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婷 李丽忠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2. 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武部,江西 南昌 330000)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2018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颁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既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坚实基础,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先行抓手,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必修课。[2]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下,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关系、教学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全新变革。如何在国防教育教学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撑,打破了传统教育时空地域的界限,为国防教育环境、教学关系、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革新提供了有效抓手。
信息技术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利用动态化、立体化、具体化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觉通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国防教育营造了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个性化环境。例如,微博、微信、微课堂、微视频等微型媒体终端技术构建了碎片化、方便快捷的教育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则预设了一个逼真的情境,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思想、情感的教化和引导。
多媒体教学、直播课堂、微课等逐渐融入国防教育教学模式当中,各种交互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的信息沟通和广泛的互动交流,解答学生在国防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这种交互过程,使得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简单“教”和“学”的从属关系,而且是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能够彼此监督、互相学习、共同合作、共同进步,从“灌输—接受”转向“研讨—合作”。[3]
互联网教学中,课前,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线上学习,国防知识传输的环节得到延伸;课堂上,教师则注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这一方式使得学生能将知识更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媒体教学模式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方式,把国防理论知识图文并茂、声色动人地表达出来。在移动端App(小程序)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当中,在互动中激发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VR(虚拟现实)技术则将原本枯燥的军事理论可视化,解决传统教育现场感、沉浸感不足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深刻改变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传统的单向知识传递逐渐转为多向互动。网络教育、直播课堂、微课等具有现代化技术的教育模式逐渐融入国防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不仅各高校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进行共享,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更加快捷地更新最新的军事理论和技术供高校国防教育共享。[4]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三通两平台”逐渐普及,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智慧课堂等新型国防教育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国防教育教学融合已初见成效,然而距离新时代国防教育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绝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国防教育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体验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对其内涵存在认知偏差。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感官上的“高大上”,在教学关系和教学方式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手段多多益善,偏重技术而偏离教学主线和内容。这些认知偏差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内容认同感不强,接受度不高,降低了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新时代国防教育融合的突出矛盾是缺少优质的国防教育教学资源。一方面,统编教材中信息技术、信息化战争内容更新较慢,教学素材跟不上时代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经费限制,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实践训练环境。例如,尽管有的学校对虚拟现实教学进行了尝试,但是普及率还不高,虚拟现实教学硬件设施广泛应用还有困难。有的学校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硬件设备,但是没有搭建高效、适用性强的软件平台,软件建设力度不足,硬件设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高校教师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实现个性化教学、自主式教学、智慧教学等,教育能力有待提高。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仅仅使用PPT(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使得原本很鲜活的国家安全形势问题、国防战略问题变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上课的抬头率下降。其次,高校教师没有充分把网络教学应用于军事理论教学,有的教师只是将文字、视频资料简单扩充后搬到网络平台上,仅仅实现了客观上的互联网教育,无法充分发挥出网络教学的真正效益。总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未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从客观上削弱了信息技术与国防教育教学融合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是简单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应通过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变革教学关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融入国防教育教学全过程。信息技术与国防教育的深度融合需从这一本质与内涵去寻找切入点。
国防教育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这一特点使得教师本身的素质仍是决定国防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再多的技术、装备只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转变信息化教学理念,以国防教育内容为内核,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参与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次,要改善国防教育教师结构组成,引进更多年轻的、专业的专职教师,建立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国防教育教师队伍。最后,要加大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信息化环境下的国防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并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向指引者角色转变,以适应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此外,要建立信息化素养的评价体系。把计算机应用水平、网络教学科研等作为教师基本技能的评价指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
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加大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投入,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将网络教学环境纳入学校建设标准,加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完善数字化硬件环境,以服务信息化教学需要。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设施因地制宜地将国防教育的内容融入校内各建筑物数字化的装修装饰,形象地展现在各建筑物的外观。在加强信息化硬件的保障的同时,建好软件资源环境。搭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立国防教育共享资源库,加大军事理论课在“慕课”“微课”等平台上的建设开发力度,打造一批优质的国防教育精品课,以此减轻教师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压力,减少教学准备的工作量,继而能够集中精力来改进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5]
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只有真正把信息技术同国防教育的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教育价值。具体来讲,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教学、军事技能训练、经常性国防教育活动”这三个课堂。
1. 融入军事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
首先,备课环节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优质国防教育资源,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短板;还可利用云端与其他教师进行协同备课,共同做好军事理论课的课程设计。在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后,上传到教学网络平台如MOOC(慕课)平台,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生课前充分利用网络浏览、查询有关国防知识的资料,预习视频资料,掌握基本知识点,了解重点难点,将疑点问题反馈给老师,教师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后,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其次,加强课中互动。传统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以学生对知识的背记程度来衡量教学实效,但是军事理论课涉及的内容较广,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仅靠教师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学能力。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方式把国防知识生动地表达出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武器装备的介绍、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等难于形象体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VR技术定制沉浸式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知识点。采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智慧课堂,辅助各类智能装备,教师与学生随时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加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最后,充分利用课后评价。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打造国防教育云平台,教师收集学生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实时把握学生群体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后学生可以在线交流学习体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师生双向评价,实现精准教育,从而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6]
2. 融入军事技能训练“第二课堂”
当前的军事技能训练内容大多数落实到以队列训练为主,忽略了其他诸如轻武器射击、战地救护等内容。这种重复性、机械性训练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拓展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从校园转向军营,直接走进军营,让学生体验部队生活;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融入军事技能训练,让学生使用模拟仿真系统,达到国防教育目的。例如,基于传感技术开展模拟射击训练,既满足学生的射击体验,又缓解实枪实弹的管理压力;利用虚拟技术开发军事竞技游戏,进行形象化、生动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战术、轻武器操作、识图用图、战伤自救互救、核生化防护知识、反恐防暴等;通过VR视频与VR电影等方式,在沉浸式的战场环境与战争体验中,引导学生树立起国家利益观,培养忧患意识,激发爱军习武精神。
3. 融入经常性国防教育活动“第三课堂”
信息技术与高校国防教育的融合,既要体现在显性教育当中,也要融入隐性教育中。“万众皆媒”时代,将国防实践与新媒体相结合,通过交互性网络辐射将国防教育变成学生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持续、长效地影响其国防观念的形成,实现隐性课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此外,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把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国防文化活动和日常性宣传,营造良好国防文化氛围。
“国无防不安,军无才不兴。”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巩固国防、增强国家军事人力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应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要求,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优势,以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当前,为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信息化建设,通过变革国防教育的教学关系、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将单向知识传播转变为多向互动,变传统课堂为智能教学。除此之外,还应通过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素养评价,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其教学质量,从而为信息技术与高校国防教育的融合提供更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