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视角的安徽文化传播与提升区域影响力研究

2022-12-27 13:21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特色文献图书馆

倪 燕

(合肥工业大学 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09)

一、引 言

区域文化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我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视角下的安徽文化传播研究,旨在挖掘安徽厚重的历史文献资源,梳理并彰显地方特色文化根脉,有助于提高安徽历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近年来,有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安徽地域文化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的研究视角大多从传播学[1]、传播体系[2]等方面为切入点。还有学者结 合 徽 州 文 化 历史档案[3]、5G+数字人文[4]等视角开展研究。在文献资料建设方面,从成立徽州文化研究资料中心[5],采集皖江文化特藏文献[6],构建徽州文化资料利用与网络平台[7]、建立徽州文化资料信息系统[8]等层面研究。这些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丰富了安徽文化研究的内涵,对一定范畴文化圈的文献资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现有研究成果显示,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为视角,对安徽文化传播的关注程度还不够。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应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传播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有助于提升安徽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因此,基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视角,以安徽文化传播及区域文化影响力提升为例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资源建设与文化传播

(一)文献与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的概念及内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文献之说,最早起源于春秋时代,《论语》载 “文献不足故也”[9](P23);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云 “文,典籍也,献,贤也”[10](P89)。元代马端临撰有《文献通考》,释义所谓 “文” 也,所谓 “献” 也[11](P总序)。如今,图书馆学界认为 “文献” 泛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12](P4)。

文献资源建设指根据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职能,系统地规划、选择、组织和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体系的过程[13]。从现有的研究趋势分析,文献资源建设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是图书馆学界研究的热点。

(二)基于文献资源建设的文化传播

区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形成与所处的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等相适应。无论是史前文化还是文字记载的文化,最初都以物质形态呈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献已经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人们利用文献交流思想、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成为当前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文献是文化传播的基本要素之一。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承载区域历史文化印记的文献典籍,对其搜集与整理、保护与利用、建设与开发,发挥传承、延续和发展区域文化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

三、文献资源建设视角的文化传播构成要素及阐释

拉斯韦尔提出 “5W” 模式,指出构成传播的五个要素,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14]。以文献资源建设为视角的文化传播,是一个有机的信息传播系统,五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动态有序的有机整体(图1)。 “5W” 模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对新时代建立以文献资源建设为视角的文化传播体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图1 文献资源建设与文化传播的有机联系

(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文化传播的信息源

文化传播者,是指文化传播行为的引发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社会群体或组织。高校图书馆具备比较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馆员队伍,这是文献资源建设与文化传播的优势体现,是文化传播的信息源。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视角下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图书馆通过搜集反映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编制文献的专题索引、目录,编撰文献综录,校勘、整理手写资料等,将与地方特色文化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宣传推送和广泛传播,成为地方文化延展的根本路径之一。

(二)文献资源建设是文化传播内容的基本保障

文献资源建设是将分散、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采集、筛选、整理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组织成为特色显著、载体多样、科学有序的文献资源体系[15]。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阵地,资源建设兼顾学科特色、地方特色等,特别是区域文化资源建设方面,应结合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等特点,采集与文化教育、文化传承发展相适应的各类文献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为开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基本保障。

(三)文献资源载体演化拓宽文化传播渠道

文化传播渠道,是指文化传播内容到达受众的途径,也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通、协调、分享信息的通道[16](P151)。随着多种文献资源载体形式的出现,文化能够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在文化传播渠道方面,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传播技术与文化领域的有机融合,开发出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有助于读者方便地获取、利用文献信息。同时,高校图书馆将不断拓展信息存储能力和多途径的检索能力,在完善的网络条件和通信条件下,不断丰富文献资源的获取方式。

(四)文献资源传播的受众是不同类型的读者

文献资源传播受众,是文献资源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接收者和反馈者,是传播作用显示的对象。受众参与文献资源传播活动,及时反馈文献资源传播的效果等。受众也是信息需求的活跃主体,文献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群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从地方文化传播方面,图书馆通过宣传、交流、互动等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地方文献资源服务,不断增强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五)文献资源建设旨在提升区域文化的传播效果

文献资源建设成效的保证与提升,依据读者反馈的信息,对不同文献资源的择选,通过不同文献载体的传播,以及传播模式的多样性等,均会影响文化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传播者的传播行为引发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变化,以及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的影响[17](P75)。因此,文献资源建设要适应地方文化发展的传播需求,注重传播渠道的选择以及传播内容的呈现方式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区域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

四、文献资源建设与文化传播的 “S” 型框架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文化传播的历程,按时间顺序梳理可知,分别经历了相互适应阶段、持续作用阶段、协同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形成 “S” 型框架模型(图 2)。

图2 文献资源建设与文化传播的 “S” 型框架[18](P47)

(一)相互适应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普及以及图书、报刊、影视等作品的创作纷彩呈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文化传播活动,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在藏书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开始注重图书的收藏,以 “小而全” 或 “大而全” 为馆藏建设目标,保持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19](P108),也不同程度地重视收藏富集地方历史渊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

在皖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承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藏书建设的全面性,依托文献资源传播地方传统文化,藏书建设与文化传播之间相辅相成,形成较有特色的格局。

(二)持续作用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发起受众调查,以及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召开,推动了传播学的本土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馆藏从纸质文献发展到缩微资料、视听资料、机读资料等多种载体形态。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在纸质资源建设的同时,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也日新月异。在皖高校图书馆通过丰富的载体形式和传播渠道,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协同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 “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20]。这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的未来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

其间,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理念、载体形态等方面的变革。图书馆注重加强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将分散的资源按专题组织、分类、整理,建成专题数据库[21](P342),为地方传统文化建设,构建具有地理或人文特色的数据库平台做好充分准备。在皖高校图书馆也不断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汇聚古往今来在政治、经济、文教、地理、历史、民风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史料,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安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积极发挥地方文化的传承作用。

五、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实践与经验对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探索

目前,在皖高校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地方文献资源相对分散,规模参差不齐,对资源深层次的揭示还不够,尚未形成一体化的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影响地方文献的发现、利用以及传播;在地方文献资料内容方面,还不够丰富和充裕,地域性、多样性不够突出;文化传播渠道仍以纸质文献为主,多种渠道的有效融合还不够;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大学生的学习教育还不够,引导与激发他们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并培养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仍是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同时,与读者之间还没有形成常态化、动态化的文献利用反馈机制。鉴于此,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探索解决路径,以促进区域文化传播和提升区域影响力。

(一)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发挥文献传播作用

在皖高校图书馆基于地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俗的发展演变,在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第一,系统收集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丛书、地方报纸、民间文献等特色文献,切实保留和延续区域文化自身的丰富内容和鲜明特色。第二,对这些文献包含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建立清晰的书目数据库。第三,做好信息导航,进行多主题词及关键词索引,增加检索途径,编制二、三次文献,对文献深层次开发,由无序到有序,由零散到系统化,对文献资源整理、筛选和揭示[22](P30),建设安徽高校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分散的资源集中利用与共享,不断提高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让地方经典文献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上述方面,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处于安徽高校图书馆的先进行列,其以古籍、徽州文书、民国时期文献为馆藏特色,古籍收藏总量位居在皖高校图书馆之首,特别注重地方志、地方文献的收藏。为读者提供分类浏览和多途径检索,可按 “经、史、子、集、丛、方志” 六大类进行浏览查找,同时提供书名、作者、版本等检索项检索。近年来,完成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登记,全省首家编纂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等,在积极发挥文献传播的主体作用方面,其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

(二)收集整理地方文献资料,丰富文化传播内容

安徽省幅员辽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各地区民风民俗不同,形成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等文化圈。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建设角度,高校图书馆积极收集、组织、挖掘区域文化中体现安徽历史、哲学思想、科技思想、遗址名城等丰富内容的文献资料,开展目录学、文献学、民俗学等研究,以更好地展示安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多角度地传播和传承地方文化。

黄山学院图书馆作为徽州地区文献资源中心,在收集徽州谱牒、徽州文书、徽州民间医药等地方文献资料方面形成了特色;还收藏了反映徽州地方人、地、事及徽州人著述的古籍图书、手稿、手抄本等资料,形成了收集、保护与利用的完整模式,这对其他高校图书馆在地域特色文献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整理与利用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注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在纸本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收藏有安徽省志、安徽省情、安徽通史、县志、地方史等,涵盖历史、地理、经济、工业技术、农业科学等领域;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建有安徽名人专题数据库,徽州建筑文化及徽商数据库等;在资源揭示利用方面,对古籍文献进行重新排架,开展古籍清点、整理、著录等工作,实现馆藏特色文献资源管理有序化、科学化,对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文献载体的演变与发展,拓宽文化传播渠道

文献载体的演变,体现出文献是知识内容和物理载体的融合[23](P2),特别是运用数字化记录手段的网络文献资源,提高文献传播效率。高校图书馆对不同载体的地域文献进行搜集、重新整理、组织与利用,形成有序的文化传播体系。运用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的数字化传播渠道,有效地吸引读者,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24](P68)。

阜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资源传播,通过专家荐书书架、古籍室(古籍、地方文献)、地方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微信服务平台等渠道传播地方文化。同时,编撰《书海撷香》会刊,开展经典阅读、图书漂流等活动,传播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随着文献载体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文化传播已不仅仅限于文字和书籍,举办读者沙龙、文化讲座、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普及和传播地方文化的新模式,成为传受互动的新途径。

(四)依托馆藏特色文献资源,培养文化传播使者

在皖高校图书馆立足特色文献资源、专业化馆员队伍等方面的优势,梳理提炼地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播,效果显著。例如,通过 “大学生读书会” “留学生社团” “孔子学院” 等不同读者群体,将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加以展示,逐渐增强受众群体传承弘扬地方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大学所在区域图书馆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作用。

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地方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绘画等工艺与艺术活动,积极将安徽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成为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使者。

安徽大学图书馆持续开展品牌项目 “阅读经典” 讲座、 “经典润心田,书香满校园” 的阅读推荐,以及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主题征文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开展 “传承非遗文化,感受古籍之美” “连缀补编,勾连古今” 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馆员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赴海外孔子学院任汉语教师,在异国他乡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推送特色文化的新举措,值得学习推广。

(五)重视读者对文献利用信息的反馈,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视角下的安徽特色文化传播,指通过对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传播,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安徽地方文化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共鸣,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读者获取、利用文献信息后,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向文献传播者反馈。因受众个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在社会阅历、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个体或者群体的差别。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文献资源建设、文献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调查,征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提高文献资源的传播效果。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为深入了解读者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提升文献资源对地方文化的传播效果,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在主页上设置 “咨询服务平台” “读者推荐” “读者信箱” 等信息收集渠道,不定期发布调查问卷,开展读者座谈会等,面向读者长期征集文献资源需求。此外,开通图书馆微信平台,提供读者线上咨询服务等,实现传统服务与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有机结合,及时了解读者对文献资源建设、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反馈信息,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提升文献资源传播的效能。

六、结 语

安徽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图书馆在构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时,统筹兼顾学校的学科发展[25],积极收藏、利用地方文献,不断探索新时代文献资源建设方略,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建立具有区域性、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区域文化发展、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提供优质的文献资源服务,为推动地方文化传播和提升区域影响力做出新的探索。

猜你喜欢
特色文献图书馆
特色种植促增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中医的特色
图书馆
完美的特色党建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