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东红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2年年会于8月17—18日在广西柳州召开。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程东红,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广西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纳翔,广西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何求,柳州市委副书记、柳东新区党工委书记邱明宏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会议围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征程──科普场馆在行动”主题设置2场主旨报告、6场学术沙龙、4场平行会议及1场参观调研,来自全国自然科学博物馆领域的馆长、专家、学者、一线代表、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其间还组织召开了学会2022年理事会。本次年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开幕式、主旨报告、学术沙龙、平行会议直播累计观看量达328.25万人次。
本文为程东红理事长在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节选。
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简称新《纲要》),不仅接续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简称《纲要》)的历史使命,而且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部署由“计划”上升到“规划”,彰显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已经进入国家发展的中心舞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普工作有几个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节点:
1994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科普工作文件。《意见》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关系到我国21世纪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工作,强调要把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作为科普工作的中心任务。
1996年2月,我国历史上首次全国科学普及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在此大背景下,1999年11月,在全国人民喜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一个月后,中国科协向党中央、国务院提报了《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建议》,提出要通过长期和艰巨的努力,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使全体公民都能达到本计划所要求的科学素质标准,使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和全社会的科普工作能够适应下世纪中叶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宏伟蓝图的需要。
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同意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明确由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实施方案。同年6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将科普工作纳入到法制轨道。
2003年,由中国科协、中组部、中宣部、财政部、科技部等14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制定工作。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从此,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5年的1.60%大幅提高到2020年的10.56%。
作为支撑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科普场馆在《纲要》实施的过程中迎来高速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仅有约519座科普场馆,2020年大幅增长至1525座,遍布城乡的各类科普场馆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逐步成为人民群众实现终身学习、体验和参与科学的重要平台。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始终认为,以上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各方不断增长的科普投入、社会与“友邻部队”的支持协作,更要归功于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生涯奉献给中国科普场馆事业的几代科普场馆人。
回望历史,思接千载,幕幕往事,映在眼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更高要求,科普场馆如何服务于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发挥好科普基础设施旗舰的作用,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课题。正基于此,本届年会的主题定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征程——科普场馆在行动”,并设立四个分主题,邀诸位同仁集思广益、共同求索。
在此分享几点思考,以为引玉之砖。
第一,“新征程”,新在哪里?新《纲要》有很多新目标、新提法。我以为,明确提出新时代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要“突出科学精神引领”,特别值得关注。根据这个重要原则,科普场馆提供的服务要实现由“传授知识”到培育方法、思想、精神的转变。这个“新”是上位的、管总的,科普服务内容和传播形式的“新”应该围绕着它来思考和布局。
第二,完整理解科普场馆的数字化转型。作为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服务的建制性机构,实体场馆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是科普场馆事业的根基,是科普场馆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的主体平台。与此同时,我们要抓住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的机遇,乘势而上,让数字化成为科普场馆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在数字化赋能科普场馆的多种场景中,请特别注意在助力科普服务均等化和搭建应急科普的载体与平台中发挥数字化的重要作用。
第三,人才是踏上新征程的科普场馆最宝贵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我们科普场馆要在新时代做出新贡献,必须关注人才、培养塑造人才。近些年,我国科普场馆领域的人才队伍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新变化。一是我国科普场馆的年轻、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多。因应这一新变化,本届理事会新设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以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的联系服务工作。本届年会将恢复因故暂停数年的“年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颁发给入围口头报告的青年学者(男性35岁以下、女性38岁以下)。二是伴随着事业的发展,不仅科普场馆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在增加,而且与科普场馆密切相关的科普企业和在这些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数量也增长很快。这些科普企业特别是其中的科技工作者,在我国科普场馆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要在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在科普场馆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同时,也要重视、支持科普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并大力支持场馆和企业两支人才队伍的交流,促进融合创新。学会展项研发与环境设计工委会自五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发挥了团结、引领、服务科普企业与企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值得充分肯定。
学会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广大会员的参与和中国科技馆的支持下,我会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动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科技战略支撑力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自身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会员是学会之本。七届理事会要不负自然科学博物馆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期待与重托,落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同志对2022年学会工作的明确要求,以会员服务和社团奖励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会的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公民科学素质这个基础支撑。我会将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学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中国科协领导和广大会员支持下,扎实推动学会创新发展,全心全意提升会员服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谱写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