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陈金锐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31)
高职口腔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运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主要就是将口腔医学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相互整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培养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素养,确保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培养综合素养较高、思想素质良好的口腔专业人才,增强学生的医德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的口腔人才培养,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的口腔医学技能,在日后的岗位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传统的口腔人才培养工作中,只重视学生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忽视其思想素质的发展,而在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能够转变教育现状,更好地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具体的重要意义表现为以下几点。
对于高职口腔人才的培养来讲,融入 “课程思政”可以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整合,充分挖掘专业领域、职业领域中的思想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挖掘口腔医疗职业领域中的思想教育元素,在工匠精神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使得学生形成口腔岗位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良好精神。在服务患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责任意识、 担当意识,在日后的岗位工作中具有敬业精神、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过程中,还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在日后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敬业精神,有着一定的使命感,促进职业素养的发展和进步[1]。
高职口腔课程教育属于临床性的学科,需要组织学生到临床领域中学习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此期间融入“课程思政”,就能够充分挖掘专业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指导学生在采集患者病史资料、为患者提供服务、开展医疗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在按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医疗服务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改革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这样,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能促使其医德素质的良好发展和进步,培养具备医德品质的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在培养口腔人才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可以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特点、行业典型的口腔疾病案例、未来岗位需求等,合理整合相关思政教育的元素,在理论、实践操作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促使学生构建良好三观,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精神品质,增强岗位工作和职业的认同感,在学习口腔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为民服务当作是自身的人生追求,使得学生综合品质和专业素养能够更好地发展[2]。
要想在高职口腔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合理应用“课程思政”,就必须要完善基础保障措施,确保有关的专业课程领域中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与有效执行。主要的基础保障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执行者,只有保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才能使其在自身的课程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打造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人才队伍,首先,对于口腔专业的教师来讲,需要具有一定的师德、良好的教风,有着正确的三观,可以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在教师优良品质、素质的影响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自主规范自身的行为,构建良好的观念意识。其次,组织教师参与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政治知识,着重了解社会热点与民生热点,在掌握思政教育技能的同时,充分进行口腔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思政元素,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最后,组织教师参与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探讨和研究医学职业教育的内容、思政育人的内涵,将思政教育当作是口腔专业课程教育的切入点,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协同、共同进步的情况下,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素质和健全人格[3]。
高职院校在培养口腔专业人才、 应用 “课程思政” 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完善有关的思政教育平台,为课程思政的渗透和融入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首先,应全面挖掘口腔专业课程之内蕴含着的思政育人资源,将其应用在理论方面、实践操作方面、临床实习方面的教育工作领域中,合理进行思政育人的规划与设计,保证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融入和应用思政教育元素。其次,在创建思政教育平台的过程中,应明确各个课程教学环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合应用要点、系统。例如:在打造临床理论教育系统的过程中,融入医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医者仁心的思想、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升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在设计临床实习的实践操作教育系统过程中,可以在其中融入相关的名医名家的案例内容,设置工匠精神的教育元素,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良好职业素质、 创新精神与创造素养;在设计有关社会实践思政育人系统的过程中,还应该在其中设置有关的责任教育元素、 担当教育元素等,设计思政育人的价值链模块,在不断渗透与延伸模块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专业课程中德育元素、德育内涵的挖掘,以此提升口腔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4]。
高职院校在口腔专业课程的教育工作中融入思政教学,应该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在完善的教学设计模式支持下,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工作。首先,在教学设计期间可以将口腔专业课程当作是主线,按照教育目标进行思政教育模块的规划,确保每个教学模块中都蕴含着思政育人的元素,将完善性与优化性的思政育人资源设计到整体的口腔专业课程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未来职业的发展需求等,在各个教学模块中设计思政育人的问题和案例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高尚品质、 道德素质。其次,在教学设计期间还应该重点在课程模块中设计爱国教育内容、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等,从多个层面设计并且完善口腔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
为了在高职口腔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全面应用“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应该明确具体的教学工作方法和手段,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和价值,保证口腔人才的良好培育。主要的措施为以下几方面。
高职口腔专业的课程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合理选用思政教育的方法,创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5]。首先,将口腔专业课程知识当作是基础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社会、医疗领域中寻找一些热点的话题和案例内容,为学生展示案例,利用不同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敬业观念意识、岗位工作责任观念意识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可以使用PBL 教学方式,为学生设置探讨话题:“在口腔治疗的过程中怎样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 ”“怎样能够避免口腔医疗岗位中的医患矛盾问题? ”“如何才能提升职业工作的效果? ”在合理设置话题之后,带领学生到社区为人们提供口腔卫生健康咨询服务,到医院中为患者提供基础性的医疗服务,在真实的岗位工作中形成正确的爱岗敬业观念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道德素养的良好发展进步[6-7]。
口腔专业课程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工作领域中应重点分析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寻找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切入点,将思政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责任观念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确保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与有效落实。首先,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口腔书籍 《口齿论》《玫瑰集》等,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口腔医学在我国古代研究中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们现代化医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8-9]。在此期间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情况:老年牙列缺失的患者经常使用全口义齿的修复方式,成本很小并且安全性较高,受到老年人患者群体的喜欢,但是,全口义齿对于医疗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操作失误很容易出现风险问题,多数口腔医疗人员都不愿意进行全口义齿方面的治疗。在提供现实情况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想象“如果是父母出现牙列缺失的现象,不能正常地饮食,还无法进行全口义齿的治疗,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在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作用之下,促使学生形成学习技术的动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其次,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讲解牙髓炎等疾病的并发症问题,为学生播放患者讲述自己痛苦经历的录音或是视频,使得学生了解到如果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缺少责任感,不能谨慎操作,很容易引发患者牙髓炎的并发症,使得学生意识到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熟练运用各种技术,为患者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最后,应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播放在口腔医疗工作中的各种视频,使得学生了解不同角色在团体合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模拟临床工作场景,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相互帮助、互相支持,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增强其团队合作能力、团体协作精神、合作创新的意识[10-11]。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培育创新性人才能够为国家的持续性、稳定性发展提供动力[12]。因此高职口腔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进步,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创新的技巧和方法,增强创新能力和素质。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关于义齿基托树脂材料方面的创新项目,为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材料的创新?”“材料创新之后能够为患者提供怎样的服务?”“怎么才能利用材料的创新满足患者的需求? ”设置项目、提出问题之后,还应该为学生播放我国口腔医疗方面材料创新的历程、精神,使得学生在良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形成正确创新思维,促进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和进步[13-14]。
综上所述,在高职口腔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学生思想素质、 道德品质良好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应该按照国家的人才需求,在口腔专业课程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医德素养、思想品格的良好发展和进步,真正意义上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相互融合,达到良好的育人工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