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雷达法的城市道路地下病害探测及实例应用

2022-12-27 05:05张海军金春峰田岗段艳芳郭起林侯代敏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干扰源测线电磁波

张海军,金春峰,田岗,段艳芳,郭起林,侯代敏

(1.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活动日益加剧,以及各类自然因素的综合性影响,致使城市道路地下病害逐年增长,道路塌陷灾害时有发生。因此,如何科学应对城市道路病害及塌陷事故,减少道路塌陷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已然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亟需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结合各地城市道路病害发生情况,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如:KULICZKOWSKA[1]分析了下水管道损漏状况与道路发生塌陷灾害危害程度的关系;DEGIORGI等[2]介绍了地球物理方法在探测地下灾害性空洞中的应用;戴长寿[3]解释说明了沉积土层和地下管道在地下空洞形成中的作用;张爱江等[4]建立了道路路基病害与雷达图谱的对应关系,并进行了实地测试。许献磊等[5]针对GPR在地下病害检测中存在的环境干扰严重和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值检测的道路地下病害检测方法。由此可见,国内外在城市道路病害体研究上,主要采用现场调查和机理分析的方法,揭示道路塌陷发生机制。

本文在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地质雷达工作原理,探讨分析地质雷达的探测精度、图谱特征以及外部干扰因素。同时,依托具体工程实例,研究分析道路地下病害类型及其处置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工程借鉴。

2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6-7]

2.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是发射天线(Tx)向地下介质发射高频宽带电磁脉冲,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进行传播时,在电性差异的地下结构界面处,电磁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返回到地面时由接收天线(Rx)接收。通过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的处理,得到地下空间中所存在的异常目标体的深度、位置、大小等几何信息及电性差异,实现对地下隐蔽目标体的检测与识别(见图1)。

图1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示意图

1)电磁波传播时间t

式中:ν为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m/ns;h为地下病害体的埋深,m;x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水平间距,m;t为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间,ns;μr为介质的相对磁导率,常取1;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常见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道路介质的电性参数

2)探测目标的埋深

根据电磁波的双程走时、波速和收发天线的水平间距等参数,可以推算探测地下目标的埋深,即:

当x≪z时,则有:

当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速度已知时,可由测得的电磁波走时,求出地下病害体的埋深。

2.2 地质雷达的分辨率

地质地雷达的分辨率是指地质雷达能探测到的最小病害体的能力,可分为横向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两种。

1)横向分辨率

横向分辨率d可根据第一菲涅尔带直径计算公式得出,即:

式中:λ为地质雷达子波波长;h为目标物的深度。

2)垂直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d理论上可采用电磁波主频波长的1/8作为垂直分辨率的极限,但实际应用时,由于受到外界干扰,一般将波长的1/4作为其下限,即:

此外,电磁波频率越高,d垂直与d水平越小,分辨能力越强。同时,水平分辨率d水平还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水平分辨能力也随即降低。

2.3 地质雷达现场检测方法

在对道路地下病害进行地质雷达检测时,一般采用测量轮模式采集数据,测线常采用直线形、井字形或网格形(见图2)。

图2 地质雷达测线布置形式

3 地质雷达图谱特征

3.1 典型道路病害雷达图谱特征

3.1.1 典型疏松区雷达特征

当道路地下病害体为疏松病害时,其地质雷达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雷达波信号以低频为主,雷达反射波同相轴不连续,波形呈现出杂乱无章、断裂、变形等特征,且整体振幅较大,强反射现象较为明显(见图3)。

图3 典型疏松区雷达图谱

3.1.2 典型富水体雷达特征

当道路地下病害体为富水体时,其地质雷达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雷达波信号频率低于背景场,雷达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整体振幅较大,强反射现象明显,富水体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方向相反,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方向相同(见图4)。

图4 典型富水体地质雷达图谱

3.1.3 典型脱空雷达特征

当道路地下病害体为脱空时,其地质雷达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雷达波在脱空区两端发生绕射,在脱空区上下界面产生较强的反射界面,形似平板状,同相轴连续,振幅较大(见图5)。

3.1.4 典型空洞雷达特征

当道路地下病害体为空洞时,其地质雷达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雷达波整体呈现双曲线型,双曲线上界面存在强反射波,反射幅值最强,空洞区两侧表现为曲线下滑的反射波,两端幅值逐渐减弱(见图6)。

图6 路基空洞地质雷达图像

3.2 典型雷达干扰源及其图谱特征

根据对地质雷达成果图谱的统计和分析,地质雷达干扰源分为地上干扰、地下干扰和电磁干扰等三类。其中,地上干扰包括路面车辆、过街天桥、路面井盖和防护栅栏等;地下干扰包括地下管线、地下建筑、植物根系和地下墓穴等;电磁干扰包括输电线路、道路路灯和广告屏幕等(见图7)。部分典型地质雷达干扰源雷达图谱如图8所示。

图7 常见干扰源

图8 部分典型干扰源雷达图谱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及测线布置

某城市道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东西走向,双向9车道,该路段不仅地下管线密布,而且交通流量大。其中,南侧车道4条,北侧车道5条,南北车道之间设置有中间绿化带。为了保障该路段车辆行驶安全,降低道路病害和塌陷风险,对该路段道路进行地质雷达探测研究。对该路段共布置9条测线,每条车道各布置1条,测线长度均为320m,南侧车道测线方向由西向东,北侧车道测线方向由东向西(见图9)。

图9 探测区域及测线布置

4.2 探测结果

本次探测发现该路段道路存在地下疏松病害5处、脱空病害1处,且大多分布于地下管线附近,经分析主要是由于周边工程施工扰动和地下管线破损渗漏,导致地下土体逐步缺失松散,引起地下疏松和脱空病害现象。具体病害分布位置如表2所示。

表2 道路地下病害分布

4.3 处理建议

(1)针对一般疏松区,建议定期巡视探测,频率不低于1次/3月,定期探测频率不低于1次/6月。

(2)针对严重疏松区,建议加强定期巡视探测,频率不低于1次/1月,定期频率不低于1次/3月,必要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3)针对脱空区病害,建议及时注浆或开挖后分层回填夯实,处理前应加强定期巡视和探测,巡视频率不低于1次/15天,定期探测频率不低于1次/1月。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地质雷达探测原理的分析讨论,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基本理论和现场测试方法,并对典型病害类型进行了地质雷达图谱分析。同时,将周边环境干扰划分为地上干扰、地下干扰和电磁干扰三大类,给出了部分典型干扰源的地质雷达图谱,有助于今后类似地质雷达探测工程成果图像的辨识研究。此外,本文结合实例研究分析了该段道路的主要病害形式及形成原因,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处理建议,可为类似工程的探测与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干扰源测线电磁波
基于PM算法的涡旋电磁波引信超分辨测向方法
聚焦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
高密度电法在水库选址断层破碎带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考点解读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基于接收机位置信息的GNSS干扰源定位技术
平面应变条件下含孔洞土样受内压作用的变形破坏过程
三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研究
一种基于“主动加扰”技术的通信区域精准控制干扰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