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勇名,丁 杰
(1.青岛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中心,山东青岛 266075;2.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山东威海 264200;3.威海市立医院儿科,山东威海 2642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等因素致使部分心肌严重或长时间缺血,病情凶险且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为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微创等特点,但由于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仍存在,术后再发心脏不良事件风险较高[1]。高尿酸血症(hyperuricaemia,HUA)合并AMI患者可发展为心力衰竭等疾病,AMI患者多伴有HUA,二者会形成恶性循环[2]。有研究指出,尿酸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等过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之密切相关[3]。秋水仙碱属于一种非甾体消炎药,近年来常用于治疗痛风,研究表明其可改善患者肝、肾等脏器纤维化,减少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4]。本研究探究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辅助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HUA伴AMI提供科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4例;梗死部位:上壁梗死13例,下壁梗死29例,其他部位梗死6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5例;上壁梗死16例,下壁梗死25例,其他部位梗死1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威海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纳入标准:①均符合AMI相关诊断标准[5],且经超声影像学、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诊断为AMI;②AMI男性患者血尿酸为420 μmol/L以上,女性患者血尿酸为360 μmol/L以上。排除标准:①伴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力衰竭;②伴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
1.2 治疗方法 均予以两组患者急诊PCI治疗,进行穿刺前将患者的手腕放置于纱布上,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选取患者桡骨茎突上1.0 cm桡动脉波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并使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随后置入桡动脉鞘,并往内注射2 500 U肝素和200 μg硝酸甘油,观察到冠状动脉中的狭窄部位后,选择合适的地方放置支架,再通过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的管腔是否恢复供血,术毕立即拔除动脉鞘,并进行压迫止血,同时术后减压2 h、6 h后再改为普通包扎。术后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河南大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181,规格:0.5 g)口服,1次/d,100 mg/d;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18,规格:300 mg(按C16H16ClNO2S计)]口服,50 mg/d,1次/d;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472,规格:每片含苯磺酸氨氯地平10 mg(按氨氯地平计)与阿托伐他汀钙(按阿托伐他汀计)10 mg]口服,1次/d,10 mg/d;苯溴马隆片(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001,规格:50 mg)50 mg/d,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秋水仙碱(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08,规格:0.5 mg)口服治疗,2次/d,1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血清指标:记录两组患者血B型利钠肽(NPro-BNP)、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肌钙蛋白(hsTnI)水平,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在3 500 r/min速率标准下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血NPro-BNP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自动分析仪(上海沫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Cobas e 411);血UA采用两点终点法测定UA,仪器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型号:7060);血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TnI采用两步法免疫检测,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检测技术与灵活检测模式相结合进行检测。②心肌酶谱指标:记录两组患者血同工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采用酶偶联法检测,仪器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型号:AU5811)。③心脏超声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值(LVEF)、总室壁与疼积分指数(GWMSI)、梗死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IWMSI)。对左室室壁运动划分为16段进行评分,室壁运动正常为1分,室壁运动减缓为2分,室壁运动不进行为3分,室壁运动矛盾运动为4分,GWMSI、IWMSI计算为积分总和/节段数。④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痛风发作次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3 d、5 d后两组患者血NPro-BNP、血UA、hsCRP、hsTnI均降低,治疗5 d后观察组患者血NPro-BNP、hsCRP、hsTnI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 d、5 d后观察组患者血U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NPro-BNP:B型利钠肽;UA:尿酸;hsCRP:超敏C-反应蛋白;hsTnI:超敏肌钙蛋白。
组别 例数 NPro-BNP(pg/mL) UA(mmol/L)治疗前 治疗3d后 治疗5d后 治疗前 治疗3d后 治疗5d后观察组 52 1 834.76±885.31 881.96±321.53* 221.06±101.23* 437.73±38.96 388.32±44.64* 306.77±45.92*对照组 48 1 753.95±813.22 953.47±416.25* 458.96±152.82* 430.23±38.75 410.72±37.88* 365.79±35.36*t值 0.474 0.965 9.243 0.964 2.694 7.157 P值 0.636 0.336 <0.001 0.337 0.008 <0.001组别 例数 hsCRP(mg/L) hsTnI(μg/L)治疗前 治疗3d后 治疗5d后 治疗前 治疗3d后 治疗5d后观察组 52 11.85±8.71 6.33±3.71* 2.09±1.18* 1.46±0.57 0.95±0.16* 0.55±0.18*对照组 48 11.68±6.94 6.78±2.12* 3.44±0.52* 1.52±0.73 0.97±0.17* 0.79±0.15*t值 0.107 0.736 7.297 0.459 0.604 7.210 P值 0.914 0.463 <0.001 0.646 0.546 <0.001
2.2 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3 d、5 d后两组患者血CK、CK-MB均降低,治疗5 d后观察组患者血CK、CK-M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血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CK: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组别 例数 CK(U/L) CK-MB(U/L)治疗前 治疗3d后 治疗5d后 治疗前 治疗3d后 治疗5d后观察组 52 230.39±26.83 186.47±23.15* 139.19±14.20* 42.97±4.67 34.65±4.23* 21.49±2.46*对照组 48 228.93±25.85 193.73±24.32* 165.55±19.13* 43.38±4.83 35.75±4.45* 29.66±3.38*t值 0.276 1.529 7.864 0.431 1.267 13.895 P值 0.782 0.129 <0.001 0.667 0.208 <0.001
2.3 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GWMSI、IWMSI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LVEF:左室射血分数值;GWMSI:总室壁与疼积分指数;IWMSI:梗死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
组别 例数 LVEF(%) GWMSI(分) IWMSI(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50.12±10.81 63.31±8.35* 1.87±0.46 1.31±0.34* 2.02±0.49 1.35±0.26*对照组 48 50.99±9.44 59.56±8.37* 1.86±0.45 1.53±0.42* 2.01±0.46 1.53±0.30*t值 0.427 2.241 0.109 2.888 0.104 3.212 P值 0.670 0.027 0.912 0.004 0.916 0.001
2.4 两组患者痛风发作次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 观察组痛风发作次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痛风发作次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例(%)]/( ±s )
表4 两组患者痛风发作次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例(%)]/( ±s )
组别 例数 痛风发作次数(次/月)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再发心绞痛观察组 52 1.25±0.35 3(5.77) 1(1.92) 2(3.85)对照组 48 1.67±0.42 4(8.33) 2(4.17) 3(6.25)t/χ2值 5.447 0.252 0.432 0.304 P值 <0.001 0.707 0.606 0.582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步升高,AMI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凶险性心血管急症,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急,致死率致、致残率高。临床多采用PCI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术后仍存在再发心脏不良事件风险。同时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等导致HUA的发病率趋于逐年升高。血尿酸水平升高不仅可导致HUA,其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密切相关。秋水仙碱广泛应用于痛风患者治疗,具有广泛的抗炎、免疫抑制和较强的抗纤维化作用,同时可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与PCI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6]。
血NPro-BNP属于心肌细胞牵张标记物,其可反映心脏的压力与容量负荷状况,分泌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密切相关,是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预后敏感指标;血UA不仅可破坏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还可使血小板激活,提高心肌梗死病死率,另外,其也是高尿酸诊断的金标准;血hs-CRP是肝脏在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合成的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当机体处于健康或疾病稳定状态下,血hs-CRP水平一般也保持稳定,当机体受到应激、感染、损伤等因素刺激后血hs-CRP水平就会迅速升高;血hsTnI在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并可在血液中保留一定时间的升高水平,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讲血hsTnI检测水平能显著体现患者心力衰竭水平,且血hsTnI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特性指标,敏感度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 d、5 d后两组患者血NPro-BNP、UA、hsCRP、hsTn均降低,治疗5 d后观察组血NPro-BNP、hsCRP、hsTnI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 d、5 d后观察组血UA低于对照组,提示秋水仙碱辅助治疗能改善HUA合并AMI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与尿酸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秋水仙碱能抑制微管生长,高浓度条件下促使微管解聚,从而阻断免疫细胞激活从而降低炎症反应。血CK、CK-MB等指标升高有助于评估患者心肌受损程度,于心功能分级分型也有一定临床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d、5 d后两组患者血CK、CK-MB均降低,治疗5 d后观察组CK、CK-MB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秋水仙碱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GWMSI、IWMSI均降低,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更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秋水仙碱对中性粒细胞有推挤作用,干扰中性粒细胞黏附,抑制其趋化与产生超氧化物,从而改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心脏室壁运动评分。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痛风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秋水仙碱能显著减少患者痛风发作。
综上所述,秋水仙碱能显著改善HUA合并AMI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尿酸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具备一定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