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与大肠杆菌病的诊治鉴别

2022-12-27 22:45王增辉山东省诸城市密州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兽疫环境卫生病羊

文│王增辉(山东省诸城市密州畜牧兽医站)

王洪亮(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近年来,我国羊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导致羊群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小反刍兽疫病就是严重威胁羊养殖业健康生产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羊的易感性最强,其感染率和致死率可达50%以上,发病严重的养殖场高达100%。我国将小反刍兽疫病归为一类重大动物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归为A类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羊群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引起的一类以羊群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对年龄较小的羔羊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与养殖场的饲养条件密切相关。羊群感染小反刍兽疫病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肠道炎症病变,临床症状与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非常相似,在诊断过程中容易混淆,导致不能有效地防控疫病,造成更大规模的流行,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饲养人员与相关兽医工作者应深入了解羊小反刍兽疫与大肠杆菌病的区别,以保证能更好地控制疫病,减少损失。

一、发病情况

某城市的一小型养殖场内共存栏42头羊只,养殖场主要采取放牧和舍饲养殖结合的方式,羊群可以自由采食青贮饲料,也会补食适量的精料,但该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差。2021年10月初,该养殖场内的羊群发生了急性传染病,病羊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及腹泻等情况。饲养人员发现病羊患病后并未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封锁,造成疫病的继续扩散,导致场内和附近一家养殖场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发病情况。羊只发病后,饲养人员曾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效果均不明显,此后该地区的养殖者将羊群发病情况报告给当地畜牧兽医站,以寻求帮助,经过兽医的诊断和深入分析后发现,该养殖场并未注射羊小反刍兽疫和大肠杆菌病疫苗,且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引种工作等。

二、流行特点

1.小反刍兽疫。该病是由羊只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引发的一类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非常快,致死率高,一旦养殖场内出现发病羊只,会快速地在整个羊群,甚至在附近的养殖场中传播。该病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在夏季和冬季等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发病率更高。该病主要对羊易感,任何年龄段的羊均可感染,但羔羊较成年羊更为易感,尤其是2~18月龄羊的感染率更高。该病通常会有4~6天的潜伏期,部分会在感染后2天内发病,部分可能10天后发病。病羊和隐性感染的羊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当健康羊与病羊直接接触或接触过被病毒污染的器具、饲料、饮水或周边场地环境后均可被感染。非疫区往往通过引入外来羊只而暴发该病。

2.大肠杆菌。该病主要是羊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任何年龄段的羊只均可感染,且该病的流行与养殖场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密不可分。如果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羊群营养供应不均衡,都非常容易导致羊群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降,造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加重,且不同年龄的羊只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其临床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以腹泻和败血症最为严重。

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该养殖场内的病羊多为突然发病,表现为采食停滞,体温升高至42℃左右。在发病初期可见病羊鼻腔有大量水样鼻液流出,随着病程发展,逐渐转化为黏稠的鼻液,同时病羊鼻腔还存在潮红出血现象。有的病羊会出现明显的眼睑部位水肿,呼吸困难,同时伴有显著的气喘症状,并呈腹式呼吸。也有个别病羊会出现眼角膜发炎等情况,并且会发生急性死亡。此外,除了上述症状外,病羊还有严重的腹泻症状,有的病羊会排出粥样腹泻物,有的病羊则为水样腹泻,并且在腹泻物中通常会混合肠道黏膜组织及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在出现腹泻症状后,病羊多由于大量脱水而出现机体发育不良、渐进性消瘦等情况,最终因脱水、衰竭而死。

2.病理变化。剖检患病羊可知,其呼吸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大部分病羊还会出现支气管炎和肺部病变,特别是支气管会出现严重的出血性水肿,病羊肺则会出现大面积充血和出血现象;在病羊腹腔中存在较多的黄色分泌物,并伴有较为严重的水肿和坏死,以及严重的糜烂。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肝和肾也有大量出血点,且肝呈现土黄色,肾表面有坏死灶存在。在病羊胃肠道内可见明显的条状出血,同时伴有圆形的坏死灶,肠壁出现明显的扩张,为半透明状,并且有大量肠道黏膜脱落情况。

四、紧急处理措施

经过兽医的综合诊断和疫病分析,初步怀疑该病为羊小反刍兽疫病,工作人员立即将疫病情况上报到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同时采取立即封锁隔离措施,严格划定疫区,并对患病羊只进行隔离。此后采集病羊血液进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羊小反刍兽疫病和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由于小反刍兽疫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烈性传染病,因此,确诊后,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对本场羊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疫区进行全面封锁管理,并对养殖场、饲养用具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杀,将病羊排泄物、剩余饲料等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随后,兽医对本地区养殖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羊群抗体水平,对周边易感羊群进行紧急接种。养殖场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结束后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每天至少消杀2次,待扑杀结束后需对本养殖场封锁45天,待环境取样无问题后才可解除封锁。

五、疫病防控手段

1.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对羊群健康生长十分重要,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加强圈舍和运动场地的消毒卫生工作,注意对羊圈内的各个角落进行彻底消毒,每周至少进行2~3次的消毒,2~3种消毒制剂轮换使用,以保证消毒效果。另外,还需定期清扫圈舍内的粪便和饲料残渣等废弃物,将清扫出的粪便进行发酵杀菌处理,防止为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条件,保持好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条件。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羊小反刍兽疫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养殖场内一旦发现病例应采取全部扑杀处理,不可进行诊治。因此,日常养殖过程中对该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其中,加强疫苗免疫是保护易感羊群的有效手段。养殖场应积极响应当地兽医主管部门的工作,对场内羊群进行羊小反刍兽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在羔羊初生后的1个月进行1次免疫接种,接种剂量为1毫升/头。在免疫结束后,应注意做好羊群抗体水平监测工作,对抗体水平较低的羊只及时补免。另外,养殖者必须要从正规的疫苗厂家购买疫苗,并保证疫苗在有效期内,且质量无任何问题等。

3.加强饲养管理和引种管理。首先,应为羊群提供均衡充足的营养物质,保证羊群的正常生长,可以在饲粮中添加适量的抗病毒和抗应激类药物,以提高羊群的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其次,加强对羊群的管理工作,密切关注羊群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给兽医相关部门。此外,养殖场还应加强引种管理,尽量保持“自繁自养”,若必须引种,则应做好流调工作,严禁从疫区引入,引入的羊只需经过35天的隔离饲养,检查无异常后方可进行混养。

4.防治措施。小反刍兽疫病主要采取疫苗免疫预防。对于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可选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最为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注重相应的对症治疗。

六、小结

综上所述,羊小反刍兽疫病是危害性严重的烈性疫病,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扑杀措施,发生小反刍兽疫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后,会给病羊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造成养殖场更大的损失。因此,养殖场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羊群疫苗免疫工作,制定合理的清洁消毒计划,控制好场内卫生,可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率。

猜你喜欢
兽疫环境卫生病羊
浅析肉羊瘤胃臌气的防控方法
城市环境卫生中的公厕管理问题研究
羊常见的腹泻性疾病与治疗措施
关于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
环境卫生
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与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报告
绒山羊尿结石的诊治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不可松懈
保持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