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亮
泼墨泼彩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手法,是将墨和色泼洒在画面上,而且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面积,通过分别抬起纸的四边让墨和彩在纸上按照构图意愿自然流动与混合,从而产生许多随意的、偶然的、奇妙的生动效果,这种表现手法规避了大部分手绘,对造型水平的要求不高,特别适合老年同志学习。由于泼墨泼彩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偶然性效果,可以极大激发大家的创作探索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泼墨泼彩山水画这一科目是引起老年学员兴奋度最高的科目,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和推广。
生宣纸是指未经加工处理过的原生态宣纸,由于其吸水性强,在传统的写意山水表现手法中,没有一定的功底,难以把握墨和色在其上的水洇痕迹的扩散。而泼墨泼彩则不同了,在造型上不用追求严谨,手绘的成分较少,追求的是泼洒挥毫自然流动的淋漓状态,因此,水洇扩散的性能不仅不需要控制,反而恰好需要这种洇渍产生的艺术效果。生宣纸上的泼墨泼彩技法如下:
1.画写意泼墨泼彩前,我们要首先在心中有个构图。对山势的走向、占画面的面积大小要有个大概的安排,可先用淡墨画出个大体模样作为草稿,然后再沿着草稿的轮廓范围进行挥毫泼墨泼彩。从顺序上讲,要先泼墨后泼彩,这样画面的墨彩会显得对比艳丽;反之,容易使画面发脏发污。其次,泼墨和泼彩的间隔时间也要把握好火候,不能等墨干了再泼彩,如果那样,色和墨就无法融到一起了,产生不了互相渗化的效果;也不能在墨太湿的时候泼彩,那样会使墨和彩深入混合得太快,使得画面发污发脏。墨将干未干之时是泼彩的最佳时机,这需要通过自己反复实践和练习才能积累出经验。
2.水口瀑布的预留有讲究。水口瀑布一般是指从山中出现的水的源头及流动下来的水帘。而生宣纸渗洇得比较厉害,因此预留水口的位置要宽松一些,这样可以给后面用笔收拾出合适的宽度,留下余地,以保障水口瀑布的清秀和优美。如果预留过窄,水口就很可能被两山在渗化中挤掉。这点是泼墨泼彩时要特别小心的地方。
3.墨点的及时点缀很关键。当泼墨泼彩完成后,在将干而未干时,要在山峰、山脉轮廓线上点缀一些浓墨点,专业术语称为“点苔”,可将其视为是远山上的小树。这在美学上讲,可以起到以点破线的视觉作用,是山水画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熟宣纸的性能与生宣纸正好相反,吸水性很慢,故而墨和彩泼上去后,流动性强,干得慢,更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要达到想要的理想效果,还得用水或淡墨先涂一遍构图,待画出样稿后,再依照画稿的轮廓进行泼墨泼彩,就有了生宣纸的效果。对功底稍差的学员来说,在熟宣纸上泼墨泼彩更易操作,其主要技法如下:
1.先用水或很淡的墨画出样稿构图,尤其是对水口瀑布的位置预留要准确。必要时,可用笔先勾画一下,这样下一步泼墨泼彩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在熟宣纸上泼彩泼墨,从顺序上讲,与生宣纸正相反,是先泼彩再泼墨。这是因为熟宣纸吸水慢的缘故,如果先泼墨后泼彩,则画面会发污发脏。泼彩泼墨的手法很灵活,一般用较大号的毛笔蘸上颜色往上淋,画面较大时,也可用小盘往上倒,随后颠起纸来,按照想要的效果让颜料流动,颜料一般会沿着用水画过的样稿轮廓流动,色彩浓度不理想时,可以再次反复,直到满意为止。熟宣纸的好处就是可以反复进行多遍,缺点是干得慢。为了催干,可用电吹风机吹一吹,吹到需要的干湿度,再进行下一步勾画。
3.用吸管吹彩吹墨的特殊技法。即用塑料奶茶吸管在水分多的墨或彩流动的边沿进行吹气,可吹出小树等特殊效果,而这些效果是用笔画不出来的。
4.在色和墨还未干时,将纸揉成小团,用皱皱巴巴的纸团在画面上进行跳跃式的墩沾,可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这也是用笔画不出来的一种特殊技法。
所谓“大胆泼墨泼彩,小心收拾细节”,就是指完成泼墨泼彩后,要在将干而未干时,对很多细节进行小心地勾画,画作不光要有肉,还得有骨头有筋,作品才耐看,这是一幅泼墨泼彩山水作品必不可少的完善环节。主要技法如下:
1.勾勒。即用适当的墨色对一些山石结构进行勾勒,画出骨和筋。不需要全部勾,而是有选择地对某些地方进行勾、皴、擦、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画面更加丰富,尤其是山头和山脚部位是收拾的重点,这样整幅作品会更有看头。
2.刻画近景和中景。一幅山水画必须有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这是最起码的画面构成。层次越多,画面的空间感就越强,意境就越深远。大面积的泼墨泼彩属于中景主体,其背后的一些小山头、云雾代表远景,可用浅墨色来表达。而近景主要是画出来的,一般用浓墨先画出山坡或山石,再染一遍浅赭石色。随后,在山坡或山石的上部轮廓线上,画出一组组不同种类的树木。至于画在左下角还是右下角,要根据构图而定。但一般不能画在画幅底边的正中间,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空白处可视为水、云烟、天空等,专业术语称为“留白”,是画面中景的组成部分。如果是天空,可点缀一些飞行的小鸟;如果是水,可点缀一只或几只小船,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常常用这样的手法,使作品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点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一幅好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看上去水墨淋漓,但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要使作品完美而有品位,在完成上述的操作后,还要看干了以后的最终效果。干后的作品若色和墨不理想时,就需要补墨或补色,使画作最终达到饱满厚重的效果。主要技法如下:
1.在画面已干后,若我们发现某些部位太浅了,不能直接补墨或补色,因为直接补上去,会与前面的墨色不协调。要先用小喷水壶将画面喷湿后,再进行补墨补色。同时,还得拿一支干净的毛笔对补过的地方,准确地说,是色或墨的外轮廓边痕,快速地扫一扫,以让补过的墨与底层的墨色自然融合,否则补上去的色和墨看上去会非常孤立。
2.补色时,要调好色彩的浓度(稠稀度),一般来讲,用饱和颜色去补比较适中。所谓饱和颜色,就是指颜料和水的调和配比,从经验上讲,颜料是否调得饱和,要看补画后有没有覆盖力,如果能够覆盖住底下的颜色,就算饱和,反之就是不饱和。从调和状态看,将毛笔垂直后,笔尖上的颜料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就算饱和。如果不滴,就是太稠了,就要再加点水。如果滴得太快的话,就说明水太多了,要再加点颜料。补墨则相对好判断一些,这里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