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毅,余 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正在部署。当下农村振兴的方向是将农产品外销以及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增强乡村经济活力,完善的物流体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完善的物流体系能将农民生产的产品销出去,将农民的生活物品带进来,起到了连接城乡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增强乡村物流的活力,促进物流体系完善,从而逐步改善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物流体系完善与建成需要引进与培养大量的物流人才,然而农村各方面的条件不够完善,很难凭借自身引进大批量能够可持续建设完善物流体系的人才,也缺乏专业的物流领导来对原有的基层物流人员进行培养与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对基础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推动着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进步与完善。但是相较于与之紧密联系的城市物流体系,要想与城市做到互通连带发展,当前的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在互联网+农业之后,某些农村需要向全国甚至全球各地输送农产品,物流量的增加速度超过已有的物流系统承受范围,缺乏相应的基础设备以及大量基层物流人才来辅助改善。
农村运输量的不断增加,物流的问题日益明显,农村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①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从三个方面体现,首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巨大,许多地势地形不容易建立物流站点,所以,除了中国邮政以外很少能有快递站点布及全国各地乡村,并且很多农村的物流点十分简陋,只能够勉强完成送至自提点,很难开展门到门等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其次,农村向外输出的产品是极具时效性的农产品,对于路途中的气候、温度要求比较高[2],因为冷链运输在农村物流中还不能普及,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半径不能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向外发展的可能。最后,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农村中很常见,村民需要去很远的自提点自行领取快递,一定程度上让快递变得不快捷便利。
②物流建设跟不上实际发展的需求。
完善的物流系统需要长期投入、规模化建设,难以在短期内见成效,而乡村能够为物流划分出来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乡村物流很难大规模且快速地投建成功,所以一些较落后农村的产品很难向外开拓市场,走向大众。部分通过电商平台被大众认识的特色农产品也会因为物流设施不够完善而不能形成农产品产业链,高昂的物流成本让农产品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③信息化程度低。
基础设备的不完善也就预示着信息化程度不高,单纯依靠人力效率低、易出错。并且物流信息没有技术支持,不能与网络联动,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等、销售滞后。物流的各个环节缺乏顺畅的过渡,多数农民不能有效快捷地获取相关的物流信息,产生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差异,影响物流效率,这也是阻碍农村物流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④缺乏物流统筹规划人才。
物流属于新兴服务业,是一个融合了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包装、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知识的产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系统,对于统筹规划者的专业性需求较高,而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入,农村有一定学习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的中青年大多进入城市发展,缺乏能够带头做好规划的领导者。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区域约75%的物流从业人员仅有中专及以下学历,并且大多数从未接受过正规专业的物流就职培训,只懂得机械的操作以及搬运,对物流管理、自动搬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内容了解甚少,不懂得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作业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不利于物流体系的构建,农村物流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效率也很难提高。
人事科学研究院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物流基层人才需求的缺口约为600万,主要是在操作员以及基层管理者方面[3]。与此同时,每年入职进行培训的需求仅200万,其中大专以上约占21%。所以,我国物流企业基层人员的缺口极大、专业性偏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由于需求较大,企业雇佣大量社会非专业人员,并且为降低成本不进行岗前培训,导致出现“暴力分拣”等物流问题,对于物流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①物流人才缺口大。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各项产业发展迅速,伴随“互联网+”模式的普及以及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广泛运用[4],为响应城市大量需求,农产品销售逐渐规模化,建立生产基地,需要专门运输人员与冷链车辆,需要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精加工、包装、分拣等,其中,各阶段都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来支持完成,而原有的农村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销售需求。
②农村物流技术人才匮乏。
物流各环节分离,机械地操作各自工作的熟练工不能对物流进程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很容易导致各环节之间交接出现差错,使整条链无法进行生产。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而物流运输等环节出现问题,对于农户而言同样是“竹篮打水”。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村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来辅助推进[5],但又因为农村的社会性质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③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较低。
大多数农村物流站点缺少中高层领导管理,基层人员长期“无组织”,容易导致业务仅限于收发快递,长久以往闲散的工作态度,容易形成素质下降、专业水平降低、缺乏服务意识的局面。
④管理理念落后[6]。
由于农村布局分散的特点,农村物流站点因为人口聚集点分散而分布散乱,不利于上级进行管理,但由于营业点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不够先进导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农村物流站点散乱会影响统一管理以及后续发展规划。而因为农村物流处于起步状态,所以,农村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还未引起重视。
由于这些问题,导致农村物流不能够快速发展,也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一旦对物流人才进行培养,农村物流人才现状得到改善,将会对物流市场产生极大的影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物流效率。
分析以上现状与问题,提出以下农村物流基层人才培养方案。
①完善农村物流设施设备,吸引物流人才。
利用政府政策,让财政资金发挥作用,为农村物流发展设立基金,帮助完善乡村基础建设。政府积极参与农村道路建设,以向外发展为目标制定道路建设标准,优化改善现有乡村道路,加强村与村、村与市之间的联系与互通。在各村中选择最优的地址建设足够的冷链中心和集散中心,统筹规划设立物流服务网点,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
②发展农村冷链物流,培养冷链技术人才。
冷链物流是农产品物流的关键。农产品的存储、保鲜、运输问题是目前农产品物流急需解决的难题[7]。当前,农村每年因运输过程中的存储技术不足导致的农产品腐坏超过1亿吨。我国每年农产品耗损占比20%,与发达国家的5%相比,冷链运输技术还很不足。在农产品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物流企业可以对原有的从事农村物流的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将其培养成为冷链物流的骨干人才,带领新员工效力于冷链物流。在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农产品集散中心与冷链物流中心的联系[7]。与此同时,通过政策扶助,为农村物流培育一批冷链物流核心企业,扩大农村冷库用地,加大对冷链仓储、冷链车辆等设备以及温度调节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补货和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冷链物流企业[8]。
③完善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和配套人才政策。
基础建设完备之后,通过政府层面引进物流企业,加上财政支持,形成农产品物流中心,留住大量本地物流人才,尽可能吸引外来人才。首先,政府根据农村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财政可承受能力,制定留住本地以及外来物流人才的补贴政策,降低农村物流人才流失的可能,利用奖励制度鼓励物流人才工作的积极性。相关的物流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及良好的内部晋升制度,采用弹性工作方式,提高基层物流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农村基层物流人才对本地企业的依赖。
④明确基层物流职能,建立激励机制。
物流基层人才的岗位包括:仓库管理员、理货员、订单员、采购员、质检员、报关员、拣货员等。基层人员大多属于一线操作工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对于一线操作工而言,最需要掌握的是物流信息技术,要熟练使用各种物流设备[9];而对于基层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充分了解物流技术以及物流环节,能够对物流路线进行统筹,对物流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进行紧急应对,做好合理调度,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总体而言,物流基层人员的业务所涉及的方向分散,企业不会对农村的基层物流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主要以了解全局、熟悉自身岗位为目标进行培养。首先,应根据该乡村实际情况对该部分物流人才的服务对象、工作内容进行定位,设计好不同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节,让每一位物流人才明确岗位以及工作内容,给不同岗位制定一套详备的作业标准。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每一部分的相关人员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并为其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最后,建立起有效的基层人员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定期的考核评优、开展岗位技能竞赛,给予优胜者一定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并且为基层物流人才设立对比的标杆,让其更加精益求精,从而提升乡村物流行业从业者的整体素养。
⑤提高礼仪与情商。
物流是一个直接面对消费群众的服务行业,良好的礼仪与交流模式无论是对于提升物流人才能力与素养或者农村物流的发展都具有很大帮助。
基层人员的日常工作是与公司内部与外部合作企业进行业务的交流洽谈。在沟通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礼仪和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的良好运营,减少内部员工之间的矛盾,提高各环节间的操作效率;也有助于给合作企业留下良好印象,更好地推进企业间的合作并且为未来更长久的合作的提供基础等。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步对基层物流人才进行培训。
首先,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制定会谈与交流时的注意事项,在不断实践中改善事项,并将其列入企业管理制度。
其次,定期邀请培训师进入企业为基层员工进行培训,并在培训后不定期与基层人员进行洽谈了解员工对于礼仪与交流技巧等方面培训反馈,并对洽谈过程进行评价。同时,企业为基层员工提供各类书籍,完善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交流水平[10]。
最后,加强企业服务文化的宣传,让员工深化服务宗旨,不断将自己与标准对标,不断改进自己的问题。
农村物流的全面高效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专业的物流人才。基层物流人才是物流人才整体发展进步的关键与重中之重。能力不足的人员既不利于增强农村人民的消费感受,也影响农村物流的发展,更会对整个农业经济产生影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机会下,相关物流企业以及农村行政管理人员要能够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发现农村物流的开发潜力,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整改,完善农村基层物流人才的培养机制,并探索新型培养方式,从基层向上推荐输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物流人才,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领导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