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惠萍镇文体中心 王丹旎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密切联系广大农村、城镇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惠萍镇以保障群众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调配资源,重建新建,全面推进镇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努力达到文化全覆盖,目前镇文体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15个行政村均新建或扩建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让百姓有平台、有舞台,更要让群众有活动、有表演。
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是指乡镇文化站舍场所无障碍,没有门槛地面向农民群众提供各种文化活动服务,公共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各种文化服务全部免费,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更深层次探索,使农民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开展的文化中获得更多福利。我们只有创新理念、增强魄力,抓住这一好时机,全面深入了解农民群众需要的精神文化要求,理清工作脉路,抓住工作重点,打造亮点项目,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中硬件设施建设,同时更要加强软件建设,从而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基层文化服务,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点赞。
基层文化站的免费开放首先要遵守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向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文明成果的结晶。群众文化就是要将文化活动送到基层,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赌、毒、邪教、封建迷信等社会现象,把党的惠民、爱民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通过群众自编自演的方式宣传出去,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因此文化站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政府部门的主导意识,作为免费开放工作应当为大众提供的首要文化服务。
基层文化站的免费开放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全覆盖地体现活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文化站提供的服务不一定要非常高端,而要从本地实际的情况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想看到的、最想加入的活动出发,了解群众想什么、欢迎什么,使基层文化站提供的各项服务真正落实到民之所需上,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
有的基层文化站交通不便捷,距离老百姓的家比较远,在往返的路上花去很多的时间,文化活动的时间就减少了。所以基层文化站的建设要以为群众着想为原则,要体现便捷性,提供的文艺活动要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盛宴”。站点的机制、服务项目、活动规划等,要合理安排、科学涉及、精心策划、提供项目和提供内容,应当要快捷、有效地展现在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近几年来,启东市惠萍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出台了不少重视和倾向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将公益性综合文化中心工作列入本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镇级文体中心、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已经异地新建,镇级文体中心建筑面积在4000平方米,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都不少于400平方米,集图书阅览、书画创作、运动健身、教育培训、展览展示、多功能演出大厅于一体,是百姓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完全能够匹配免费开放的需求。但是在现实的开放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日常管理水平不够,体现作用不明显,专职人员不到位,活动开展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乡政府是基层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当地的发展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量较大,工作范围很广,重点工作比较多,诸如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都是领导者的重点工作、政绩工程。而对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虽然近年来领导干部比以前重视,但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且考核指标占比少,领导能不做就不做,能拖则拖。加上目前乡镇财政经费紧张,活动经费有限,他们认为综合文化站工作的无形资产,无论怎样做都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的。
在职在岗编制少,大大限制了免费开放工作。现在许多镇(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大部分人身兼数职,兼职镇区(街道)其他工作,不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群众文化工作中,文化站活动开展的稳定性受到了制约,不能发挥基层文化站该有的作用。
相关文化艺术知识培训是所有文艺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换代快,乡镇文化站人员需要业务培训,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但近几年来对乡镇文化站人员的培训少之又少,更不要提对民间文艺爱好者的培训了。因此文化工作者知识的陈旧、理念的落伍,致使文化活动方式的简单、没有新意,远远不能达到农民群众喜欢的程度,文化站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不吸引农民群众的眼球,模式陈旧简单,群众参与人数少,群众的反馈较差。
惠萍镇综合文化站设置了图书馆分馆、电子阅览室、排练厅、书画室、棋艺室、器乐室、培训室以及多功能活动厅,无论是从基本功能还是硬件设施、软件要求上都能满足基层文化站的开展活动的基本要求。缺少专业人员,尤其是缺少相关设备设施的技术人员的维护管理,造成高档的设备不会使用,使用频率少,日常维护不及时。
面对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现状,为加快乡镇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以适应新的发展,真正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在乡村振兴、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惠萍镇人民政府要增加对乡镇文化站经费的预算,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入,还包括政策上的扶持。基层开展文化活动,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的筹集,资金投入是开展所有服务活动的基本保障,在站点正常开放过程中的设备采购、器材损耗、物业、业务培训等方方面面都要依赖政府的财力支持,规律总是文化活动开展的越多,政府的资金投入就越大。除了财政资金上的扶持,还需要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名人、民间艺人、知名企业自主创办文化,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做到活动开展有经费、扶持政策有保障。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需要一批知晓群文工作、乐于群文工作、安于群文事业的文艺干部队伍。要明确文化专职人员。不要出现文化工作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搞好对专职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积极主动工作。优化文化站人才配备机制。惠萍镇综合文化站可以吸引民间的各种协会、村居积极分子、民间艺人加入文化站,列为文化站的编外人员,为他们提供办公室,让他们带头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广场舞展示、腰鼓队、太极拳等日常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搞好“吸引”和“调整”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有特长的大学生,鼓励他们到乡镇文化站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使他们愿意去基层,留得住。加大强化现有乡镇文化工作者的力度,可以尝试提前退休、退居二线等分流办法,让乡镇文化工作者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
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必须贴近群众,要始终坚持“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宗旨,走出大而全的文化服务方式。只有关注基层生活、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扎根于基层,才能创新出符合群众实际生活的服务。不求“高大上”,但求“小精尖”,文化站要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积极组织开展一些适应节季时令、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引导群众自办广场舞、棋牌赛、运动会等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围绕春节、元宵等“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搜集创作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节目进行巡演等,使农民群众在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要带动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要将乡镇基层文化站打造成农村文化活动的总部,一方面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方面辅导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指导农民自娱自乐,提高免费开放的利用效果,真正让群众享受文化的乐趣。
基层综合文化站在免费开放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可以结合其他部门的区位优势,形成“文化+”的宣传文化阵地,深化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大力开展道德讲堂、惠萍好人、身边好党员等宣传教育活动。将民间艺人、积极分子聚集到文化站来,从观众到演员,让群众站到舞台中间,打造一支“拿得出、打得响”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提高服务农村文化的水平。可以聚集协会和民间的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跳自己喜欢的舞蹈,使群众自发性和政府引导性形成有益补充,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提炼本地特色的农村文化,充分挖掘各村的特色活动,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如惠萍镇的红色文化、灶花文化、果蔬栽培文化等进行合理的调配、科学的开发,形成特色文化。 吸引社会资源加入免费开放品牌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理解,企业有企业文化,学校有校园文化,社会力量支持文化团队的例子越来越多,要充分利用基层文化站这样的平台,以小做大,所以在打造免费开放品牌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社会资源参与其中的好处。
首先要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明确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的相关责任,立足本职,统筹推进,建立年度考核机制,要定期对基本文化站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检查考评。要积极创新对基层文化站的管理模式,严格内部管理制度,围绕运行方式、人员管理、设施使用等方面建章立制,促进良性运转,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建立激励制度,政府要有奖励政策,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优秀文化阵地、优秀活动案例、优秀文化人才评比表彰活动,以评推建,以建促优,奖励那些在文化各方各面的工作人员,激励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工作、专心研究,积极为综合文化站工作再作贡献。
几十年来,我们对乡镇综合文化站一直采取面面俱到、一碗水摆平的工作方法和指导方式,这在文化站建设初期是有效的,但是面临新形势下群文工作的态势,继续沿用这老一套已经不合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条件差的文化站,可以将文化站确定在靠近乡镇,将资源投放到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村民相对集中的区域。免费开放的内容可以在镇村干部重视,又有宽阔的活动场地、群众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试点,以强扶弱,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群众爱上文化,共享精神食粮。
人民群众成为免费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服务为了人民,服务依靠人民,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的过程中,要以“惠民利民便民”为原则,建立符合实际的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在基层生根发芽、结出硕果,满足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增强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总之,对于我国群众文化活动而言,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它是一个新课题,是一份责任,是一次转轨,更是一种机遇。惠萍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免费开放对于我们文化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必将迎来文化事业的一个崭新的春天,因此必须对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引起重视。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要把做好乡镇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工作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尽力尽责。惠萍镇综合文化站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也许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文化民生、寓教于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提供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使综合文化站更好地为镇区农民群众搭建求知、求乐、求艺的公共文化平台,让农民群众在五彩缤纷的文化活动中享受到日新月异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建设魅力东郊、打造实力惠萍提供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