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唐勇
2021年,北京部署实施“五子联动”战略,以首都发展为统领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减量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全市经济的全面恢复性增长。
2021年,北京经济生产继续恢复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26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8.5%;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4.7%。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3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68.6亿元,同比增长2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889.6亿元,同比增长5.7%。
从总量上来看,2021年的消费需求虽然在2020年的低基数上有所恢复,但是从两年平均来看,消费需求情况仍然不容乐观。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67.7亿元,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下降0.7%。2021年,全市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1.7%。
从结构上来看,恩格尔系数逆向回升。食品类刚性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导致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在最近两年有所上升(恩格尔系数下降才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640元,同比增长12.2%,其中食品类消费支出9307元,同比增长11.1%。可以计算出2021年的恩格尔系数为21.3,虽然略低于2020年,但仍然高于之前的2017年、2018年和2019年。
从总量上来看,2021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在逐步恢复,但增速仍然低于2018年之前的年份。由于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下滑,截止到2021年底,北京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现值仍然低于2017年。
从行业上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和金融业投资增长较快。2021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金融业投资分别增长99.6%和68.2%,是北京固定资产投资中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
一是高端产业增势良好。2021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1倍和89.2%,两年平均增长52.5%和43.7%。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手机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56.0%、21.7%和17.1%。
二是“两区”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1-8月,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规模以上企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11.1%,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速3.2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信息领域增长较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长13.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速4.7个百分点,其中科技创新片区和高端产业片区增势良好。截止到2021年7月14日,累计进入“两区”项目库的项目2009个,预计投资882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83个,涉及投资额266.3亿美元。高端产业功能区内企业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1-3季度,全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收入82535.6亿元,同比增长18.1%,比GDP增速快9.6个百分点。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北京研发投入强度排名全国第一,同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也稳居第一。初步统计,新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7.8%,北京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科技创新已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2021年,北京专利授权量198778件,同比增长22.1%。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领军全国。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源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城市。2021年1-6月,北京数字经济总量达到8187.3亿元,同比增长20.7%。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42.6%;其中,核心产业4601.3亿元,同比增长27%,占GDP比重达到23.9%。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达到全球第八,并且涌现了一大批数字经济的标杆企业,其中,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方面的企业数排名全球第一。
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2021年全年,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1%,与全年8.5%的GDP增速相适应,属于正常预期范围内的温和小幅上涨。
从结构上来看,石油和猪肉是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2021年北京交通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主要是汽油)价格受近期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影响,同比上涨17.4%,是整个交通通信类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另外,食品烟酒类价格在2021年小幅同比上涨0.5%,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下跌1%。食品类价格下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猪肉。由于上年猪肉价格较高,受此影响2021年猪肉供给大幅增长,这使得2021年全年猪肉价格相比上一年同比大幅下降31.1%,这是典型的符合蛛网模型的产品。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要求,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且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与全国的经济增长趋势相似,近十年以来,北京的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也开始缓慢下行,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的前景预期也相应受到影响,就业形势面临一定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稳增长、促就业就是2022年北京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呈现旅游信息在线化和移动化、旅游需求精众化、经营管理数字化和平台化、旅游营销智慧化的发展特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产品、经营管理、营销模式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径。但是,在乡村旅游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障碍因素,还需学界和业界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对策,以促进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
2021年全年北京GDP虽然增长8.5%,但这部分是由于2020年基数低的原因。与2019年相比,北京GDP两年平均仅增长4.7%。如果从更长期的一个时间趋势来看,北京的长期潜在增长率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根据北京GDP增速从1978~2021年数据序列,对其进行HP滤波,剔除其周期性波动因素,可以得到其长期趋势。可以看出,北京长期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为5%左右,且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
北京在人口、建设用地、建筑规模“三个减量”基础上的发展对原有经济生态影响巨大,新的经济生态尚处扶持、培育中,新旧经济生态处于换挡期,加之“十四五”时期“疏整促”进入深化期、央属企业搬迁等政策影响,首都面临在减量基础上更好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因土地、房价、房租等经济运行成本过高,市场性主体数量减少,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不高,经济复苏的微观基础尚不稳固。
目前房地产行业增速回落,流动性风险已经初步呈现。2021年前3季度,共有12只地产美元债发生违约,涉及发行人8家,违约金额共计42.85亿元。在北京新近开展的第二批土地拍卖中,共计43宗住宅用地拍卖,但有26宗土地无人问津,挂牌竞买时间不得不进行延期调整。同时本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在8月份首次出现负增长(-28.01%),累计增速从年初的150%逐月下降至前三季度的28.2%。从先行指标来看,新房开工面积前三季度同比下降36.9%,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下降32.3%,自筹资金下降28.9%,卖不出去新房的房地产企业现金流非常紧张。可以预计,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积极干预措施,房地产行业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从长期来看,国家对行业进行规范治理和反垄断监管政策将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这不仅是正确的也是必需的。但由于北京平台经济集中,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影响大,因此平台经济的规范和转型在短期内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从我们调研的数据来看,信息服务业整体收入增速从2021年初的50%以上下降至前三季度的30%左右,预计2022年平台经济监管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市场机构预判,头部企业如滴滴、美团、好未来等企业受监管影响较大,2021年增势较好的字节跳动等平台企业在2022年收入增速也会出现明显回落。另外,反垄断监管政策带来不确定性,对大数据杀熟和平台封禁等行为认定、相关市场界定、市场力量评估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由此带来政策的可预期性、不稳定性,都可能对北京平台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是北京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立足现实,眼光放长远一点,扎扎实实地提高科技硬实力。
在宏观政策上,从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狠抓落实。现代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科技创新的强度等于科技创新的广度乘以科技创新的深度。科技创新的广度主要包括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和提供更好的科研创新环境。科技创新的深度主要包括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型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1)继续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教育的发展质量。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是从广度上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其见效慢,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因此地方政府对其加大投入的动力不足。另外方面,提高基础教育的发展质量,关键是要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合理分配,避免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个别重点学校中。
(2)提供更加优化的科研创新环境。一是提供更加自由包容的科研学术环境。唯其包容,才有其大。唯其常新,才有活力。大学和各研究机构应该秉承“兼容并包”的理念,多进行思想的碰撞和激荡,才能有创新的土壤。因此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说:“对新技术要有宽容,因为没有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发明。”二是改善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生态。科技创新的初始端是基础学术研究,而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绩效考核的那一套。王忠军、刘丽丹(2017)的实证研究认为,绝大部分高校教师对科研绩效考核持否定消极的态度,高校或科研机构应该结合自身特点与教师岗位特征,淡化量化指标,降低考核频率与强度,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标准与体系。
(3)集中力量狠抓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科技创新的深度主要包括关键领域的深化和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强化“三城一区”主平台、中关村示范区主阵地作用,发挥在京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创新力量作用,更加重视“从0到1”基础研究,聚焦“卡脖子”技术,实施“揭榜挂帅”,推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4)统筹减量发展下的创新人才要素配置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离不开领军人物,北京的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资源。既要落实人口减量控制要求,还要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统筹人口减量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在调整人口布局、优化人力结构、提升人才队伍上出台新的系统性的政策措施。
(5)着重培育和支持企业家精神健康发展。在微观政策上,要进一步明确企业才是科技创新的市场主体,政府要为企业家精神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企业家对北京经济发展的信心,提高企业家对北京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为什么企业家精神如此重要呢?因为,企业家精神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创新。
(1)以新基建为主的投资项目要加快落地。具体对于北京来说,就是要围绕新基建的重点领域,加快实施好一批重大项目、示范项目。加快构建中试平台、产业化平台、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通,大幅提升重大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效率。
(2)全方位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要正视消费需求的不足会严重拖累短期内的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契机,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一是要积极培育新消费品牌,探索设立新消费基金,持续推动消费升级模式创新。二是要结合城市更新,打造更多沉浸式消费体验新场景,促进消费业态融合创新。三是要落实中央三次分配政策,提高中等阶层收入水平,从源头上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四是要努力提高居民保障水平,尤其是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打消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3)引导和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发展。建议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摸底调研,找准制约投资项目落地尤其是民间投资落地的瓶颈所在,进一步为项目落地和民间投资“疏浚通渠”,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的重点行业,进一步为民间资本“除篱破藩”,着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