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医科大学 吉丽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及红色文化遗产”[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红色基因的百年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锦州医科大学诞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锤炼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腾飞于辽沈大地,形成了独有的“红医精神与红色文化”。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探析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路径,必将起到典型引领作用。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党性修养是党员立身、立业、立德的终身必修课。党性修养教育是使我党永葆青春和净化党员思想境界的必由之路,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是新时期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的决定因素。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与忠实的践行者[3]。新时期,随着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也是错综复杂的,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必将会导致党的战斗力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4]。部分大学生党员同志存在党性修养不够高,党员意识有所淡化的现象。大学生党员应自觉加强重视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用党性修养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红色文化历经风雨锤炼,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中蕴含着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5]。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中,能够增强大学生党员掌握政治本领的能力,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始终保持我党的底色。
锦州医科大学具有光荣的红色文化传统,它成立于解放战争时期,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高等医学院校。七十五载,锦州医科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传承“红医精神”,勤俭攻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0多万名甘于奉献、扎根基层的合格医务工作者。红色文化已深深植入锦州医科大学每位师生的生命里,代代相传。高校所在地锦州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拥有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因此,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在锦州医科大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天时、地理、人和的优势。
当前学者对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价值功能以及当前其面临的问题研究较多,对红色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资源)、形式、机制等方面的阐述总体上较为系统。学界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研究,分析教育的具体内容较多。学界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研究价值的分析主要从党、国家、社会、个人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展开的,意义分析缺乏新意,教育过程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理论界对社会多元思潮对教育效果的消极影响有深入探讨,教育效果滞后性得到普遍认可。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手段、形式、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有深入的思考。学界对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相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较有深刻的见解。但是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整体角度来探讨,缺乏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所具有的特定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6]。目前,对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方面的研究凤毛麟角,为本研究提供了空间。
建党100周年,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天时”,高校所在地锦州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地利”,红色文化基因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人和”。锦州医科大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让广大学生党员铭记卫生职业使命,传承“红医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因此,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实践价值。
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受多元思想因素的影响,有些党员同志政治方向不够坚定、政治站位不够高、鉴别能力不够强。红色文化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红色文化包含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精神和党的理想信念等都是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党性修养教育的独特资源,对于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永葆政治本色以及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用红色文化教育大学生党员,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增进爱国主义情感,特别是受多元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容易受到侵蚀和腐化,出现对国家以及社会情感淡薄现象。红色文化教育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战胜并抵御风险的智慧和能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中,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增强掌握政治本领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觉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有助于大学生党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跨越道德防线。第二,有助于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员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历史的重要意义,用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能够充分发挥大学基层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在疫情防控、学校管理、学生培养等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战斗堡垒作用。第三,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动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充分体现大学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红色基因。第四,有助于学校红色基因的传承赓续,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教育,可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红色基因浸入心扉、渗进血液,引领大学生党员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相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互相依托,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1.红色基因
锦州医科大学成立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成立初期便秉持“一切为了革命战争”“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办校方针。在七十五载的风雨历程中,锦州医科大学始终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医精神”。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思想坚定的应用型医护人员,战争年代有效缓解战区伤病员抢救的压力,和平年代时时刻刻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新中国成立后,锦州医科大学步入高等医学院校的行列,曾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文教先进单位称号。一批老专家、老教授先后攻克了稻田皮炎的发病机理以及在“地甲病”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科学大会授予重大贡献奖并获得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红色基因在那时便镌刻在了我校医务工作者的血脉之中。
2.红色传承
近些年,学校校涌现出各类先进典型。2005级学生张昊、张雪峰、林博勇救落水儿童,其事迹受到国家教育部表彰,追授张昊、张雪峰、授予林博三位同学“全国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学生中还涌现出“抗击非典优秀护士”“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诸多获得国家和辽宁省荣誉称号的先进典型。2018年,学校医疗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丁慧在锦州南站成功抢救81岁的病危老人,被誉为“最美大学生”,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一时间,“动车救人团队”“科普救人团队”“电梯间救人团队”不断涌现,在生死攸关时刻奋不顾身的壮举,生动诠释了学校师生不忘初心、忠诚使命的价值追求……以上事迹是医学院校“救死扶伤”天职的真实体现,也是红色血脉的弘扬与传承,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卫生职业工作者前仆后继。
3.红色赓续
2020年新冠疫情袭击武汉,锦州医科大学共派出5批、135名医护人员驰援抗疫前线。其中124人驰援湖北,111人驰援雷神山医院,整建制接管了雷神山两个病区。在雷神山医院,锦州医科大学医疗队收治患者数、重症患者数和收治批次均居辽宁支援雷神山医疗队首位。此后,学校又先后派出医疗队奔赴北京、大连等地支援抗疫一线。多名医护人员获得国家、省级表彰。他们白衣执甲、为爱逆行,完美践行了锦州医科大学“厚德修身精术济世”的校训和“克难攻坚”的锦州医大精神。
75年来,“红医精神”已深深植入锦州医科大学每位师生的生命里,代代相传。“红医精神”深深镌刻在学校每名师生的骨子里,大学生党员秉承“红医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有爱心、有担当,具有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白衣天使。
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为核心,以思政课程为抓手,以课程思政为辅助共同打造的第一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习得感、协同感;以“青马工程”、讲红色故事、师生共读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胜任感、自主感和满足感。将校内及周边红色文化元素通过课堂、宣讲、参观、互动等多种形式巧妙融入大学生党性修养教育之中,形成一体多翼的教学模式,从收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源、明确融入原则、打造红色教育品牌、开放融合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着手实施。
学校要充分发挥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抢抓历史机遇,全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融合发展。要以辽沈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为主,其他红色文化为辅,充分发挥、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教育提供素材。加强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学习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重视程度。充分利用图书馆、档案馆等部门,广泛收集整理校史及周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红色资源自建数据平台。丰富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体系,联合图书馆、档案馆、校史办、宣传部以及各二级学院共同收集丰富红色资源,挖掘利用周边红色文化基地,开展多部门师生联合收集、汇总。方便各学科各部门师生从中获取相应的红色教育资料,从而形成红色专题资源服务层,从资源建设协作服务、服务需求分析匹配等方面共同为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保驾护航。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要遵循党的基本原则和党员入党教育流程,制定明确的融入准则,要使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党性教育具有制度化、规范性、创新性。以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为核心,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将红色文化教育内成于心,外显于行。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软、硬环境与显、隐因素齐抓共管,互相映衬配合。首先,坚持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体优势,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贯穿与第一课堂教育的始终,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党课等课堂教育,增加大学生党员红色文化修养。要主动占领新阵地,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通过喜闻乐见的新方式,实现寓教于乐。其次,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主体教育方式,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教育的全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第三,坚持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规范红色文化教育目标、内容、方式、载体、评价等,又要掌握灵活性,利用不同的场所、平台、渠道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
学校要坚持守正创新,依托整合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挖掘红色故事,将大学生党员的党课学习同红色文化相结合,将红色英雄事迹融入教育全过程,打造红色教育特色品牌。学习加强红色文化融入的顶层设计,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联动。充分利用多重技术手段,与时俱进的将红色文化在各类社交媒体、公众号等进行有效宣传。在舆论的覆盖下,联合开展持续性长、效果好的教育活动,与当地红色文化基地建立合作,为家乡红色旅游、红色文创等提供人力、物力、资源、技术支撑,确保以点带面努力做到大学生党员全覆盖,调动参与积极性,在大学生党员培训教育中以点带面形成知行合一的红色品牌活动。每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等节日,开展以“清明寄哀思、不忘先烈志”“缅怀峥嵘岁月、传承五四精神”“重温红色七月、追忆光辉历史”等为主题的特色品牌活动,打造红色阵地,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内容。
紧扣建党百年主线,不断整合宣传力量、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阵地、丰富宣传内容,多策并举打造开放融合教育管理体系。着力打造“一”“二”课堂两块阵地,以思政课堂为“第一课堂”的主要抓手,开发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红色元素融入其中,使第一课堂红色教育相得益彰。在以第二课堂为辅助的前提下,让学生课内外无形中接收到红色文化的洗礼。让红色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能够真正地走入学生内心和深入思想,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形成多元主体协作体系,拓展“第二课堂”,联合团委、创新创业中心等联合开展“青马工程”红色文化教育的宣讲、参观、互动等多种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