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景冠,孙晓珍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这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首次提出,并迅速成为党史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取得胜利,饱经磨难成为百年大党和历经百年发展恰是风华正茂的关键密码之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阔步向前的‘精神引擎’。”[2]面对科技赋能下的全媒体,如何利用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引领好大学生思想动态、激发大学生的各种潜在能量和能力,推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精神相统一,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早在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及过全媒体理念,他认为全媒体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的变革,如何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破茧而出”,是主流媒体面对的重大课题。因此,在媒介技术变革这个大背景下,深入了解和把握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传播的鲜明特征和风险因素,通过分析问题的生成逻辑进而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引领、价值观培养以及精神品质型塑等教育功能,需以全媒体为基本视角进行现时性研究,厘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传播的新特征、意义输出以及对大学生精神面貌塑造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性。
全媒体兴起之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一般借助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视和广播为主体的传统主流媒体,这种纯粹的知识性流动和输出宣传方式,归根到底是一种单向度的信息传播,难以激发信息受众的主体性,从而在大学生中逐渐被边缘化。自全媒体兴起并迅速发展以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单纯借助党报党刊以及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内容的覆盖面十分有限,而在全媒体的互联网加持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可以通过新媒体,借助各种手机APP、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脑客户端、搜索引擎等方式在大学生中宣传,并且在互联网、5G等技术的赋能下,传播速度和范围也有了极大提升。基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不断继承与发展以及内容的持续性更新这一特点,传统的传播渠道难以把更新的精神谱系及时、快速、有效地向大学生进行传播。而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这“四全”媒体的矩阵下,新技术、新思维为信息的传播赋予了效率高、范围广的特征。同时,随着手机、电脑、iPad等智能终端在大学生中使用的普及化,全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及时获取外界信息的首要和主要渠道。于此,传统传播渠道无法克服的不足与问题在全媒体时代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此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通常以一种庄严的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这些表现形式对那些更偏爱接受具有娱乐属性信息的大学生来说,吸引力不足,因而其传播和教育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如今,依靠全媒体矩阵这一便利条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在表现形式上的选择更加多元,如通过影视作品、动漫、相声小品、脱口秀等形式表现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视频、VR观影等形式渗透精神谱系的核心理念进行宣传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新的传播内容、渠道和传播方式既保留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庄严,正确反映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教育价值,同时也更容易使大学生主动接受并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共鸣,实现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从而起到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引领作用。
全媒体时代,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意义输出的特征,对其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和发挥历史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意义输出的生活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反映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实践中的价值引领,还与人们不断丰富多元的生活方式发生作用,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意义输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常态化或生活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进大学生的行为生活中。大学生的行为实践中渗透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髓,可表现在行为选择、目标确定、规划制定等具体行动之中。
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意义输出的媒体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意义输出媒体化的最大特征反映在从线下转向了线上,即搭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这一快车,其意义输出不再是依靠单一的面对面形式,而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媒介传播技术进行线上传播。因此,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意义输出的媒体化可以理解为传播渠道的变化逐渐向全媒体技术过渡,无论在传播渠道还是表达形式上,都与媒体技术息息相关。但意义输出媒体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意义输出不再受时空的约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全息、全效的传播,发挥其教育和引导功能。同样,大学生借助智能终端等接收其输出的意义,实现了时空输出和接收的自由。
三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意义输出的文艺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诸多组成部分还与其特定统一历史语境下的艺术表演、文学著作等文化作品有着密切联系。全媒体兴起之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意义输出的文艺化并不明显。而在全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意义输出的文艺化愈发凸显,尤其是在全媒体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特征赋能下,许多地方形成的独特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迫切需要向外推广,如内蕴革命精神的山歌、陕北革命民歌、秧歌剧本等演绎和歌颂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从而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意义空间。总之,我们不仅要关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生成的文化意义空间,还需注意该精神谱系依托文化作品形成的意义输出。
任何一种精神都能在价值观上得以体现,精神是价值沉淀和升华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16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精神和价值观的作用发挥作出了重要指示。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内容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仅是党价值追求的体现,同时也彰显出其在全媒体时代下塑造大学生精神面貌和价值引领的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统一。
一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塑造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千百磨难形成的一系列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疫精神等凝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抱负的精神品质。正是这些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品质构成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并最终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一次次胜利的重要保障。进入全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兼具高效性和全面性为一体的传播途径,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范围及程度。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许多大学生在对人生的认识和规划中容易产生迷茫和焦虑等问题,对未来的期待感也容易被弱化。究其原因是这部分大学生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看待问题,尤其是没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人们在思想动态和价值引领中的作用,从而在思想和精神上容易出现懈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内蕴的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等精神品质依托全媒体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传播,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更好地投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当中。
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从主体的特殊性层面来看,不同个人的价值观存在差异,但在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上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因而,大学生价值观同一性的实现需要撰刻历史和现世需要的精神引领,即如何激发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引领的规范力量,赋予其在全媒体时代下的进步意义,实现其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中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建立历史凝聚而成的价值观与当下价值观有效引导之间的联连。要做到这些,前提是深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即爱国主义、为民服务、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等。针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借助全媒体的优势进行广泛传播,有助于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各种渠道,快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产生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同时也能加快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新研究成果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影响。
为推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切实有效地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对当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全媒体时代下的传播进行风险透析,以便为应对策略的提出指明正确的方向。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典型消极影响体现为道德逆反倾向愈发凸显。谓道德逆反倾向是指在具体行为选择中,容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律和底线产生动摇的心理状态,其本质是历史虚无主义中虚无价值的逻辑体现,也是认识的非理性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作用形成一定阻碍。
一是历史虚无主义内嵌的道德逆反倾向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心中的崇高性,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偏离社会需要。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引发的道德逆反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阻碍作用主要通过误导实现。这种误导通过有目的的概念混淆实现,将必要的道德反思概念偷换成道德逆反,企图以个人的心理和私欲削弱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崇高性。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观念中,错误地把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歪曲成是建立在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利益的基础上,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地位和精神谱系的伟大意义。此外,历史虚无主义还以维护大学生纯真的灵魂为借口,认为在和平年代大肆宣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在给广大学生种下“仇恨的种子”,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实际上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歪曲、诋毁以及挑战,“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轻率地对待各种历史和文化遗产,漠视人文精神传统的内在传承及其教化意义”[4]254,意图以低级和庸俗的价值观消解或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等承载的历史进步意义。
二是历史虚无主义内嵌的道德逆反倾向削弱大学生的民族身份认同。身份认同具体指的是个人在对自我的认知基础上对所归属的群体在身份以及价值观上的认同,并对群体产生相应的依赖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而历史虚无主义的道德逆反打着道德反思的旗号违反道德底线,企图通过歪曲客观的历史事实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阻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形成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和历史记忆,如网上曾有言论称狼牙山五壮士并非壮烈跳崖牺牲,而是“溜崖”,再有者否定了红军长征的“二万五千里”,更有言论指出“飞夺泸定桥”战役纯属虚构等,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言论,其真实目的就是以此削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民族身份认同,从而破坏民族凝聚力。
媒介传播技术的创造者是现实的人,对于现实的人而言,无论是全媒体还是媒介技术都应当为人所服务。但在实际的信息传播中,全媒体下的媒介技术的异化风险愈发严重,逐渐超出了人们的掌控,并反过来可能对人们的传播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同样面临这种困境。
一是“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形成障碍。“过滤气泡”指的是媒介技术与互联网各种平台借助算法推荐手段,以实现对不同用户进行精准推送信息,实际上是在信息受众与外界信息的中间构筑起一道“阻隔墙”,从而使受众处在信息封闭的信息圈层中最终形成固态观念。而“信息茧房”是在大学生中形成的信息接收常态习惯,同样会干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播。“信息茧房”是指在全媒体时代或者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具有只推送自身选择和使自身愉悦的信息。[5]8对“信息茧房”,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将其视为“个人日报”(The Daily Me)并认为这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尤其“对于私人和公共机构而言,茧房可以变成可怕的梦魇”。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未取得理想效果,与“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的存在密不可分。由于大数据分析、算法推荐在信息推送中发挥作用,一些缺乏娱乐属性的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推送频率并不占优势。根据这一逻辑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由于自身的庄严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并不受大数据和算法推荐的青睐,因而,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话,其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教育效果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大学生群体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一旦形成了“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娱乐性、自主选择性的信息接收将演变成大学生接收信息的稳定的、常态的习惯,这无疑会加大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难度。
二是技术化生产模式下的认知伦理陷阱导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认知障碍。“这种认知障碍可能体现在人们获取和认知信息中,信息过剩导致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可能出现对世界感知的障碍和思维逻辑的混乱。”[6]在这种信息生产模式中,信息生产过剩成为必然结果,并且在过剩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无用的信息。基于全媒体中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碎片化特征,大量信息被切割成不同部分,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最终通过算法推算等媒介技术手段源源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思想领域。网络上大量无用的、碎片化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极限,从而分散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关注度,造成信息结构的失秩。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依靠先进的媒介技术和众多平台实现了信息接收渠道的多元化,而正是多元化的接收渠道,使大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媒介技术的防范意识,加之互联网信息的“泛娱乐化”现象十分严重,进一步降低了大学生的媒介风险意识。因此,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容易选择接收一些具有娱乐性质的信息。而由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容具有庄严性、权威性等特点,在以“流量为王”的资本逻辑和“市场规律”的全媒体场域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存在一些暂时性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一是媒介风险意识的弱化,大学生深受多元意识形态渗透、浸润、操作和利用。部分社会思潮自身带有去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尤其是大学生在信息接收上所表现出来的泛娱乐特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进入全媒体时代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激增,并且具有泛娱乐特征的用户占绝大多数。根据中商情报网《2020年中国直播行业及细分直播市场用户规模、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4月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泛娱乐用户数为10.86亿,但在2020年12月时其渗透率已达到97%。……2020年3月我国泛娱乐直播行业的移动用户规模已超过1.5亿人。”[7]这些数据表明,通过媒介手段传播的信息大多带有娱乐性质。学者王凤仙等调查研究指出:“大学生分享的主要内容有:社交生活类(59.1%)、新闻资讯类(30.8%)、文教科普类(26.2%)和品牌推广类(13.9%)。”[8]文教科普类内容在大学生的分享行径中比重非常小,而归属文教科普类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容自然也难以在大学生的互联网分享意愿中占优。随着大学生媒介风险意识的不断弱化,多元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不断扩大,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借助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中心论等消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其结果是导致大学生容易忽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等科学理性内容,而过度地追求娱乐性信息。
二是大学生在选择传播的信息中出现的非理性倾向,根源在于全媒体时代下媒介技术传播的资本逻辑。大学生接触的媒介技术如信息的浏览、点赞、评论以及转发等行为大都附带了资本逻辑色彩。这就导致大学生这一互联网用户在选择接收信息时表现出非理性倾向,具体表现在自觉或不自觉接收到的信息大量充斥着非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去主流意识形态元素。以短视频为例,短视频是真实与表象统一的超符号系统,在大学生形成广泛价值共识中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价值共识形成的实践存在着强烈的自主性和被动性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传播过程中,大学生接收其相关信息推送有从主动向被动转化的趋向。这是因为在全媒体条件下,算法推荐遵循资本逻辑规律,使得由开始的纯粹接收信息,具体表现为浏览、评论和转发等无利益关系行为,向有利可图方向转变,更多的大学生接收带有获利属性的浏览、评论和转发的资本行径,“一旦分享的目的是与流量挂钩的金钱时,短视频分享就会趋向媚俗”[8],过度趋向于资本逻辑的信息接收和转发等行为也就具有了非理性倾向。而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媒介技术的传播过程中远离资本逻辑,并在“信息茧房”和“过滤气泡”双重作用下,导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不佳。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成分,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安全观,坚持“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9]281。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对其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务必深谙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在全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应如何突破困境发挥好引领大学生思想动态这一现实性问题。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以更加隐蔽的表现形式发起攻击,已然改变了传统的显性传播和攻击方式,向更加隐蔽的方式转变。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媒介传播信息的泛娱乐化潜藏在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中。为了更好地向大学生传播和宣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实现对其思想动态的正确引领,务必要揭露新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直面其危害。
一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本,全面贯彻大学生的“四史”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的理论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真理性等特征,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三性”特征。因此,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过程,面对无处不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和诋毁,大学生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观看待历史,承认历史,才能够真正尊重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大学生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历史的具体表现。由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在时间维度上的一致性,必须在高校教育中全面贯彻“四史”教育学习。所谓“四史”具体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关于“四史”教育的重要性,陶文昭指出,学习“四史”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而明理增信崇德力行。[10]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实际上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什么“好”这一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尚处于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引领必须要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高校教师还要结合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用历史诠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科学性、崇高性与坚定性。
二是牢牢把握好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高校教师尤其是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深入洞察全媒体时代媒介传播技术的新特点,并熟练运用短视频、微信和微博等传播工具,助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播在大学生中占领思想舆论高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广泛运用,以高校为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重视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在引领大学生思想动态中的特殊作用。在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尤其是科学分析在泛娱乐性手段下的隐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表象与本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依托幽默而不失真的话语,正确合理地揭示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加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正向影响,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思想认识。
全媒体时代,媒介技术为信息传播带来的进步意义不可否认,但也应充分认识到全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异化对大学生思想动态造成的消极影响。为推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正向引领,必须建构全媒体技术异化后的内容风控和预警机制,加速形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大学生传播的良性生态。
一是在对网络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引领的基础上拓展算法社交。社交活动是大学生主体的存在方式之一,但大学生思想积极活跃,易受外界信息的干扰。因此,对媒介技术利用算法推荐给大学生推送的大量信息,在接收的时候应当进行价值判断,必要时还应开展价值批判和价值引领活动。基于算法推荐精准性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引领不容忽视。为了能够把这些蕴含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在大学生中进行传播并发挥价值,可利用媒介技术在算法社交中的算法权利主动筛选出对大学生无用的信息,从而避免信息过剩给大学生可能带来的对世界感知的障碍和思维逻辑的混乱。此外,还应该利用精准推送功能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过程中要采取一定措施保证信息和内容的完整性,防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容碎片化传播现象的出现。
二是构建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共同体。大学生接收网络信息过程中,媒介技术与受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不能简单地以算法推荐为主,应把重心转移到构建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共同体上,切实在大学生这一受众与全媒体之间寻求共同需要,注重心理、主流价值观利益、文化利益三者之间的融合。基于此,针对媒介技术中信息传播存在的“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以及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价值认知偏差等问题,“应坚持以人为本,将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人的认知取向连接受众,避免信息传播中单纯的人机连接模式,在商业属性和媒体传播的公共属性间达到共生与平衡”[6]。如此,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陷入“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等牢笼之中。
泛娱乐主义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是以一种弥散甚广的娱乐心态和情绪存在于社会之中。在观念建构上追求娱乐至上,在思维方式上习惯从娱乐的视角看待事物,在价值取向上尤其注重事物的娱乐价值”[11]。互联网中泛娱乐主义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是一种社会文化多元、包容、共生的体现, 演绎着大众文化的多元表达和精神自由。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出人们愈发热衷于精神上的享受追求,为了防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过程中,因过度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而产生的泛娱乐主义倾向,十分有必要对这种泛娱乐主义倾向进行科学治理。
一是转变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表现形式,以贴近大学生接受心理和价值感的话语体系传播主旋律信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重点就是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对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这类问题同样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中。为增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力度,应对以往的叙事风格和表达形式作出相应调整,把枯燥的内容借助全媒体多元化手段以更加多样有趣而又不失真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通过拍摄战争类题材影视如《战狼》《长津湖》以及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等;还可以通过短视频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特别策划节目《精神的力量》等都可以成为全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宣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新形式,从而摆脱传统的单一课程教学灌输形式,以大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内涵。
二是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理性认知教育和鉴别水平,纠治大学生在媒介中“群体狂欢”问题。大学生不仅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播的主要受众。但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接收中的“群体狂欢”问题日益严峻,为此,务必提升他们对网络信息的理性认知和鉴别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具体可以通过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大学生理性认知网络信息的方法论,使之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避免“一把抓”,而是可以鉴别信息的良莠,从而决定是否接收,而不是以是否具有娱乐性为接收标准。此外,可以把具有正反意义的案例在进行深度剖析之后创作成动漫等形式,并借助媒介技术的传播功能在互联网上传播,以达到对大学生甚至更多人的教育目的。
全媒体的兴起对信息传播领域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不好关键看我们人自身。在全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实质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部分呈现,不仅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也是国家在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手段,具有极高的政治站位和价值指向。为了激发全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积极作用,降低或减少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客观、理性、准确地传播到大学生当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采取配套措施,规范全媒体信息传播的秩序,以形成良性的信息流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