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雷小芳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凝炼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课程建设的育人逻辑。因此,教师的教学视角不应局限在具体的某节课堂上,而是要着眼于课程建设,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准备和教学环节,合理设计教学行为,实现素养为本的教学导向。在此,笔者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为例,做以下探讨。
2022年新课标用核心素养来表达课程目标,凸显课程“目中有人”的特点。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着眼于“学科大观念”和学习全过程,让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行为实现统一。六上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课程安排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军队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感受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本单元指向政治认同、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学习,初步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勇敢坚毅、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等。厚植家国情怀,更好地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故此通过党史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与建立历史思维,增进认同,涵养家国情怀,便成为本单元学习与评价的重要目标。在大单元大观念的背景下,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承载着让同学们在情感上和政治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学生的经验基础和发展需求是学习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通过课前观察和访谈发现:六年级学生对这一主题内容有一定经验,多数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节目及书籍等渠道,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但学生对长征仅有浅层次的感知,难以理解长征之途何以如此艰辛;如果将长征孤立地看作历史往事,就会忽略长征精神的传承。
针对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求,应选择促进思维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学习方法,力求清晰定位素养导向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调查、研究长征路线图,知道红军长征经历了14个省的名称。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2.阅读长征故事,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感悟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
3.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长征精神的政治素养。
通过走近长征路线图,听长征故事和表现性评价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遵义会议等长征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领悟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
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预学单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预学情景和任务支架,使得预学过程成为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
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前,设计如下开头语:“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开展红色宣讲员宣讲红色故事活动,你想当红色宣讲员吗?”生动的导语将课堂情境前置,引导学生带着角色身份走进预学任务单,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预学效率。
中央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请结合书本第63页用已给的信息完成红一方面军路线图。
以“长征路线图和长征故事的探究”为任务支架,引导学生整理和发现,帮助学生勾连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丰富、拓展学生已有认知经验。预习任务设计为学生提供思维与方法指引,提高预学质量。课堂上,这些学习预学成果将成为学生自主展示与分享、生生合作与探究、师生交流与对话的有效载体。教师适时抓住课堂对话中生成的资源,补充自己课前预设的视频等资源,进一步提升与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的价值引导”为前提,以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与思考,推动思维的不断进阶。
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循着“唤醒 感悟 实践”的进阶思路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内心赞同“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论述,设计了“分析问题,发现错误;惨痛代价,必须纠错;总结经验,及时改错”的教学层次。先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发现战术错误导致失败。
接下来面对“湘江战役”红军人数锐减的惨胜,让学生思考:如果再采用错误的战术会有怎样的后果?学生们纷纷摇头,一致认为“不能一错再错”“再错下去就会全军覆没”“必须要马上改变战略战术,更换指挥者”。我肯定了学生们的想法并告诉他们,他们的想法和当时的共产党领导者们的想法是一致的,顺势引出“遵义会议”的学习内容,学生对于教材中的评论也就能够透彻理解了。
通过设身处地的融入历史事件中,让学生分析思考,想办法,也让学生对历史内容充满浓厚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视听体验转向理性思考,感悟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的重大意义,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时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素养。
自主反思与实践,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长征精神”,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关键能力。以“新时代长征路”活动为依托,播放习爷爷“走好新时期长征路”的讲话,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年红军长征已经结束,我们的长征还在继续,应该怎样走好我们的长征路?学生有的说要传承发扬长征精神,有的认为要有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有的从不同职业表述了理想和信念,还有的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长征”进行了阐述。大家对长征路、人生路都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也正是我们从“长征”这段历史中应该习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人从“长征”这段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都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那么中国的新时代新征程也一定会胜利。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评价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和教育的各个环节,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素养导向的学习评价设计应基于学习目标,着眼学生的真实学习,从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等多维度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
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一课中开展“红星少年争创表现性评价”,通过“我是红星少年”争创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写实记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内容维度预学态度行为表现呈现效果评价任务一:长征经历了哪些省?( )非常认真★★( )比较认真★( )还不够认真( )举手回答★( )合作学习★( )语言流畅,衔接自然,平实讲出长征的起点与终点。★( )流畅介绍长征路线及经过的省名。介绍重要的事件,引起同学们共情。★★( )介绍重要的事件,引起同学们共情。★★★评价任务二:讲述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非常认真★★( )比较认真★( )还不够认真( )举手回答★( )合作学习★( )流利讲述长征中的故事。★( )运用PPT、视频、合作、表演等形式讲述故事,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讲述故事,引起同学们的共鸣。★★★红星少年合计红星数:( )
依据本单元的学业质量标准:“知道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革命历史与党的根本宗旨。能举例讲述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本节课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设计三个维度的评价表,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
评价内容评价维度了解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你的感受是什么?维度1维度2维度3红星少年( )中国共产党及时改正错误,值得学习。★( )面对巨大的困难不退缩,党的智慧与勇气,让人佩服。★★( )中国共产党为解放事业奋斗牺牲的伟大精神,热爱中国共产党。★★★合计红星数( )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浴血奋战 不怕牺牲 学习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 )勇往直前 百折不挠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我学习上要加油。★★( )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发扬长征精神,做勇敢的接班人。★★★
在自评、同伴评、教师评的过程中,“红星少年争创”的活动成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平和包容的性格,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达成本节课健全人格素养的提升。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立足学生视角设计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新课堂,改进与优化教学思路,把握正确的价值引导方向,将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养成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觉走进历史,深入理解和体会,将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