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平平 _ 北京市第二中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学校与家庭以孩的整体发展为基础,通过教师、家长紧密相连、多方互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原以为中学生自主能力应该比较强,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习惯性地找家长和老师解决。我认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较低的原因是学生习惯于当被管理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定期开展家长沙龙,互相介绍经验,群策群力,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安排家庭值日生,让孩子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中。孩子学习时,家长不在一旁监督、指手画脚,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喜欢学习、力求上进的家庭学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短期和中长期学习规划,让学生做到有目标、有步骤、有解决方法。家长和教师从管理者逐渐转型为陪伴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家务和学习中逐步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居家学习期间,学生每天需要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完成学习任务,但由于缺少教师的监督,很多学生因为自控力不够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针对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每天开始学习之前,要提前10分钟进入状态,梳理当天的学习任务,按照轻重缓急的次序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但很多学生主动性比较差,不能很好地自我约束。针对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同伴互助、自我监督。可以自己建学习群,讨论问题、互晒计划、分享经验;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任务打卡;也可以结对子,比比任务完成数量和效果……这样的同伴互助,让学生互相鼓励和督促,逐渐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
我设立了“人人有岗位”的班级管理制度,每个学生至少承担一项“班级任务”。除了常见的班长、文体委员、宣传委员等班干部职务外,学生可以自己创造一些职务,如“纪律员”“考勤员”“开窗通风专员”“口罩监督专员”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这一个小小的举措,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慢慢地,他们就会形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