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丽
(南昌航空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1920年4月,列宁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左倾机会主义思潮撰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并于1920年6月在俄国正式出版。列宁在书中通过总结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的“左”倾思潮,并结合具体实际阐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运动中应当采取的正确策略,提出了加强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新时代,尽管世情国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列宁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的建党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列宁建党思想的产生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是分不开的。列宁通过分析与总结俄国自身无产阶级革命历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国际国内的现实状况,深刻揭露了“左”倾思想的理论与物质根源,并指出了“左”倾思想的巨大危害性,从而形成关于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新思想。
俄国无产阶级的顽强斗争是列宁建党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尤其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实践及所取得的胜利成果为列宁建党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经验与理论准备。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空前的毅力和牺牲,通过艰苦探索和实践检验,借鉴了欧洲经验,最终找到了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1903年俄国成立了布尔什维主义的布尔什维克党,承担起了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使命。布尔什维主义的发展经历了革命准备、低潮、高潮、胜利四个阶段,历经长期艰苦的斗争,最终赢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艰辛的奋斗历程中,革命之激烈、方式之多样,为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这不仅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是列宁建党思想的直接现实来源。正如列宁所说:“在这个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有了15年(1903—1917年)实践的历史,这段历史的经验之丰富是举世无比的。”[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危险。新生的俄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恐慌。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武装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以及国际国内的任何可以想到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地遏制甚至消灭俄国苏维埃政权,俄国处于国际帝国主义与本国反动势力的包围中。1920年前后,在思想理论上,俄国内部的“左”派甚至叫嚣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是向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走卒投降。为了防止“‘左派’以自己的动摇帮助帝国主义者诱使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去投入对自己显然不利的战斗,帮助帝国主义者把我们拖下陷阱”[2],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认为有必要总结、吸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与“左派”斗争的经验教训,澄清革命与策略、反左与反右的联系与界限,指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自身建设与正确运用政策策略。
除此之外,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当时在国际上,一方面,无产阶级革命形势走向高潮,许多国家成立了新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掀起了革命的热潮;另一方面,年轻的革命政党缺乏理论修养与革命斗争经验,不善于结合本国实际,往往受到“左”和右倾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左派”幼稚病,当时已经是各国共产党争取群众、建立政治大军所面临的主要阻碍,对各国革命运动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指导各国无产阶级正确建党和开展革命斗争,克服共产主义运动中形形色色的“左”倾主义,列宁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布尔什维克党的战略和战术的基本经验介绍给各国年轻的共产党。在此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列宁的建党思想理论。
列宁十分重视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党理论。列宁认为,只有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共产党,才能团结、组织和教育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才能抵制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无可避免的动摇性和无产阶级中存在的狭隘性或偏见。他指出,共产党要“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无产阶级专政[3]。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列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建党思想。
铁的纪律与坚定的、正确的革命理论是布尔什维克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列宁指出:“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取得胜利的经验向那些不善于思索或不曾思索过这一问题的人清楚地表明,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布尔什维克党正是因为具有极严格的集中和铁的纪律才能够建立起来,并在1917—1920年异常艰难的处境下取得胜利。列宁结合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说明,这种铁的纪律不仅指党的组织纪律的约束性,更是党员自觉的纪律性。建立和巩固严肃的纪律不仅取决于共产党自身的觉悟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依靠它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而且还取决于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相联系,以及这个党所实行的正确的政治领导和策略。没有这些条件,纪律建设就是空谈。而这些条件的实现,则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的实践,要有与真正群众性的革命实践密切联系的正确革命理论来指导。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有力量,正是因为它具有最坚固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布尔什维主义是1903年在最坚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而这个——也只有这个——革命理论的正确性,不仅为整个19世纪全世界的经验所证实,尤其为俄国革命思想界的徘徊和动摇、错误和失望所证实。”[3]正是由于具有了铁的纪律和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布尔什维主义的正确指导,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政党是在与工人运动内部两条错误倾向的坚决斗争中成长、壮大,并得到锻炼与发展的。左倾与右倾是事物的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思潮,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列宁强调,我们既要反右又要防“左”。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列宁系统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内斗争的经验教训,科学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规律。他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同两种错误倾向的持续斗争中逐渐成长、壮大和成熟的。“首先是而且主要是在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机会主义在1914年变成社会沙文主义,彻底倒向资产阶级方面反对无产阶级。这自然是布尔什维主义在工人运动内部的主要敌人。现在这个敌人在国际范围内仍然是主要的敌人。对于这个敌人,布尔什维主义过去和现在都给予极大地注意。布尔什维克在这方面的活动,现在就是国外也知道得很清楚。”[4]显然,右倾思想的危害性是比较清楚的,而这一思想的阶级根源就是工人贵族。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了反对这一错误思想曾经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孟什维克、社会沙文主义等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最终获得了胜利。新出现的左倾思潮则更具有蛊惑性、欺骗性。列宁认为:“关于布尔什维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另一个敌人,就不能这样说了。国外很少知道布尔什维主义是在同小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成长、成熟和得到锻炼的。”[4]基于此,列宁全面揭露了左倾机会主义的特点以及产生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他指出,小资产者是左倾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而脱离实事求是的主观唯心主义则是左倾与右倾错误思想的思想根源。同时,他指出左倾在组织上鼓吹无政府主义、无组织无纪律;在政治上搞盲动主义,认为单凭革命热情和先锋力量就能夺取胜利,脱离群众;在策略上不懂得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区别,不善于把共产主义运动的原则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不善于将合法与不合法、公开与秘密等斗争方式相结合。
加强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略策略,科学对待妥协问题。在俄国,自建党之日起,列宁就十分重视党的战略策略研究,认为没有正确的战略策略,党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领导。在革命胜利前后,针对不同的革命或建设环境,列宁总是及时地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前行。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列宁结合俄国布尔什维克同党内左倾斗争的经验,围绕“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否应该在反动工会从事工作”“要不要参与资产阶级的议会”“任何妥协都不作吗”等问题,揭露了左派不能正确区分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不能有效利用合法与不合法等一切形式做斗争,更不能区分“两种妥协”即革命的妥协和叛卖的妥协,批判他们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帝国主义强盗的同谋。列宁强调,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应当善于分析每一个妥协或每一种妥协的环境和具体条件。应当学习区分两种人:一种人把钱和武器交给强盗,为的是减少强盗所能加于的祸害和便于后来捕获、枪毙强盗;另一种人把钱和武器交给强盗,为的是要分赃入伙。”[4]是否妥协、怎样妥协,要根据具体的条件与环境,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妥协来决定。共产党人要善于利用、改造和驾驭一切形式,无论旧的、新的形式,使自己的策略保持最大的灵活性,既要敢于直接进攻,又要善于迂回包围,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取得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同时,列宁指出斗争策略的准则不应该是千篇一律、死板划一的,只要世界各国与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性,那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策略就是多样性的。各国的共产党人要将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原则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制定适宜的策略,推动本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
列宁建党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读《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在中国国内依然薄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建设等方面更是缺乏,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与党的斗争历史,运用中国化的语言深入研究、解读列宁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本书中,列宁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和批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阐明了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坚持的组织原则、政治方略、思想路线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列宁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思想不仅澄清了当时人们思想上普遍存在的左倾与右倾思想、原则性与策略性等混乱概念,增进了人们的认识,为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提供了理论指引。同时,也为后人正确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建设郑重的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科学指导。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境界。
列宁的建党思想不仅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本书十分重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中,对有关党的建设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多次号召全体干部研读该书,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将此书列为干部必读的五种书目之一,后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将其列为干部必读的十二本书之一。中国共产党人的许多建党思想都受到了该书的启示。毛泽东在1933年致彭德怀信中说:“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指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叫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5]毛泽东左倾与右倾同样有危害性的论断就是来源于此。刘少奇也曾在1941年7月《论党内斗争》一文中说:“十月革命后,俄国党内产生了左派共产主义,他们……以为革命可以不经过迂回道路,一个早晨就可以胜利。这种情绪,中国党内也发生过,在某些时期内并且占了统治地位。犯这种错误的人们完全不注意列宁论‘左派’幼稚病一书的重要性,在政治上反对迂回,反对等待,提倡少数先锋队可以不顾广大群众还没有跟上来的事实,就实行冒险的进攻,反而骂其他的人为‘右倾机会主义’。”[6]1948年,全国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中国共产党开始进入城市,夺取全国政权胜利在即。这种情况下,针对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再次提出学习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指出:“请同志们看此书的第二章,使同志们懂得:必须消灭现在我们工作中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7]除此之外,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毛泽东的政策策略思想、邓小平的“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思想等无不彰显着列宁建党思想的智慧与影响,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从理论上弄清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时期所犯的错误,摆正党的前进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从而使党在新的时期脚步更实,走的更远。
新时期需要新思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更需要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面临着不同的国内外环境,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做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总部署,提出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在严,关键在治。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新思想、新理论,比如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工作的核心位置,注重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强调党员严以律己、严以修身;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与思想建设,把两者放在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大事上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思想既有坚持“老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创造性运用,也有结合新情况新经验的思想创造。新时代,重读《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研究列宁建党思想,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理论探根溯源,扎实理论建设,更能够为新时期推进建党思想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启发。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不行。”[8]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实践都是由一定的理论来引领的。当前,中国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世界局势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在理论上强党、思想上建党不仅是建设一个慎重的党所必需的,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历经艰辛,却仍在不断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坚持强基固本,注重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顾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深入研究列宁建党思想,结合新的实际,作出新解读,提出新内容,这不仅能够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党理论,创新建党思想,夯实党的理论基础建设,提高党的理论水平与战斗能力,而且有助于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注入澎湃的精神动力。理论建设是一个体系,既包括历史纵向的,又包括横向的各个方面。党的建设史,就是党的理论发展史,是一个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回顾党的百年建党史,研读马列著作,深究列宁建党思想,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建设一个完备的党,做好党组织的承前启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为党员教育提供充分的理论学习教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思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仍旧薄弱,党员中仍存在脱离群众、思想不纯、贪污腐化等问题,我们必须加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最终的归宿。在整个中国革命历程中,列宁的建党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过程,或隐或显地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的建党思想,指引着党的建设实践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推动着中国的革命事业胜利前行。无论过去和现在,列宁的建党思想都具有不可磨灭的现实价值。
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和成熟的。当前,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下,建设一个先进的党依然要防止左倾主义,警惕右倾思想。毛泽东得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本书时,党的第三次“左”倾路线,即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正处于统治地位。与李立三的冒险主义相比,这次“左”倾理论更“左”,具有更加完备的理论,更具有迷惑性。它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主张“一切斗争,否认联合”,把中间势力当作“最危险的敌人”;在组织上,推行宗派主义,进行残酷斗争;在军事上,推行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使中国革命几乎走向失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研读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本书,并推荐给党员干部长期阅读,将它作为党内反倾向斗争的借鉴读物,提出了左倾与右倾都具有危害性的论断,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候,及时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拯救了中国革命。针对一二·九运动中出现的左的偏向,刘少奇以极大的努力肃清了华北党组织内的左倾错误的影响,从根本上扭转了党的工作路线。之后,为了进一步肃清党内错误思想,1942年和1943年,党中央先后组织进行了全党整风和冬学运动,再次学习党史上对两条路线的斗争。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忽左忽右的历史教训,吸收《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思想观点,提出“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的思想,并强调实事求是,将党内两个错误思想的斗争约束在思想内容上,不再讲路线斗争,从而加强了党的团结,促进了党的建设。新时期,党员干部依然存在着或左或右的错误倾向,比如为追求政途的左的政绩观、搞宗派主义的小团体等现象,甚至一些人因为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过度自信,认为中国坚持“以党治国”,党说了算,党都是对的,不容反对。宣称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复兴伟业,实现中国的统一事业唾手可得。这些是十分危险的,是“左”的和隐蔽的右的错误思想所造成的恶果。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9]决不能走向资本主义国家所期望我们走入的陷阱,断送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才取得的光辉前景。
严格的纪律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进行持久革命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0]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普遍爱戴,除了因为它真正为人民着想,还因为中国共产党有着严明的纪律和铁一般的革命意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人就为组成的工农红军建立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走到哪里人民就欢迎到哪里。1942年整风时期,毛泽东号召学习《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第二章,也意在清除党内存在的无纪律、无政府主义,加强党的纪律。邓小平也强调政党的严肃性,克服党内的无政府无纪律状态,使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统一起来,推进革命的胜利。同时,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注重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素养。延安时期,毛泽东十分注重教育,呼吁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中国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党的建设提高到“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的高度,提出党的政治、组织、思想、纪律、作风建设。整党风、办党校,党组织通过倡导读经典著作、学革命理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宣扬红色精神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传统,整肃党的纪律,提高党的理论修养。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长期目标,党依然面临着巨大考验。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建党、严格治党,将“严”贯穿于党员入党、建党、退党的全过程,灌注于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加强党的纪律性,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将党的创造性、凝聚性提量提质,提升自我战斗力,使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迈入更高水准。
建设党的过程就是制定和运用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略、策略的过程。“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4]在中国革命时期,根据不同的情况,共产党采取了灵活的策略。这在建设党的革命统一战线上是表现得极为明显的,也是必要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要的灵活性。”[11]吸取党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与土地革命后期的“一切联合”或“一切斗争”的极端政策,1940年,在反共高潮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既联合、又斗争”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随着抗日战争逐步走向胜利,在中共七届人大,毛泽东致开幕词时说:“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策略。这个策略的基本点,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10]在第三次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又提出要围绕“有利于团结或中立一切可能团结、中立的社会力量,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这一原则,制定正确的政策策略。就如邓小平强调:“正确的路线一定要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来保证。”[12]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根据中国实际,极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其原则就是一个中国,灵活性就是“两种制度”。新时代,党的任务仍然很艰巨,面临的工作十分繁杂,这就要求党更加正确地运用政策策略。党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融通性相结合,正确地制定和运用政策策略。当前,我国党员干部中依然存在对党中央政策理解不深,不能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政策,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从而出现违背党的政策初衷和损伤人民利益的行为,最终导致人民怨声载道,影响了党的声誉,使人民对党产生不信任。我们要注重加强党的政策策略的运用,发展民主,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丰富党员政治经验,避免工作上一刀切式的做法。只有如此,党组织才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实现祖国复兴大业。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13]列宁的建党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设的伟大工程。当今,世界局势持续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发展,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泛起,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甚嚣尘上;我国正迈进新发展阶段,进入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关键期。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要求全国全党组织学理论、强信念、讲纪律、懂策略、严治党,做好新时代建设党的伟大工程,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走向胜利。“像土改要有正确政策一样,整党也要有正确方法。”[12]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我们要汲取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的成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广大群众性的、巩固的、善始善终的、能够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