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发展路径探析*
——以粤东地区为例

2022-12-28 08:29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李晓婷谢欣悦陈然余妙琼庄佳仪唐燕兰
区域治理 2022年26期
关键词:粤东乡风文明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李晓婷,谢欣悦,陈然,余妙琼,庄佳仪,唐燕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核,是实现乡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结合SWOT分析理论,阐述粤东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归因,在此基础上探析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发展路径,为广东省以及其他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粤东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现状的SWOT分析

本文结合SWOT分析方法,在阅读相关文献及结合实地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粤东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如下:

(一)粤东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优势

粤东地区是指广东省的东部地区,按广东省人民政府对该区域的划分,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梅州、汕尾五个城市,总面积约为3168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200万人。

1.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

近年来,借助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以及美丽乡村等工程,粤东地区不断完善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保障了农村村民们的基本文化权益。目前,广东省全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也涌现出了“粤书吧”、智慧书房、读书驿站等1900多家新型阅读空间。[1]其中,文化站多设有展览、辅导培训等活动厅室,同时设置了图书室,上级文化管理部门会不定期更新补充出版物。此外,许多村级文化公园和广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建造起来,各村社区也抓住时机,依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还增进了村民邻里之间的和谐。

2.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近年来,在各地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再加上农村发展政策的倾斜,粤东也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提高了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质量。如2020年6月在汕头市,由市委宣传部、金平区委区政府主办,市文化发展中心(筹)、金平区委宣传部承办的“戏亭印象”惠民演出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多地村民前往小公园、老妈宫戏台、红亭戏台等观看演出。[2]这些演出以歌曲、舞蹈、小品以及潮剧优秀唱段、潮乐演奏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是筑起粤东文化高地的一张靓丽名片。

3.文化传播媒介更新迅速

4.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粤东地区拥有众多名胜古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素有“岭东首邑”之称的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名胜有“八景”:滨江红棉、广场灯影、坊街亭韵、淡浮水墨、绿岛晴岚、桑浦禅泉、凤凰天池、柘林渔火。[3]这八景既有历史遗存,又有现代建筑,特色鲜明;又如民居和饮食都以客家文化为基本元素的梅州市,围龙屋、客家菜等称得上是当地旅游的热门关注,叶剑英故居、谢晋元故居等纪念馆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5.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粤东地区的文化是极具特色的潮汕文化,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潮剧是潮汕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与本地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多反映潮汕的民俗文化,如《桃花过渡》中的拜神游神、《陈在王娘》中的元宵观灯等,贴近潮汕民众的生活,深受民众喜爱。除此以外,潮汕民间的剪纸、泥塑、花灯、嵌瓷等工艺富有地方特色,还有英歌舞、纸影戏、赛龙舟、营老爷、舞狮等潮汕民俗活动自成体系、驰名中外。

(二)粤东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机遇

1.国家政策充分支持

2005年,党中央首次提出“乡风文明”应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中。2006年将“乡风文明”纳入农村工作指标之一,明确“乡风文明”就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2017年,一号文件指出要将乡风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建设与农村地区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4]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5],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例6采设问句,但问而不答,吸引读者深入阅读论文;例8的设问句不仅提出问题,还提出了文章的基本观点:基因工程食品专利的改革。上述标题灵活、巧妙地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启发读者思考。

2.“互联网+”发展迅速

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65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9.6%,较2017年底提升了3.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较2017年底增加1291万人,增长率为6.2%;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较2017年底提升3.0个百分点。[6]”这些数据说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成了“网民”。因此,“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进行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很大契机。

(三)粤东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劣势

粤东地区的一些农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本村及附近的教育资源比较有限,再加上家庭条件较差,很多村民没有机会接受比较系统的教育,总体文化素质偏低。与此同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势必会想获得更加有优势的工作岗位,尤其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阶段,他们有着来自家庭养老、抚育后代等多方压力,因此更愿意选择走出农村、外出打拼,这就造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人才的“空心化”,多数中年干部虽然扎根基层多年,但是文化程度较低,思想也比较保守。

(四)粤东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威胁

随着经济的逐步推进,物质利益的诱惑正蚕食着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比如有些潮人在经商或者行政中,存在任人唯亲而非唯贤的情况,社会亲情关系网无处不在,这虽然有利于集体团结,但同时导致人们缺乏正义感和道德感,不利于乡风文明的深入推进。而残留的落后思想也进一步繁衍出了许多陈规陋习,比如结婚嫁娶要算命问鬼神、传宗接代必须要生男孩以保持香火不断等。

二、粤东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归因

(一)资金投入不足

近些年来,虽然粤东地区绝大多数农村都在不断加大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比重,但仍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再加上融资渠道单一,更容易造成后期文化建设资金紧缺。走访调查时,一名村干部说,即使有资金投入农村建设,大部分也会先用到当地的经济或者社会建设上,再加上管理体制尚不健全,较难保证资金得到专用。所以导致一些地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形同虚设,使得乡风文明建设事业失去强有力的保障。

(二)教育资源缺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7]”几年来,义务教育不断在全国各地普及,农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青少年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但从总体上看,城乡差距明显。比如教育设施设备的配置,尤其是诸如化学、物理等理科类型的课程,在农村教学的实验操作上由于教学设备和器材不完备,大多时候都只能通过课本的抽象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许多农村学校由于教学待遇和教学环境相较于发达城市而言较差,更是难以吸引高质量的师资力量。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乡村群众,这就体现了农村教育滞后带给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阻碍。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推进,尤其是各乡村干部,更应该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然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粤东部分落后地区的基层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流失以及缺乏人才引入的情况下,领导干部班子大部分为本村村民,其中一些村民自身的综合素质比较弱,导致对于上级文件的解读不够,不利于一些政策的落实;甚至有些领导干部思想腐朽,保留着传统的官僚主义,形式作风严重,因此容易出现提供的精神文化服务难以满足农民真实需要的情况。

(四)村民建设主体地位缺失

农村地区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给村民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进一步导致农民在文化建设中主体地位的缺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农村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投身公共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并不强。当地农村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宣传力度,对激发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虽然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村民自身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积极主动投身乡风文明建设,势必会加大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度。

三、粤东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探析

(一)牢筑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

1.促进文化产业与乡风文明协调发展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粤东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客家地区的历史文化景点,以及当地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风土人情资源,打造集生产与销售、休闲与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业,同时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科学技术,研发地方特色文创品牌。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各地自身发展规律,扬长补短,善待生态环境,循环使用资源,建立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协调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加大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比重,提高乡风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专项经费的占比,规范对各项经费的科学预算、合理使用和监督管理,对于必要的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活动采取特事特办的方法,给予经费保障。另一方面,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优惠政策和相对宽松的准入门槛,吸引年轻人才和外流人员返乡就业创业,联合乡贤和当地企业的力量,或者号召村民自发捐助各项活动,共同支持乡风文明建设。

(二)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基础

1.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

基层政府干部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要明确党的领导主体地位,建设完善并严格监督乡村党组织,提高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文件,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等,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中学习,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育力度,强化基层干部对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执行力。

2.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年轻化建设,依靠强有力的政策,吸引更多拥有乡土热情的年轻人才精英回乡建设;同时也要健全考评激励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乡风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放入干部考核选拔的评价中,以此调动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对于没有严格执行工作的懒政怠政、贪污腐败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和批判,并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拓宽群众反映渠道,增强群众监督力量,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三)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科学文化水平

要想让村民们更好地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就必须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注入,加强思想、精神的建设,让每一位村民深刻意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对此,当地政府应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扶持当地的基础教育,为农村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减少辍学率,提高新一代即未来参与建设中新生力量的文化水平。只有切实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短板,才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觉悟

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自觉将道德思想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进而推进公共道德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老年人歌唱比赛、老年运动会、棋艺比赛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育诸如老年人协会、棋牌协会、歌舞协会等民间组织,并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加大对党和国家关于民生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的同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

猜你喜欢
粤东乡风文明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乡风
漫说文明
珠江口以西登陆热带气旋引发粤东暴雨的成因和预报着眼点分析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又要出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