种现象极易发生,很难阻止,因为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要素,正如产品之于工人。
然而,教育学生绝不等同于加工产品。考核教师也绝不能像考核工人那般——以产品的物理质量为准绳。学生是身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气质修养等多元素复合体,并且是永远在变的复合体。用死标准考核活工作,很容易导致不公平,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如何才能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
首先,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政令权威至上的现实环境下,主官的拍板签字对所辖地、所管学校的生态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大关之案例便是极好的说明。
其二,重要考核条款要经一定的程序批准,如一定范围内的民主商议、社会听证等,最大限度保证其公平性和正确导向。
其三,评价项目和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项目要严格遵守国家政策,个性化项目要切合实际,坚决避免唯“分”是举或随意加大其权重。评价权要分散至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避免片面、人为操作。地方及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实情,创新考核办法,比如随机抽评、换班作课等。
唯有真正解放教师,学生的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教育质量内涵提升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