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使命担当及实现策略

2022-12-28 05:27:1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辅导员

李 楠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先后召开了多次有关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也对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做出过重要指示。新时代背景下,“三全育人”理念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遵循,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提升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高校是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育人主体,也是全员育人的联络者、全程育人的主导者和全方位育人的组织者。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要认清自身的使命担当,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不断学习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重要指示,以提升自身“三全育人”理念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在时代发展的主导下调整育人方法,为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养充足的后备军。同时,高校如何帮助辅导员实现“三全育人”视角下的使命担当,与辅导员一同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1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使命担当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坚力量,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三全育人”视角下,辅导员要认清自身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及全方位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完成育人目标的能力,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及育人空间等方面推动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1.1 高校辅导员是全员育人的联络者

全员育人要求高校、家庭、社会、个人等主体都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辅导员作为育人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的管理者,与学生联系最多,与校外联系也较为便利,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全员育人众多主体中处于联络者的地位,能够整合多方育人力量,不断推动多方育人主体发挥其独具的育人作用。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者及学习工作的支持者。高校各专业课教师及各职能部门都是通过辅导员与大学生产生实际联系,辅导员也与学校各部门合作,共同致力于为大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营造安心学习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大学生与高校的交流联系也主要通过辅导员作为中间环节而实现,因此,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主要以辅导员为纽带。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与社会、家庭、个人等育人主体方面也都存在多样化的联系。辅导员负责向校外育人主体提供育人的主要内容,且从校外育人主体中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现状,如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联系密切,高校与家长可以对大学生的教育情况进行双向交流,从而保证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能获得积极向上的环境熏陶。因此,辅导员承担全员育人中联络者的责任,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内外多重育人主体之间的联系,为全员育人的充分落实奠定基础。

1.2 高校辅导员是全程育人的主导者

全程育人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全程,甚至延伸至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之前[1]。大学生在校期间,辅导员是唯一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跟踪管理学生的负责人,也是大学生完成在校期间各阶段学习的陪伴者,因此,辅导员可作为高校全程育人的主导者。在高校内,大学生会经历不同的学习阶段,但每个阶段的任课教师都不同,只有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程关注者。同时,辅导员是高校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带领大学生在固定班级接受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既是班级工作的负责人,也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辅导员能否为大学生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带来有效的价值引领及良好的学习支撑,是其能否完全发挥全程育人作用的关键。因此,高校辅导员可借助稳定的班集体这一固定对象,主导育人过程。

1.3 高校辅导员是全方位育人的组织者

全方位育人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课堂内外、校内外,充斥线上线下,实现立德树人的全方位存在。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生活的管理者,又是大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其工作职能几乎涵盖所有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项。因此,高校辅导员可有效组织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中间者,其既可接收学生对学校建设和学习方面的各种问题反馈,也可向学生传达学校关于学生管理和教学任务等各方面的决策,且辅导员负责学生的课程安排,管理的学生群体也较为广泛。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各层面的育人主体,组织多样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充分落实全方位育人。

2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实现使命担当的困境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既是育人工作的主体,又是育人环节、育人空间及育人时间的合理规划者,但是辅导员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实现其应有的责任担当,还面临一系列困境,具体表现在辅导员的育人理念、育人方法、育人环境及高校育人机制保障四个方面。

2.1 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偏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带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帮助大学生全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当前部分高校辅导员只将其日常学生工作作为工作重心,忽视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一方面,部分辅导员认为其工作是完成学校和学院安排的各种机械性任务,以及处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部分问题,这与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安排和教育需求不符,甚至完全脱离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应有的育人思想。另一方面,高校也未对校内辅导员应承担的育人责任和应有的理想信念做出具体要求,只是向辅导员布置与学生学习及高校建设相关的工作内容。高校并未正确认识辅导员应有的育人地位和作用,加之辅导员自身缺乏育人意识,未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的工作目标,从而造成高校育人资源的浪费。此外,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育人水平也有待提升。辅导员尚未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担当和职责定位,缺乏对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的正确解读,其育人水平也无法达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2 辅导员育人方法较为落后,无法满足“三全育人”的需求

“三全育人”要求高校辅导员通过科学有效的育人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前高校内辅导员大都将育人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分割,未对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且辅导员采用的育人方法也较为落后,开班会、办讲座等传统育人方法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影响了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究其原因,高校辅导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尚未意识到育人工作与其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契合性,育人工作未融入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使其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从而限制了辅导员育人途径的扩展和育人效果的深化。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时缺乏对育人方法的创新,育人方式以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思想理论及讲授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育人方法单一,无法吸引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且灌输式的讲授方式会弱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感度,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辅导员育人环境有待优化,隐性育人作用难以发挥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时刻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场所,确保达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优化育人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处处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的良好环境,并发挥环境隐性育人的作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获得实效。但从当前高校内辅导员开展育人活动的空间范围和教育环境来看,其育人环境仍有待改善。一方面,由于高校辅导员开展育人活动的空间范围被局限于班级、班会、课堂及与大学生的谈话中,并未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课外实践活动及良好的社会文化中蕴含的环境隐性育人作用。另一方面,辅导员尚未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其生活和学习都对互联网有较强的依赖性,习惯于从网络中发现信息、学习知识。因此,当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注重网络文化环境的建设,从契合大学生实际的角度提升育人水平,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育人作用。

2.4 辅导员实现使命担当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

高校辅导员要实现其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应有的使命担当,达到育人活动应有的效果,需借助一定的保障机制。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育人活动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导致其在联络育人主体、设计育人方式、开展育人活动等方面存在阻碍。一方面,当前高校缺乏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在这种环境下,辅导员联络各方育人主体会遭遇阻碍,各层次的育人主体合力开展育人活动会出现信息交流不畅、活动安排不力等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未对“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创设完善的长效机制,辅导员要想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的使命担当缺乏应有的保障。辅导员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影响,但其在具体职能上只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教育者和服务者,如果缺乏相应机制和政策的支撑,那么其开展育人活动、完成育人目标便会遇到多方面的困难。综上所述,当前高校辅导员落实“三全育人”缺乏完善的机制,实现自身的使命担当缺乏应有的保障,从而严重影响高校辅导员“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

3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实现使命担当的策略

为实现高校辅导员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使命担当,突破现实阻碍,高校辅导员应努力学习,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使自己的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并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学习多种育人方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高校还应为辅导员育人实现使命担当提供完善的保障机制,为辅导员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奠定基础。

3.1 坚定辅导员的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辅导员要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履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及全方位育人的各方面使命,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指标和方向,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实现“三全育人”的使命担当[2]。首先,高校辅导员要以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为基准,深入学习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论述,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指导和坚定信念。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十分广泛,需将各项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结合,推动立德树人在高校工作各层面的落实。其次,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自身育人理念的转化,树立育人先育己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育人水平。因此,高校辅导员需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其开展“三全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础[3]。同时,辅导员还应努力学习,保持自身思想价值观的先进性,与党和国家的思想发展需求密切联系,深化自身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用最新的思想理论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政治高度,坚守育人初心。最后,高校辅导员还应在日常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带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正确的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深处扎根并指导大学生学习生活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任务。只有如此,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才能将育人任务落到实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3.2 创新育人方法,完善辅导员实现使命担当的途径

辅导员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能帮助高校顺利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有效的育人方法和理念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快地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具有创新意识,在完成自身工作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及时创新育人方法,吸引大学生对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关注,提升大学生接受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新型教育方法,在提升育人效果的同时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高校辅导员在创新育人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为依据,提升育人方法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发挥育人实效。另一方面,高校要为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提供方法指引,组织辅导员参加育人理念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帮助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学到更多、更有效的育人方法[4]。在培训中,高校要注重融入先进信息技术的育人方法以提升辅导员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此外,高校辅导员在创新育人方法的过程中,要运用与本校实际和本校学生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提升育人方法的有效性。如针对地处抗战根据地的高校,辅导员可充分借助本校的地理优势,在校园内营造与抗战文化相关的环境或带领学生就近参观抗战根据地,通过实践育人的方式感化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

3.3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优化辅导员实现使命担当的环境

要充分落实“三全育人”理念,辅导员应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带动大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从而实现自身的使命担当。首先,辅导员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密切与大学生的联系。辅导员要从大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机会,通过班会、谈话、互联网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递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大学生对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辅导员要发挥其联络高校与学生、校内与校外育人主体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综合知识的学习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学生在校内外、课堂内外都能接受到不同育人主体的多样化教育。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发挥良好环境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作用,让大学生在充满思想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的环境下接受熏陶,提升大学生在潜意识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最后,辅导员要借助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使育人环境更好地贴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习惯,带领大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空间范围和学习形式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吸引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同时,辅导员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育人活动充满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能更有效地达到育人效果,实现“三全育人”视角下的使命担当。

3.4 完善育人机制,为辅导员实现使命担当奠定基础

校内外各主体、高校各部门都是“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能在以高校辅导员为中心的联络下实现有效的全员育人。同时,高校辅导员依据完善的育人机制,能更有效地开展多样化的育人活动,保障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落实。因此,高校应完善“三全育人”机制,为辅导员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奠定基础。一方面,高校应完善多种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育人工作设计、育人工作职责划分、育人活动具体开展及育人活动的评价等各方面入手,为多样化育人主体共同发挥作用提供机制保障。同时,高校要重视辅导员在协同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辅导员上下联动的优势,既向大学生传达各项指令和学习内容,又帮助高校及各育人主体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及育人活动达到的实际效果[5]。另一方面,高校要为辅导员实现“三全育人”体系中应有的使命担当构建完善的长效育人机制,为辅导员的育人工作提供稳定、和谐的环境保障。这就要求高校应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及育人空间等方面进行创新,保障育人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并为育人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支持及相对稳定的运行环境,使“三全育人”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发挥长效育人作用。因此,辅导员应协调各育人主体,创新育人方式,保障育人活动长期有效进行,最终达到应有的育人目标,实现自身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应有的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21:24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00:31:25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35:40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