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将劳动课程内容设置成了十个任务群,传统工艺制作就是其中之一。传统工艺包括纸工、泥工、布艺、编织等诸多内容。2022年版课标建议:“结合日常生活情境开展传统工艺制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指导学生根据操作步骤和要求完成制作,让学生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充分感受传统工艺的奇妙,以及劳动带来的美好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工艺制作课的开设往往存在着“劳动工具难以获取、劳动学习兴趣不足、劳动成果不易产出”等问题。如何利用容易获得的工具、材料开设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为提升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促进五育融合,教师立足学情,设计了“‘浙里宋韵’——立体卡片制作”课程,对劳动课中的传统手工艺教学进行了创新,为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提供了路径。以劳树德:传承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提升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宋代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以劳增智:使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学会利用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能够根据主题内容,开展有创意的设计活动并学会绘制设计图;能够组织、提炼文字,并能大方、自信地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劳育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宋代的美学主张;在设计、制作、评价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以劳强体: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协调地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在折、剪、贴等过程中增强手脑的协调性。
教师以浙教版《劳动》四年级下册《制作立体贺卡》这一课的内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开发了“‘浙里宋韵’——立体卡片制作”课程,对劳动课中的传统手工艺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教师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以杭州的地域特色为主线,将宋韵文化中的宋代诗词、宋代服饰、宋代美食、宋代建筑、宋代习俗等内容融入教学,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资料,预习相关知识,再亲身参与设计、制作,将相关知识技能物化成纸工作品,并以立体卡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浙里宋韵’——立体卡片制作”课程内容
要实现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整合,须从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挖掘符合劳动教育内涵的素材,从数学、科学等学科中借鉴能够启发劳动思维的环节,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中探寻能够提升劳动审美的契机,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劳动育人课程体系。“‘浙里宋韵’——立体卡片制作”课程中包含多种学科知识,具体内容如表2。
表2 “‘浙里宋韵’——立体卡片制作”课程中的多种学科知识
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置教学环节,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过程,提升动手、动脑能力,收获学习成果。
很多劳动课无法正常开展或课堂流于形式,往往是因为学校的场地有限或设施不全。例如2022年版课标指出:烹饪与营养任务群的教学需要有炉具、锅具、食材等材料;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的教学需要有一定面积的耕地和农具设备……要完整配备这些设备和材料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相比较前几个劳动任务群,落实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的配备就较为容易。以纸工为例,一般只需要用到剪刀、美工刀、胶水、彩笔、直尺、彩纸等材料,便于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接体验,亲身参与,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浙里宋韵’——立体卡片制作”课程结合了宋韵文化的特色及现代人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并在综合考量了资料查找、搜集的便利性等因素后确定了宋代美食、宋代茶饮、宋代习俗、宋代建筑、宋代服饰、宋代诗词六大主题。每个主题的引入都结合社会热点,以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宋代茶饮》一课中,教师以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中的点茶片段作为引入,迎合了当代青少年喜爱影视作品的兴趣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宋代点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续查阅资料,进一步感悟宋代点茶文化和设计立体卡片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在《宋代美食》一课中,教师一进课堂就从饭盒里取出了一对刚刚做好的葱包烩,引得学生直咽口水。随后,教师让了解葱包烩故事的学生上台讲一讲隐藏在美食背后的历史典故,讲得精彩的学生可以获得这对葱包烩。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有了前期的趣味性引入,后续学生在设计、制作立体卡片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相较泥工、编织等其他传统手工艺,纸工制作具有操作简单、劳动技艺要求不高等优点。同时,纸张可塑性强,通过折叠、绘画,就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浙里宋韵’——立体卡片制作”课程中,六大主题的立体卡片制作都用到了《制作立体贺卡》一课中提到的“支撑法”(如图1)和“借位法”(如图2)。教师提供图片和视频等学习材料,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互教互学。经过学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教材要求的两种折法,为立体卡片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图1
图2
在学生普遍掌握了必会的两种基本折法后,教师又结合不同的主题,进一步教授学生其他的纸工技法,便于学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立体卡片。例如在《宋代茶饮》一课中,教师介绍了“弹簧机关”(如图3)的折法,使用该方法能使茶筅更生动地立在茶碗上。
图3
教师还介绍了“抽拉法”(如图4),使用该方法能使茶具在桌面上进行移动,使立体卡片更具趣味性。
图4
又如在《宋代服饰》一课中,教师介绍了“瀑布抽拉”(如图5)的折法,让大量经典的宋代妇女服饰图片逐一呈现且不占空间,增加了立体卡片的容量,增强了卡片的观赏性。
图5
由于制作技艺简单,学生基本一学就会,因此有了大量成果的产出,且产出的作品形式多样、观赏性极强,为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满足感。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了劳动的喜悦,进一步产生了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但是劳动教育的场域、内容和育人价值是无限的。教师在每节课的结尾处都设置了合理的课外拓展延伸作业。例如,在《宋代诗词》一课中,教师预留了如下课外作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描写西湖最有名的诗句之一。此外,还有无数描写西湖的诗词。请你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词,尝试用立体贺卡的形式来展示诗词描写的情景。又如,在《宋代茶饮》一课中,教师预留了如下课外作业:宋代文人有“四雅”——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焚香重在“香”之美;点茶重在“味”之美;挂画重在“境”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请你在了解了宋代点茶的部分知识之后,继续收集资料,了解其余“三雅”,并尝试用立体贺卡的形式进行展示。这些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运用课堂中掌握的折纸方法,进一步探索宋韵文化的奥秘,将更多的学习内容通过立体卡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赠送给家人、朋友,并向他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宋韵文化,从而延伸劳动的育人价值。
对于“‘浙里宋韵’——立体卡片制作”这一课程,教师设计了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整个劳动过程采取多主体、多类型、多节点的多维评价。
多主体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设计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等多种主体参与的评价量表,细化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过程实施星级评价。例如在《宋代习俗》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如表3的自评和互评表,学生按照实际情况打星。
表3 《宋代习俗》评价表
多类型评价,提升学生能力。教师不仅采用量表打星,还拍摄视频、照片进行宣传,利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丰富劳动评价的内涵,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多节点评价,强化评价过程。教师关注指向课堂实践的过程性评价、指向课后成果的展示性评价,以多节点、全过程追踪学生的劳动实践,旨在通过评价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经过学习“‘浙里宋韵’——立体卡片制作”这一课程,学生不仅学习了传统纸工技艺,了解了宋韵文化的历史底蕴,还提升了劳动核心素养,课程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