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庆旺,周红海,田君明,李东阳,苏少亭,韦贵康,戴煜
(1.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骨伤科生物力学与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髋-腰综合征由Offierski于1983年首次报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臀部、髋关节周围及下肢疼痛,常伴有跛行[1]。髋骨关节炎患者不仅会出现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也会出现腰部疼痛;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出现腰痛、下肢跛行的同时常合并髋臀部疼痛。因此,临床上很难将髋骨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与髋-腰综合征相鉴别。髋-腰综合征并不是单纯描述髋关节和腰椎结构性退变,而是脊柱、骨盆、下肢存在相互影响的多部位病变,严格来说是髋关节病理改变对脊柱矢状位序列的影响打破了脊柱与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2-5]。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髋-腰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尚存争议。临床上治疗髋-腰综合征最常见的方法是手术治疗,如髋关节置换术等[6],有报道采用运动疗法治疗也能取得满意的疗效[7],但尚未见手法治疗该病的报道。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腰痛合并骨盆疾病方面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可操作性强[8-9]。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们采用韦氏正骨整治手法治疗30例髋-腰综合征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本组30例,均为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门诊收治的髋-腰综合征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22~66岁,中位数43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一侧髋关节痛或腹股沟区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体格检查显示骶髂关节分离试验均为阳性。X线检查显示腰椎病变且向患侧侧弯,可有骨盆倾斜;髋骨关节炎,关节有微小的骨赘或在股骨头和髋臼的软骨-骨边缘处有较大的骨赘,关节间隙的上外侧狭窄[1,10]。排除合并股骨头坏死、骨折者,有腰椎或髋部手术史者,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2.1 治疗方法韦氏正骨整治手法每周治疗2次,每次约30 min,共治疗3周。
2.1.1理筋手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一侧。术者先用推、拿、揉、按等手法放松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至大腿后侧的肌肉;然后嘱患者改为侧卧位,按揉患侧臀中肌、髂胫束、臀上皮神经等,点压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髂前穴、臀中穴、沟间穴等;最后嘱患者改为仰卧位,双下肢连续做蹬车运动30下。
2.1.2调骨手法 ①腰椎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向右侧偏歪为例。患者坐在双联椅的前椅上,术者坐在后椅上;术者左手拇指触及患者右侧偏移棘突并将其固定,右手穿过患者右侧腋部向上按住其左侧肩部,嘱患者身体前屈60°~90°、右侧屈45°;在左手拇指推挤棘突向左侧外上方的同时,右手向后上方旋转,常听到“咯”的一声[图1(1)]。然后在对侧的上方或下方棘突定位,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②髋关节回旋复位法:以髋关节后错位为例。患者取仰卧位,一助手按压患者两侧髂前上棘固定骨盆,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上部,另一手按住膝部,在牵引下徐徐屈髋、屈膝并内收、内旋髋关节,使膝部接近至腹部,然后在继续牵引下逐渐外展、外旋、伸直患肢,当伸直达100°左右时,即可听到复位弹响声,逐渐伸直患肢[图1(2)]。髋关节前错位时除外展、外旋髋关节,内收、内旋、伸直患肢这两步操作与髋关节后错位操作方法不同,其余操作均相同。
2.1.3对症手法 ①髂胫束推法:患者侧卧,上位下肢伸直、下位下肢屈曲;术者用手掌面或前臂沿大腿根部由上往下推,反复5~8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图2(1)]。该手法用于松解髂胫束痉挛、阔筋膜张肌痉挛。②拉筋法:患者仰卧位,助手双手固定患者一侧下肢,术者将患者另外一侧下肢内旋,托起牵拉至极限,双侧交替,反复操作5~8次[图2(2)]。该手法用于松解臀部肌群紧张挛缩。③摇摆法:患者取俯卧位,两手向前扶持床头边缘,双侧肩部及肘部自然放松,双下肢伸直并拢,双膝关节微屈;术者双手握持患者两侧小腿踝部,以脊柱为中轴,左右摆动脊柱10~20 s,摆动幅度从小到大,摆动节奏宜先慢-再快-后慢,摆动顺序是从骶腰椎开始,到胸椎、颈椎,以整条脊柱摆动到颈椎为主,频率每秒2~3下为宜,操作3~4次[图2(3)]。该手法用于纠正脊椎关节突关节紊乱。
2.2 疗效评价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腰髋部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11]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11-12]评价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测量并观察腰椎侧位X线片上的腰椎Cobb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骶骨倾斜角变化情况。腰椎Cobb角:L1上终板切线与S1上终板切线间的夹角;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双侧股骨头中心连线中点和骶骨上终板中点的连线与垂直于骶骨上终板并经过骶骨上终板中点的垂线间的夹角;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双侧股骨头中心连线中点和骶骨上终板中点的连线与重力垂线间的夹角;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骶骨上终板切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图3)。
图2 韦氏对症手法
SS为骶骨倾斜角,PI为骨盆入射角,PT为骨盆倾斜角。
30例患者腰髋部疼痛VAS评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见表1;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的腰椎Cobb角、PI、PT、SS情况见表2。典型病例X线片见图4。
目前关于髋-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3]。髋-腰综合征发病多与坐骨-股骨撞击机制、股骨髋臼撞击机制以及股骨旋转错缝导致髋关节和脊柱骨盆生物力学异常改变有关[14]。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少、髋关节伸屈肌与内收肌力量下降及腰椎解剖序列改变均可导致腰痛的发生[15]。研究显示,髋-腰综合征患者的髋关节伸展活动范围减小,骨盆前倾角增大,骨盆后移;在髋关节外展时,双侧髋臼泪珠下端之间连线的垂线和股骨纵轴所成的夹角与PT、冠状面腰椎Cobb角均呈正相关,PT与冠状面腰椎Cobb角、脊柱矢状垂直轴长度与髋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而脊柱矢状垂直轴长度与髋关节活动范围呈负相关[16-18]。这些结果表明髋-腰综合征患者腰痛或髋关节病变可能与其腰椎-骨盆矢状面形态改变及生物力学改变存在相关性。
韦氏正骨整治手法能改变髋-腰综合征患者的肌、筋、骨骼的病理结构,重塑解剖结构序列,从而调理脊柱关节突关节及椎体之间的关系,调整腰椎正常生理序列,恢复脊柱内外生物力学平衡,从而缓解腰部和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及髋关节功能[19]。在理筋中“以通为用”,对症选穴,多选取髂前穴、臀中穴、沟间穴等韦氏奇穴,施以推散、反射、点按等手法,促进经络畅通、松解筋结,进而松解腰大肌、竖脊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等肌群,以缓解软组织痉挛,疏通气血。研究显示,推拿理筋手法可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改善局部炎症及恢复关节功能[20]。因此,韦氏正骨整治手法可解除局部软组织紧张,恢复脊柱-骨盆生物力学平衡,激发机体免疫机制,消除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骨正、筋顺、症除”的治疗效果[21]。
表1 30例髋-腰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腰髋部疼痛VAS评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
表2 30例髋-腰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腰椎Cobb角、PI、PT和SS
图4 髋-腰综合征韦氏正骨整治手法治疗前后X线片
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韦氏正骨整治手法治疗髋-腰综合征,能够缓解腰髋部疼痛症状,恢复脊柱-骨盆生物力学平衡,促进腰椎和髋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