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幼儿园 邓惠颖 程晓丽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儿童“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将“支架教学”的概念定义为:“成人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会将其所处社会所重视的智能传递给儿童。”在游戏中如何支持幼儿的行为,帮助处于现实发展水平的幼儿贴近、跨越最近发展区,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幼儿园的草坪空地上有一台专门为幼儿设计制作的“儿童巴士”,它总能引发幼儿无限想象,每天都能创生各种各样的游戏。一天,琳琳说:“我昨天在楚河汉街上看见了一辆棉花糖车,可漂亮了。”滔滔也应和道:“我也看到了,我还买了一个小鸭子棉花糖,甜甜的。”瑞瑞提出建议:“那我们把幼儿园的巴士变成棉花糖巴士好吗?”那段时间,“棉花糖”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他们对棉花糖车、棉花糖的外形及味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此,一场关于“棉花糖巴士”的游戏在孩子们的兴趣中拉开帷幕……
【片段1】“棉花糖巴士”开业啦
孩子们用皱纹纸、棉花、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棉花糖。“棉花糖巴士”终于开业了!孩子们本以为自己的棉花糖会大卖,现实却是生意惨淡:除老板和几个店员以外,几乎无人问津。游戏因此戛然而止。
教师支持:看到孩子们的沮丧,教师首先以问题引导他们的思考:为什么在生活中有的店生意那么好,难道有什么秘诀?之后,提出建议: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观察一下生意火爆的店,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中的秘密。
带着老师的问题,幼儿与父母在周末一起观察了生意火爆的店子,寻找其中的秘密。经过观察,孩子们发现“茶颜悦色”奶茶店醒目的宣传广告牌、温馨的店内环境让顾客感觉很舒适;“百果园”水果店经常做活动,他们大声的吆喝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海底捞”火锅店热情的服务及赠送礼品的行为能让顾客更满意。
经过观察分析,孩子们了解了生意火爆的一些生活经验。基于这些经验,首先,经过协商,大家为“巴士”起名“棉花糖巴士”。其次,他们请老师将店名打印出来,并设计了“广告牌”加强宣传;除此之外,他们还绘制了一些漂亮的棉花糖图案,制作了一些精美的装饰物美化巴士外貌,在开业时派人专门叫卖招揽生意。就这样,经过改进的“棉花糖巴士”,生意终于好了起来。
观察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通过与父母一起观察生活中生意火爆的网红店,幼儿总结了如何让生意红火的方法。他们通过模仿网红店通过起名字、设计标识、加强宣传、增加品种等改进措施,不仅解决了前期卖棉花糖生意惨淡的问题,也使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能力及多样化表征能力得到了发展。
【片段2】“棉花糖巴士”送外卖
随着游戏的继续开展,顾客们不再满足于棉花糖一个品种。天气渐热,顺应顾客需求几个店员开拓了新的业务——制作冰淇淋棉花糖。没想到,商品种类和顾客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商店人手的紧张,致使顾客出现焦急等待的情绪。针对这个情况,在游戏分享交流时,我引发幼儿讨论:“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依依提议:“在手机上买,或让快递员送外卖。”琳琳不赞同:“送外卖冰激凌棉花糖会化的。”滔滔建议道:“可以用保温袋,里面放冰块。端午节我们家买的粽子就是这样的包装。”在商讨中,孩子们生成了“送外卖”的游戏。
教师支持:我们联合家长,帮助幼儿了解外卖配送员的工作流程、职业语言等,我们也为孩子们准备了“骑行车”“外送帽”“奈雪、喜茶等品牌保温袋”等装备。
有了外卖配送员的加入,孩子们的游戏兴趣越发高涨,游戏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因为不了解“送外卖”的具体流程,过程中状况百出,甚至出现了外卖员不知道快递应该送给谁而乱送快递的现象。
教师支持:针对外卖员到底应该怎样送外卖的问题,教师建议幼儿一起通过阅读绘本《动物园的外卖》了解“送外卖”的流程。绘本的学习,很明确地告诉了幼儿外卖员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让他们终于知道怎样把外卖送到大家手中了。
凝凝告诉大家:“我妈妈经常在美团上面点外卖。外卖送来后,上面都会有一张订单,上面写着妈妈的名字和还有东西的名称。”依依问道:“订单怎么写?我们不会写名字呀……”奇奇提议道:“我们可以画出来,写上我们的学号。我在银泰创意城吃饭的时候,有一个机器人,它会说话,会介绍菜单还会送东西。我们让机器人送订单。”大家纷纷称赞这是一个好主意。之后,宁宁穿着机器人服装扮演服务员。他手里拿着一个框子,框子里装着菜单、笔和纸,只要看见人就会模仿机器人的声音问:“你要点外卖吗?欢迎点单。”顾客画好订单后,机器人将外卖单送往“棉花糖巴士”处。如果巴士上有符合订单要求的棉花糖,他们则直接打包,并在打包袋上贴上了订单;有时他们还会根据订单上绘制的图片现场制作,满足顾客的不同要求。打包和专属订制让巴士上的人越发忙碌起来。车外,骑手们戴上“建构区”的帽子,跨上“骑行车”,根据打包袋上面的学号开始送外卖了。
观察分析:对于外卖,孩子们并不陌生,经常接触,但他们接触到的往往就是“父母在手机上点”“外卖员送到家”两个情景。而“订单”如何到商家、到外卖员处、到顾客手中的流程对于他们而言,却是陌生的。对外卖了解不够、外卖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幼儿前期的游戏水平不高。针对幼儿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家长资源的支持、生活情景的观察、游戏材料的提供、相关绘本的学习等措施予以引导,帮助幼儿逐步克服了前期游戏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游戏过程中的交流沟通环节,幼儿将生活中见到的高科技产品“机器人”引入了游戏,既丰富了游戏情节,又使幼儿角色更加丰富,也让游戏变得越来越有趣。这样的游戏引发了幼儿更高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经验迁移、角色模仿、自主思考、前书写表征、问题解决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片段3】网红“棉花糖巴士”
游戏过程中,泽泽想送一个棉花糖给汐汐,“汐汐姐姐是我的邻居,她是大三班的小朋友。”亦亦问他:“大三班在哪里呀?”泽泽说:“就是在我们班楼上。三楼第一个教室就是的啦。”亦亦说:“你知道在哪里,可外卖员不一定知道呀。万一他迷路了怎么办?”泽泽说:“要是有导航就好了。可导航是需要手机的,我们又没有手机。”正当泽泽沮丧时,亦亦灵机一动:“那也可以用地图来画骑行导航呀。亦亦的提议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赞同,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说干就干,一起走遍了幼儿园所有班级,将各班的位置绘制成地图,在需要送外卖的地方标注上收件人的学号。外卖配送员收到地图后,按照地图指示找对应的班级、对应的学号进行准确投送。收到棉花糖的小朋友特别令人羡慕。经过楼上楼下一番奔波的外卖配送员纷纷表示:“原来送外卖这么辛苦,当外卖配送员真不容易!”不过外卖服务也打响了棉花糖巴士的名气。慢慢地,幼儿园里所有小朋友都知道园里开了个网红“棉花糖巴士”。他们经常过来“打卡”,场面热闹极了!
观察分析:当小小快递员按照地址准确地将外卖送到“顾客”在其他班的好朋友手里时,对孩子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有趣的快乐体验游戏,也是一份友爱的表达。对于教师来说,这是关注孩子当下生活经验,把握孩子能力发展的好契机。寻找不同班级的地理位置、同伴交流沟通、填写快递单等等环节,让孩子们的合作交往、方位认知、问题解决、运动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在这个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生活是生发游戏的源泉。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经验更是幼儿游戏的源泉。幼儿会联系自己的所看所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游戏主题内容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如:在楚河汉街上看到“棉花糖车”,引发“棉花糖巴士”的游戏主题;观察到棉花糖是软软的,引发了用“卫生纸、皱纹纸、棉花”等制作棉花糖的游戏材料;观察“网红店”火爆的原因,衍生了给巴士设计广告牌、装饰巴士等游戏行为。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获得社会性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游戏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2.经验是持续游戏的动力。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经验越浅显,游戏越容易中断,甚至“戛然而止”;幼儿的经验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水平也就越高,持续时间也会越长,游戏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问题棉花糖生意惨淡增加新品种“冰激凌棉花糖”,面临人手不够幼儿生活经验网红店装饰美观、店名特别、广告牌宣传手机下单,外卖员送外卖;冰激凌等冷冻食品有保温袋保存教师支持引导亲子观察“生意火爆”的网红店利用家长资源了解外卖工作流程、职业语言等;准备骑行车等外卖装备幼儿的解决办法确定新店名、设计广告牌、装饰棉花糖巴士增加“送外卖”的游戏内容;新增“冰块”“保温袋等游戏内容关键能力发展经验迁移能力多样化表征能力经验迁移能力角色模仿能力订单出现混乱现象引导幼儿讨论下单流程点外卖经验,订单上有顾客名和物品名生成“自制订单”游戏新玩法“棉花糖”巴士收不到订单外卖以家长资源收集“幼儿园科技节”自制机器人服饰了解银泰创意城中有机器人可以送餐生成“机器人”角色送菜单、送订单外卖员不清楚全园班级具体位置了解各班地理位置;绘制“外卖导航”图外卖员会利用“骑行导航”指路生成“全园送外卖”和“外卖导航”的新玩法自主思考能力前书写表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经验迁移能力角色模仿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合作能力
3.支持是深度游戏的鹰架。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首先,教师是一名观察者。当幼儿沉浸在游戏中自主协商、讨论、解决问题时,要关注幼儿自主探究的行为表现。通过观察,教师会欣喜地发现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建构者,他们具备的经验和知识足以支持其假设,形成合理、有效的行动方案,并且有能力检验与调整方案。因此,在幼儿自我构建的快乐游戏中,他们获得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发展。其次,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教师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所需,适时给予支持与帮助,引导幼儿不断挖掘潜能,深化游戏内容,跨越贴近发展区,获得游戏的快乐感、满足感。
专家点评(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敏)
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常指人类原本具有却没有被开发的能力。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令人向往。该案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整个游戏推进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采取一系列支持性的实施策略,注重幼儿已有经验的唤醒和内在潜能的激活,有效促进了幼儿潜能的开发,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案例在字里行间中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生活是生发游戏的源泉,经验是持续游戏的动力,支持是深度游戏的鹰架。本案例主要亮点如下:
1.发现源于生活的游戏,成为幼儿潜能开发的契机。该案例源于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交流碰撞:每天在幼儿园草坪上的“儿童巴士”玩各种各样游戏的小朋友,有一天凑到一起聊天。琳琳说:在楚河汉街上看见了一辆棉花糖车,可漂亮了。滔滔应和道:我也看到了,我还买了一个小鸭子棉花糖,甜甜的。瑞瑞当即提议:那我们把幼儿园的巴士变成棉花糖巴士,好吗?于是,基于幼儿兴趣生发的“棉花糖巴士”游戏,便这样拉开帷幕……幼儿向生活中学习,通过游戏再现生活场景,将“网红”“送外卖”“打卡”等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搬进游戏里,学习具有生活价值的内容。教师在发现幼儿开展源于生活的游戏时,及时给予鼓励支持,更是助推了幼儿内在潜能的开发和释放。
2.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成为幼儿潜能开发的基础。案例中,“棉花糖巴士”开业之初并未如想象中火爆,而是出现生意惨淡、几乎无人问津的状况。针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越殂代疱,而是采取了“闭上嘴、管住手”游戏支持策略,巧妙唤醒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以此作为其潜能开发的基础,使其学会自主协商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茶颜悦色”奶茶店、“百果园”水果店、“海底捞”火锅等店面,分析总结其生意火爆的原因。有了这些生活经验打底,幼儿开发了“送外卖”游戏,学会了运用地图指示标识准确送达外卖。伴随着游戏开展,幼儿不断克服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生活价值的问题。教师采取“睁大眼、竖起耳”的引导策略不断地唤醒幼儿已有经验,让他们在创造性地玩“真游戏”的过程中,潜能得到发挥和施展。
3.调动所有的资源支持,成为幼儿潜能开发的助力。角色扮演除了需要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也需要教师调动更多的资源为幼儿的游戏发展服务,助力幼儿潜能的进一步开发。案例中,有家长资源的支持,如家长在闲暇时间带幼儿参观各种小店,引导幼儿总结爆红店面的成功经验,助其学会迁移经验创新游戏玩法;有教师的支持,教师巧妙的问题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更清楚地发现问题所在,助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社会资源的支持,各种网红小店对孩子们的宽容接纳,也让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有了可以凭借的支持平台,助其形成合理有效的行动方案及检验调整策略。可以说,教师、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有机整合,全力助推了幼儿潜能的开发,使得整个游戏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幼儿更加乐此不疲。
注:原文为2022年武汉市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评选一等奖,指导专家为张敏(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扫描上面二维码即可观看游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