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滨人才
五月的滨海新区,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不久前,一场“才聚滨城·智创未来”走进高校专场线上招聘活动举行,拉开了“滨城”人才招聘季的序幕,短短一个小时的启动仪式,就吸引了60 余所高校、40.2 万人次在线参与。高校学子们积极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想法、求职意愿,一言一语间,透露出对滨海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热切期待。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近年来,滨海新区笃定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用政策引才、以产业聚才、用真情留才,创新人才政策供给、搭建创新发展平台,打造高质量人才特区,聚天下英才而用,汇四海栋梁而任,强大的吸引力与活力让更多人才选择“滨城”、圆梦新区。
常子嵩,天津欧德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在德国研学工作、获得博士学位后,常子嵩想要回国发展。“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虽然当时人在国外,但对天津滨海新区日趋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比较关注。这里的政策引才力度非常大,像创业型领军人才,那时就可以获得150 万元的创业资金,而且还有多项配套政策支持。于是我选择了新区,开启了创业之旅。”
“可能在许多人看来,长三角、珠三角创业发展会更好,但我们公司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业绩,让我坚信我当初选择是对的!”他对记者说,新区人才办、经开区相关部门真是从企业创立之初到每一步发展,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帮助。“当我们发展需要资金时,新区人才办帮我们公司把握每一个优势条件,积极帮忙联系银行和担保机构获得贷款;当需要场地时,经开区相关部门为我们协调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给予房租减免、返税、装修补助等政策支持。同时,在吸引高层次人才、进行相关股权激励培训等方面,对我们公司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开放的引才政策成为企业‘揽才’的一大法宝。”
2021年,公司建起了博士后工作站,常子嵩又多了一个导师的新身份,干劲儿更足了。公司成果转化迎来大的突破,3 个病原体核酸检测、2 个肿瘤检测类新产品陆续推向市场,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等知识产权近30项。今年年初,公司获得了天津市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这仅仅是新区近年来用力引才、贴心服务的一个缩影。据滨海新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区坚持全球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40 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45 周岁以下的全日制硕士等学历型人才可直接办理落户,博士研究生更是不受年龄限制,落户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的急需型人才,企业负责人签字即可直接落户,不受年龄、学历、职称等条件限制。
与此同时,新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实施“青年英才培育计划”,给予入选者培养经费;着力培育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青年人才,重点支持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后备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和科研活动资助。“海河英才”、鲲鹏计划与各开发区人才配套政策上下联动、相互支撑,为人才快速成长保驾护航。
开放的引才政策,灵活的用才机制,贴心的服务保障,一幅“千里马”竞相奔腾、“金凤凰”展翅翱翔的画卷徐徐铺展。
聚才兴业、业兴才聚。近年来,新区聚焦“1+3+4”现代产业,成立了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互联网新经济等18 个产业(人才)联盟,共吸引1807 家成员单位,其中世界500 强企业89 家,实现产才良性互动、共生共融。
2020年底,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依托联盟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联盟组建了生物医药细分领域评审专家库,赋予联盟中、高级职称评审权,开辟联盟内人才成长培育快车道,促进了专业人才在联盟更好更快成长成才。据统计,2021年全年,联盟吸纳领军企业34 家,成员总数达到230 家,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249 名。联盟内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9.56 亿元,同比增长32.6%。联盟招才引智、聚产兴业的作用日益凸显,影响力不断扩大。
“形成产业规模是吸引人才的关键,产业聚集能为人才营造发展机会,也能让人才看到发展的希望,我们需要在发展产业上下功夫,为年轻人营造更多的发展场景。”狮桥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钧表示。
以产业为依托,搭平台聚才,新区正充分发挥重大平台的吸附作用,着力吸引一批原创性、引领性人才项目来津发展。新区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31 家,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98 家;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泰达国际创业中心等6 个留创园蓬勃发展,“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方声谷”等创新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区加速形成。人才在新区有了尽展其能的用武之地,也成就了人才的无限可能。
2021年年底,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挂牌以来深化改革,通过实行动态薪酬、灵活用人、成果转化激励,已累计引进20 余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包括4 名院士、11 名国家杰青、5 名国家优青。
“新区在吸纳人才方面更注重人才的质量,新引进的人才与重点产业发展紧密相关。”新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产业学院8 所,与南开、天大、天津科大3 个大学科技园(区)构建“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人才引进培养、成果就地转化。新区已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让人才在这里心无旁骛创新创业,是滨海新区人才工作的核心追求。自2020年以来,新区不断打造宜居宜业、发展无忧的环境,围绕激发活力创新优化政策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人才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引育、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最优环境。
“是不是人才,用人主体说了算”,不限学历、不限户籍、不限社保,“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让人才足不出户即可领取专属服务礼包……新区聚焦放权、松绑、赋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截至目前,新区企业院所已自主认定人才5.2 万名。
围绕青年人才发展成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新区对人才实行“专家+管家”的精准服务,制定出台了“滨城人才服务证制度”。目前,新区人才部门已与建投集团、一汽丰田、苏宁易购、电信、物美、方特、亿利、泰达航母等主要商事主体达成合作意向,实现了“衣、食、住、行”高频消费事项全覆盖。
“这张卡片实在太方便了,来滨海科技馆可以免门票、免预约,前不久有同事买房还省了8 万多块钱,这张卡真是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新区人才部门对人才无微不至的关心。”天津天丰泽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丽君兴奋地说。
天津纳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静表示,“前不久,我们帮企业中的高层次人才申领了‘金卡’。这个‘小证件’覆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人才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对于企业来讲,这些软环境都是留住人才的‘加分项’。”
展望未来,新区也将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持续为人才提供宜居乐游服务和成长乐业支持,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真正让人才在“滨城”安身、安心、安业。
“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这是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创造良好氛围,营造优质环境,三年多来,滨海新区在“优”字上做好文章,在“细”字上下足功夫,一件件看似平常、琐碎的“小事”,解决了人才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记者清楚记得,去年此时,这张“滨城人才服务证”涵盖的服务是29 项,而今已超过60 项,既满足购房租房、购物消费、医疗健康、子女入学等宜居乐游服务,又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技能培训等成长乐业支持,既面向人才本人工作生活,又兼顾人才子女教育和父母养老,真是“一证在手、服务全有”,让人才们扎根新区,不再为生活上的琐事所烦恼,可以尽情地在工作岗位上施展大作为、释放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