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董志江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 茂名 525000)
公共体育资源主要是指经由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所提供的被应用于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相关资源。其中包括营利性以及非营利性人力、物力、财力、法规、时间、信息以及各项组织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体现了共享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主要是利用资源配置最优化,保证使用各方利益不受到任何损失,基于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资源分配,具体可以体现为3个方面:首先,生产有效。即公共体育资源所生产的产品不存在浪费现象;其次,消费有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生产出公共体育产品组合与当前消费者偏好具有高度一致性;最后,配置有效。即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随意发生改动。
社会为公共体育提供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要素和条件总和是为公共体育资源。通常包括物力、财力、人力等有形资源,还包括科研、管理制度、体育信息以及政策法规等相关无形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指为了全面满足公共体育需求,需要对外提供产品服务的人员数量和质量总和;财力资源则是指针对公共体育事业所投入费用;物力可能涉及由相关场地设施,具体是指被选择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具有一定公益性特征的场所。
针对公共体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具体是指将有限公共体育资源,利用科学配比的方式投入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当中,进而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此提高社会群体针对体育需求的满足度。
基于公平和效率两项社会基本条件,实行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促进和谐体育,和谐社会的产生。因此,可以结合以下3个层面进行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化。首先,按照不同使用目的展开公共体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需要保证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杜绝资源闲置情况;最后,按照公共体育需求者偏好,提高公共体育服务针对性,以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体育的需求。
在生产效率理论中,“资源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产出效益”。因此,依托于公共体育资源产生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想要获得更高效的民众参与效益,必须要全方位构建以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以及经费保障为主体的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进而计算出相应的产出指标。根据计算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发现当前公共体育资源配置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政府要求、社会需求、资源效应等方面全面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事业体系,进而保障公共体育设施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对损坏设备维护效率,结合采用社会力量,构建更加完备的公共体育服务。
公共属性主要是指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消费或使用功能,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以及服务项目,公共体育资源从本质上讲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为价值取向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有助于全方位保障不同阶层和身份公民获得公共体育资源影响下的平等权益。以市场经济为前提,具体可以将公共体育资源划分为完全公益类或不完全公益类这两大形式,其中,完全公益类主要是指全面保障公民基本运动权、自主选择权以及健康权等权利,是依靠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的无偿体育服务资源,而不完全公益类体育服务,主要是由社会共享资源所组成通常存在于有偿或低价对外开放的体育场所设施中,利用市场外部条件进行投放。仅从供需角度进行考虑,当下公共体育资源供需与群众健康需求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全民健身的国情背景下,更加突出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公共属性以及经济属性都是公共体育资源的独特属性,在市场大环境下,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对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展开科学、全面的评价工作很有必要性。
利用经济学理念构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理论,主要是利用社会资源分配效率鉴别资源分配的合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性,但从长远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还需要相关生产单位进一步提高管理力度、增强技术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
当下,公共体育资源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政策信息传达不到位。现阶段,国家政策无法实现宣传的广泛和有效,主要是缺乏运行有效的平台,所以,导致政府以及社会团体在实际进行体育活动宣传工作时明显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绝大多数人寻找不到参加方式;其次,场地使用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对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等方面没有展开科学合理的调配和利用;最后,场地维护信息不及时。更多体现在社区内体育设施发生损坏后,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共体育资源的浪费现象。
随着全民健身、终身运动的理念提出,当前,我国增加了对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每年都会进行各类体育场馆的建设。并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体育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但结合实际可知,现阶段我国整体公共体育资源明显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产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以及农村、市中心以及郊区等区域划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其中,基于城市以及农村角度进行体育资源分配分析可知,更多公共体育资源被分配在城市,不仅局限于体育场馆和器材,还包括政府补贴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下农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日常劳作尚且不足,更没有多余时间进行体育运动从而表现出体育意识淡薄的现象,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度不高,造成体育设施利用率不够,缺乏专门组织人员和管理人员;针对城市中心以及郊区分配情况可知,绝大多数利用公共体育资源进行健身的人群处在中老年阶段,但大多数中老年人市中心居住,并且城区内部体育设施相对老化,广场以及公园等地面积较小,具有一定的改造难度,而在靠近城市中心的新建小区,由于规划合理,留有大范围绿地和公园,并且公共体育设施相对较新,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却以年轻人为主要居住群体,因此,导致城市中心与郊区之间明显存在公共体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针对政府部门投入的公共体育资源,具体可以细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这两大类。其中,有形资源主要指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基金、政府财政拨款以及其他健身器材等,而无形资源则包括行政人员、管理人员、社会指导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等。但结合实际可知,目前我国公共体育资源明显存在使用率不高的现象。其中,有形资源使用率不高,主要是受到比赛活动以及教育教学活动限制,体育场馆在正常开放时间内留给广大社会群众的并不多,甚至有部分场馆无法进行对外开放。同时,学校内部自设场馆,出于安全考虑以及维护费用的情况,通常也会选择不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场馆虽多,但实际使用效率并不高的问题;无形资源使用率不高更多体现在人力资源利用率不足,缺乏具有专业资质的体育行政人员,因此,对于群众参与体育引导力不足,社会赛事举办不够正规,社会群众参与体育社团活动态度不够积极;另外,专业管理人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场馆管理缺失,难以针对器械和场地进行损坏修复工作;缺乏专业社会指导员,社会群众缺乏专业指导,不仅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还会打消社会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当前,正处在我国互联网技术手段飞速发展时期,基于公共体育资源共享特征,结合采用互联网构建共享网络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相关形式,吸引更多用户进行使用。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公布最新体育政策信息以及附近社区活动信息,全方位推广和普及健身训练视频健身优势,最大程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运动的热情,实现降低运动健身参与门槛的目的。利用有效、便捷的管理以及趣味性的健身体验,更有助于激发人民参与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签到有奖的活动形式,鼓励培养社会群体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通过APP软件以及公众平台,有助于满足当前社会群体随时关注场地使用情况和预约情况的需求,进一步减少用户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时间,提高了用户的运动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场馆利用效率的增加,并且利用软件和公众号展开社区体育器材的报修工作,有助于提高损坏器材报修效率,最大程度减少器材报废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
现阶段,针对公共体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可以发现,人力资源是最为短缺的一项环节。其中主要是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要求全方位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吸收和培养。在大学体育专业中,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的运动技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如果吸引大学生从事社会指导工作,有助于提高公共体育资源的组织、管理以及指导作用,具体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共享模式的网络平台,鼓励体育专业学生在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并拿到相关证书后,在共享网络平台进行注册,将自身标志设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社会群众可以利用APP软件以及公众号的共享平台自主选择合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从而帮助自身进行体育指导。而体育专业学生则可以通过帮助社会群体参与体育运动获得相应积分,学校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参与度作为期末考核项目,构建学校、学生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组织、管理以及指导能力,同时也全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又有助于满足当下社会群众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迫切需求。
在公共体育财政经费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利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更高效的社会收益,是当前我国推动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首先要全方位进行体育资源的有效挖掘,并构建资源共享机制,这是当前基于公共体育财政经费有限并且公共体育资源相对短缺环境下所能实行最有效进行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总体而言,需要结合采取多样化措施,最大程度开放现有学校和单位设置的体育场所设施,从根本上提高公共体育资源设施利用效率。当前,已有部分学校体育馆作为试点向社会进行开放,并且整体开放工作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效。因此,在未来几年必须要加大对比赛场馆以及学校和单位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如果无法实行完全免费政策,则可以通过听证方式制定社会群体容易接受的价格,有助于从多个方面进行群众公共体育需求的满足。
基于产品和服务的公共供给角度展开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具有更明显的效率性。为此,可以利用地方政府优势,进一步保证公共产品或服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因为中央政府制定公共服务原则,通常没有全方面考虑地区人群的独特要求,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可能会受到消费观念以及成本效应的影响,而导致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但结合地方政府,更有助于全方位考虑区域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实际诉求,并以此为基础,实际展开各项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减少中央政府划拨资金比例,由地方政府全权负责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工作,更利于考虑区域居民的兴趣偏好以及体育运动需求,并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体育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实现我国区域间体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化合理性。
公共体育资源短缺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效解决,因此,只能通过提高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程度,充分发挥现有公共体育资源的作用。因此,要求社会各界要对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和优化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不仅要提高公共体育资源配置透明度,同时也要保证各项资源分配的公开。针对重大资源配置问题,需要聘请专业专家进行讨论,并结合采取听证制度,号召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另外,建立公共体育资金流向监督机构,针对各项体育资源配置方法以及资金使用情况,按照特定日期进行公布,有助于全面激发社会群众的监督热情,并且通过以上措施,从根本上避免发生公共体育资源浪费和流失的现象,有助于全面实现产品和服务产值最大化的目的。
在全民健身思想的影响下,当下要重点培养中青年人群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这是因为中青年人群是当前我国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群体,从青年人群体育意识进行出发,全面培养其科学健身的态度,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内容的实施。因此,在针对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展开宣传期间,首先,要结合文化教育活动内容逐渐渗透体育运动健康的思想,培养新时期中青年群体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和态度,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群整体体育技能水平,结合采取新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最大程度构建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宣传;其次,大力科普运动健康知识,利用社会现有体育组织组建全民健身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基层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
综上所述,公共体育资源,是保障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基础。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公共体育资源在配置方面明显存在市中心和郊区、城市以及农村分配不均、体育场馆使用率不高、相关体育信息传递不到位的现象,为了全方位推动全民健身、终身运动的理念,需要结合地方政府、加强社会的监督作用,通过结合信息开放平台实现各方资源的整合并提高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以此来提高社会公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