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过程中毽球裁判员心理状态研究

2022-12-28 06:11祝安凤龙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毽球判罚裁判员

祝安凤龙明

(1.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70;2.暨南大学 广东 广州 511370)

前言

毽球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毽球是由我国古老的“踢毽子”游戏衍生而来。它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毽球运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唐代的《高僧传》、宋代高承的《事物纪源》、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等书籍中均有毽球运动的描述。自1984年3月3日,国家体委发布的《关于把毽球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以来,毽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先后成为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亚洲沙滩运动会等国内、国际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又将毽球列入“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课程的专项运动技能,为毽球运动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近年来,毽球运动和毽球赛事在我国呈迅猛发展趋势,参与毽球比赛的人数逐年上升,为满足毽球赛事发展的需要,多地举办毽球裁判员等级培训。毽球项目的发展离不开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而毽球裁判员作为竞赛规则的守护者与执行者,对推动毽球项目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场高水平的毽球比赛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毽球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能否熟练运用毽球竞赛规则。毽球裁判员判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毽球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和比赛结果。实践证明,不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毽球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判罚,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比赛现场裁判访谈以及自身执裁经验,从赛前、赛中和赛后3个执裁时间段,对裁判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建议,旨在为提高裁判员临场执裁的能力,选拔和培养优秀裁判员以及科学办赛提供参考。

1、毽球裁判员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心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性格品质、心理动力以及心因性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即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反映了人在某一期间的心理发展程度和心理倾向,是人从事活动和进一步成长的心理前提和担保。毽球裁判员应在赛前、赛中和赛后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在比赛前裁判员过于紧张,担心执裁过程中由于自己判断失误而造成不和谐等情况,在生理方面会表现出不断想上厕所、出冷汗甚至严重点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在执裁过程中会表现出忘记《裁判规则》,无法对赛场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容易吹错哨,作出错误指令等。而当裁判员回答对比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哪一个对裁判员执裁更有影响这一问题时,70%-90%的答案是心理作用更为重要。如何快速提升毽球裁判员心理素质成为当前裁判员队伍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毽球裁判员培训和考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其专业技术及裁判规则的考核,而很少涉及心理素质方面的考核。调查发现,很多大赛裁判员以前都是技能大赛选手,他们熟悉技能大赛发展史,熟悉技能大赛要求的相关技能,并深刻理解技能大赛的规则以及《裁判法》的内容。很多裁判员都具有相应的赛场经验和很好的反应能力,但很多时候在临场执裁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分析表明,心理素质不稳定是对裁判员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因此,提升裁判员的心理素质不可小觑。

2、毽球裁判员不同执裁阶段心理状态分析

2.1、裁判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1)赛前过分激动的心理状态。

赛前过分激动心理状态又称赛前热症,情绪过分激动,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预测失误,记忆力显著减弱,行动不协调,过分消耗身心力量,急于上阵而又信心不足。这种状态通常表现在训练水平不高,参赛经验不足的运动员身上,但在裁判员身上也会有所体现,主要表现为对裁判规则记忆不清晰,注意力分散,知觉和表象不连贯,反应能力明显减弱,执裁优柔寡断,不坚决,犹豫不决,忽而感到判断失误的恐惧,忽而又转化为执裁满意带来的喜悦,有时又陷入悲观失望之中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在比赛中难以有好的执裁效果。

赛前过分激动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执裁经验,培训力度、规则理论学习、个人哨龄以及性格特点等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培训水平较低与培训水平较高的裁判员比较,前者容易激动,紧张失常;哨龄、执裁经验少的裁判员比经验丰富的裁判员容易激动紧张,道德意志品质差的裁判员比道德修养好的裁判员容易激动紧张。

(2)赛前淡漠心理状态。

赛前淡漠心理状态与过分激动心理状态相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全身软弱无力,对赛前各项准备工作感到无所适从,对即将进行的比赛判罚缺乏果断的判断力,甚至设法逃避参加执裁工作。裁判员赛前出现淡漠心理状态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关,从产生的原因来分析,裁判员对毽球比赛不利条件预想过多,担心不能妥善解决,缺乏应有的信心和斗志。另外也与赛前突击性学习竞赛规则过度,产生过度疲劳有密切关系。

(3)赛前盲目乐观心理状态。

裁判员有盲目乐观心理,表现为对即将开始的毽球比赛其复杂性与困难性预估不足,对竞赛水平与自己的执裁水平不能很好地进行预判,过高估计自己的执裁能力,相信自己能胜任骨干裁判员工作。在这种盲目乐观状态下,不认真分析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对面临场上出现的突发情况束手无策。心理方面,裁判员表现为注意力下降,对自己判罚产生盲目自信,容易做出有争议的判罚。

(4)临战准备状态。

处于临战准备状态的裁判员,他们全身放松、保持镇定,无焦虑情绪,对面临的执裁任务有清楚的理解,对自己的执裁能力和水平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具有把控整场比赛的能力,会在比赛中展现裁判员的个性和风采。从精神活动特点来看,处于临战准备状态的裁判员的大脑皮层具有与任务相适应的神经兴奋过程,有适宜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2.2、裁判员赛中心理状态分析

(1)情绪振奋状态。

裁判员处于情绪振奋状态表现为精神饱满,自信心增强,不惧怕执裁,它是一种积极的以增力为特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振奋状态大多是在毽球比赛中攻防竞争激烈时产生的,并随着比赛形势激化而发生变化,裁判员的体验是头脑清楚、判断准确、注意力集中、反应及时、坚信自己能够胜任双方激烈比赛的执裁工作,它可以使裁判员执裁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2)运动情绪的陶醉与悔恨状态。

裁判员陶醉状态经常是在两队势均力敌,比分交替,比分接近情况下产生的,全神贯注于比赛上。竞赛中陶醉状态与“狂热”不同,“狂热”作为一种激情状态,经常会使裁判员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发生犯规违例或队员粗暴行为,精神压力大,思想高度紧张,在关键场次、关键局、关键分,不敢大胆地进行判罚。运动情绪的悔恨状态,经常是在裁判员出现错、漏判时,自己察觉,又想找机会补回来,裁判员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担心再出差错,精神过分集中或分散而影响判断。高级别裁判员在执裁时,展示个人的风格和水平,但出现几个错、漏判罚时,缺乏信心,出现思想波动而影响了判断,这种状态导致心态上出现了“宁错勿漏”或“宁漏勿错”的主导思想,如不及时调整或失去控制,不利于裁判任务的完成。

(3)执裁中获得的荣誉感、自豪感与责任感。

这些竞赛中产生的情感是社会高级情感的体验,荣誉感是裁判员执裁中克服各种干扰,充分展示自我所产生的情感;自豪感是比赛执法中公平、公正,得到双方、观众认可时产生的满足感;责任感是裁判员对比赛认知和态度,对事业的忠诚执著的一种强有力的情感。上述几种执裁情绪状态,在竞赛中是相互作用彼此有机的联系,裁判员有时从一种情绪状态转入另一种情绪状态,有时是几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所有这些情绪状态在竞赛中对裁判员潜力的发挥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这些情绪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和裁判员的个性特征,道德修养以及政治思想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2.3、裁判员赛后心理状态

(1)完美的赛后心理特点。

赛后完美,执裁的裁判员无疑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表现为对自己实力水平的优越感,对所取得的成绩的满意感,荣誉、自豪感,确信自己执裁艺术的优势,为今后的执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2)执裁受到质疑后的自我怀疑心理特点。

若执裁受到质疑,裁判员通常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表现为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丧失信心、精神沮丧、自暴自弃等。裁判员对自己执裁不满意时,也可能产生积极的情绪,表现为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竞赛规则以外判罚的理解,提高个人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利于今后比赛有所提高。裁判员要持正确态度。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认真总结,虚心求教,才能提高个人的执裁水平。

3、提升毽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建议

毽球裁判员心理状态在赛前、赛中和赛后分别表现出不同心理状态。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与裁判员等级、执裁经验与裁判理论水平息息相关,裁判等级越高、执裁年限越长和裁判员理论水平越高,其临场执裁经验往往比较丰富,不仅能够密切观察比赛场上攻守双方毽球运动员的微小动作,而且能够做出及时的判罚。相反,年轻裁判员因经验不足,在执裁中无法预判场上情况,观察场上情况不到位、执法动作不到位、观察角度不正确等极容易造成误判、漏判的情况发生,这样无疑加大了公平执法的难度,增加了毽球裁判员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球场冲突的发生。除此之外,裁判员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表现还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息息相关。本文抛开裁判员等级、执裁经验与裁判理论水平等固有因素,从临场心理因素进行探讨如何在客观因素固定的前提下进行临场心理调节。

3.1、裁判员赛前心理调整

(1)赛前明确比赛任务,端正比赛动机。

裁判员的工作目标,是由比赛任务决定的。裁判员对参加执裁任务的目标越明确,其责任感就越强,由此会动员一切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执裁中去;反之,对比赛任务不明确,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信心不足,情绪紧张,执裁过程中心神不定,判断不坚定,判罚犹豫不决,出现争议是不可避免的。

(2)提高适应能力,消除干扰因素。

毽球比赛前陌生的比赛环境和场地都会让裁判员表现出不安情绪,这种不安的心理因素会影响裁判员的执裁工作,因此,针对裁判员不适应引起的情绪紧张,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提高对环境、场地等的适应能力,以消除影响裁判员注意力分散的因素。如果裁判员到陌生比赛场地 ,在到达比赛场地后,首先应熟悉比赛场地的情况,裁判员在周围环境中发现一些干扰不利因素时(如,无障碍区、无障碍空间没有达到规则的要求,灯光问题,网架的网高,配重问题,室内闷热等问题),裁判员应尽快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因此,在赛前裁判员实习中,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振奋精神,保持好自己竞技状态,形成一种自我的心理调整方式。总之,竞技比赛要求裁判员具有高度抗干扰能力和适应能力,其中包括适应紧张激烈的比赛,适应瞬间即逝的千变万化,具备排除一切干扰的本领,并善于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使之保持高度的平衡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在执裁中获得理想的效果。

3.2、裁判员赛中心理调整

(1)增强比赛控制感。

在毽球比赛中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可控的因素,包括运动员错误的技战术、教练员多次暂停、其他裁判的错误判段、观众对比赛的反应等。如果裁判员不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判罚,增加判罚压力。裁判员要熟记工作流程与任务,熟悉业务理论知识,与其他裁判密切配合,掌控比赛节奏,会让裁判工作得心应手,使压力得到缓解。

(2)迅速消除比赛中干扰,客观理性地评价自己。

执裁中的干扰来自多方面,如,怕大牌球星;被判罚的队员表示不满或观众叫倒好时,裁判员没有正确对待;心态没有摆正,而影响下面的判断。对一边倒的比赛,认为反正强队胜,做起来不认真。裁判员正确对待、消除外界和内在造成的心理负担,只有强化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客观理论地评价自己。

(3)及时排解压力,进行自我暗示。

在执裁过程中如感觉压力较大,在比赛休息环节及时进行排解压力,裁判员执裁的赛事级别超过自己执裁水平时,势必会紧张,担心执裁中出现判罚错误,不免会增减自己的心理压力。此时需要裁判员通过自我暗示建立和积累自信,集中注意力,使自己不要分神犯错。

3.3、裁判员赛后心理调整

裁判员比赛时心理情绪紧张,赛后突然一下子放松了,但由于比赛时精神高度集中,赛后并不是马上可以恢复到正常平静的心理状态,所以,赛后必须对裁判员的心理进行调整。

(1)防止丧失自信心。

裁判员自信心丧失伴随而来的是挫折感产生,自卑感增强,自我评价降低,有的裁判员认为自己本来就不具备优秀裁判员的素质和条件,判罚上出现一些问题,对竞赛规则、裁判法理解出现瓶颈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因此,赛后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裁判员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提高其自信心的教育。

(2)消除不正常的攻击性。

攻击性是裁判员在竞技比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点,执裁判罚时出现与球队的矛盾,赛后不去主动找个人的原因,而是攻击矛头直接指向球队、某运动员、教练员及同伴,甚至抱怨场地设施条件不好等,这些不正常的心理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裁判生涯,因此,必须进行心理调整。

(3)消除赛后紧张情绪。

裁判员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面对不同水平的球队,比赛环境,尤其是关键场次出现的典型案例,复盘后记忆犹新,紧张激烈的情绪不会马上消失,比赛中产生的紧张焦虑以及优越感、悔恨感也不会像流水一样平静的流逝,赛后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清除赛后的紧张情绪,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了毽球比赛赛前、赛中和赛后裁判员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对应的心理训练方法,制定相应的方案对裁判员心理状态开展锻炼,增强裁判员自身心理素质,不管比赛环境如何复杂以及困难,确保裁判员都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执裁,不会被外界干扰,发挥出毽球裁判员应有的执裁水平,促进比赛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毽球判罚裁判员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讨价还价
乡村篮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
——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为例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
毽球运动的推广模式研究
足球比赛中裁判员信号配合的运用分析
什么叫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