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12-28 09:06:53郑秀恋左紫豆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供应链环节

□ 郑秀恋,左紫豆

(吉林财经大学 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1 引言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于将相关环节整合,从而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多方共赢。高等教育之前沿用的工业流水线生产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并造就了高校人才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而高等教育供应链概念的提出,能够把高校、市场、学生这些局部联系起来,即将学生从生源地进入到院校,经过教育加工后,再输送到用人单位这一过程看成一个整体,用协调一体化的方式来看待人才培养的相关举措和问题,解决传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化单一和毕业生就业后潜力不足、创新精神不够等问题。

2 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 我国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商迅速崛起,物流行业的快递环节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我国早期从事物流的人才都是改行或在工作中慢慢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对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很大程度上仍沿用以往的工业流水线方式来培养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无法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期望。由于物流行业是处在动态的发展之中,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过于局限于课本或当下的外部情形,还应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这就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供应链思维,将学校与外部用人企业等相关环节联系起来,在合乎市场发展规律的情况下进行人才培养。

2.2 实现高校与市场无缝对接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表面上看似乎是学生人口基数过大导致的,实则是高等教育流水线式的培养方式出了问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是以高等学校为主导,确定生源数量和对应的培养模式,而长此以往,这种缺乏与外界互动的培养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用人单位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人才,但这在市场早期尚可接受,在如今市场发展起来之后,大量人才对于市场而言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开始重质而不是重量,从而引发了人才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实现高校与市场无缝衔接有利于缓解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利用供应链理念,把高校、用人单位、物流人才融合成一个整体,相互不断协调,共同实现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提升人才“对口率”,使高校、市场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三方实现共赢。

2.3 高校与市场无缝对接的迫切需要

物流管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仅仅掌握一个环节的运作是不能全面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轮岗,将它们看作一个系统来学习与实践。这就需要当今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不但要学会课上老师讲解的理论,还需要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掌握企业内物流管理以及向外延伸的整体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在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复合型的物流人才,这些都对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根据社会与学校的供需关系来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适应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 传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固化的流水线人才培养模式

流水生产线模式始于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劳动分工将工作分解为细小和重复性的任务,对各工序设置标准化的流程和统一评价标准,由此节省改变任务浪费的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继续延用这种方式在培养人才上。在我国大学学府较少、大学生人数稀缺时,使用工业时代的流水生产线模式,能够大范围培养人才,提升我国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但现如今,我国的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出现了新的人才与市场的矛盾,流水线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最优选择。在提倡创新和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使用统一化的教学流程,无异于将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放入一个个相同的模具之中,消磨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所拥有的独特闪光点,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竞争力和创新思维,最终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纳贤难的社会问题。

3.2 人才培养的各节点之间缺乏协调

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考虑到各节点之间的需求。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政府教育部门与各地方学校之间,任何一方都存在着对对方的需求。想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必须确保这些供需双方相协调,确保行动结果与需求相一致。由于高校与用人单位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缺乏沟通,很大程度上使得人才培养方向“偏航”,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建立集成一体化管理需要高校发挥牵线搭桥的功能,积极协调各方共同商讨。否则,在传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只会是各节点各自为政,使得利益排他性对各环节造成阻碍。

3.3 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由学校推动进行的,在大学里相应的专业学科早已确定,招生人数也是按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确定下来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专业进行选择,再由学校按照设定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培养,最终用人单位被动地接受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这种推动式的培养过程,虽然保证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率,但是大部分的人才并不符合招收相应专业的企业标准。

4 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4.1 强化对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认识

高等教育供应链旨在将相互联系的供需方整合,提高反应速度,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大的产出价值,从而创造一定的人才培养优势。由于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时代存在诸多弊端,无法从战略全局角度来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摈弃传统人才培养观念,引入高等教育供应链理念,从战略协调性的角度来协调各个节点。作为高等教育供应链核心节点的高校在与其他节点沟通协调时,要秉持业务流程集成一体化,将各节点看成统一的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确保所在供应链的正常运作。高等教育供应链上的各环节要找准自己的优势所在,通过在整体的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提高高等教育供应链的竞争力,实现整体优化。可见,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引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之中,能够使高校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互利共赢。

4.2 采用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战略

以往的人才培养是采用推动式来连接学校与用人单位,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全凭学校的主观推论,盲目地朝着一个方向奋进,而用人单位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这样的推动式人才培养无法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灵活的反应,只会加重学校与市场脱节的情形。因此,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市场情况,转向采用拉动式的供应链战略才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正道。与推动式培养相反,拉动式战略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主导,更加强调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合作,学校通过用人单位反应的需求信息来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后的岗位,发挥自身具有的强大潜力和创新力。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战略就相当于制造业中的订单式管理,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个性化功能。

4.3 构建信息一体化平台

在网络电子平台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双方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数据的收集统计对于各行业来说都至关重要,高校教育只有跟进建立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新一代的人才。通过信息共享,高等教育供应链上的各供需双方才能及时理解对方的需求,更快地制定或调整具体方案,促进双方的合作。构建上下游的信息集成一体化,能够使资源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各个环节在充分发挥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对其他环节开放自身资源,使高等教育供应链更快更好地运作。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来构建的高校教育信息一体化平台,能为供应链上游的高校提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和反馈,引导高校发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供应链下游的企业而言,可以对高校学生培养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并提供反馈的渠道。信息一体化平台相当于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使高等教育供应链上各环节都能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共同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各环节的运作情况进行监控,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构建涵盖生源、学校、就业源的信息一体化平台,可以全方位地融合高等教育供应链上的各环节,打破社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壁垒,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产学研结合,使人才充分流动以调整供需之间的矛盾,缓解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困难和热门专业跟风的危害,还能极大程度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4.4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例如,在制造业中要做好做成一个产品,需要诸多工序合力组装才能最终实现。如果将高校中接受教育的物流学子看作是工厂(高校)需要交付的产品(学生),那其中就涉及各类学科知识的学习和与外界社会的密切交流。为了保证学生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丰富和实用的知识,就需要各环节协调共进,而战略合作伙伴理念正是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的“润滑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政府教育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一同从战略性的角度来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协调出统一的战略方案,为培养出高质量的物流人才保驾护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是相互制约而是相互发展,合作共赢。合作伙伴虽彼此互帮互助,却也不应过度依赖,只有保持相对独立,不断优化自身条件才能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各环节战略协同下越走越好。

4.5 制定人才培养供应链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了使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符合各方需求,需要在各阶段对培养的人才进行监测和考察,使培养的方向和最终结果处于掌控之中,并对好的成果进行强化,对偏航的地方进行修正。在制定人才培养供应链评价与激励机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战略合作伙伴的想法和意见,制定出最理想的复合型评价体系,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物流人才。

5 结束语

面对不断发展的物流业,高校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积极调整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消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明确供需双方的需求,从而准确识别和快速应对社会对物流人才提出的需求,确保高校教育供应链的协调运作。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各企业、各工种之间的联系都越来越密切,充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高等教育各环节进行整合,有助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改进原有的供需关系,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精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高质量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供应链环节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24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16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