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兴安盟委员会党校 王小鸽
社会治理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缺一不可,而且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对于实现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解决当前社会治理所面临的一些堵点痛点问题,为此加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中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十分重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逐渐进行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促使社会各界群体的利益格局也在不断发生调整和变革,同时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制共同体也逐渐被新的管理方式所取代,如街道办事处以及居委会等,同时单位人也不断变为社会人。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流动也愈发频繁,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也随之出现。农村土地征收在方法以及执行方面也有较多问题,部分群众的价值观念缺少正确的导向,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新的风险要素,就需要更加注重处理好社会治理中的秩序与活力的关系。但是新的社会秩序并不应该理解为是权力实施的结果,而是倡导人民群众服从法律、社会规范以及社会道德[1]。
互动论认为,社会本就是处于不断互动中的人类而构成的,社会建设也应当如此,而社会管理具浓厚的行政色彩特征,本就存在缺少互动过程的不足。社会互动属于必然的存在,社会结构、社会秩序乃至社会问题,都离不开互动,正是社会成员的互动,共同打造了文化以及社会秩序。但是当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出现了变化时,也会促使社会整体环境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政策也要重新进行调整。而社会治理的创新点就是承认和重视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提倡社会建设应该由以往单一的路径转变为双向渠道,即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互构,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体现社会成员的心声、想象力以及社会组织的活力。
众所周知,冲突与合作本就是反义词,同时也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大多关注冲突理论以及社会矛盾,反而忽视了合作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研究。而社会治理的提出,是对这种社会现实的一大反思,并注重和强调各个社会主体之间构成合作,借助互构来解决问题,以便实现共赢的目的。
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主体,以往由政府承担的管理职能则被分给其它的社会组织,这样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使得社会公共权力不再集中于政府,而是不断将管理权力转移给公民组织或者社区,这样一来,社会治理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政府、市场、志愿者等多方的作用,可以实现多重治理的目标,从而促使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最大化[2]。
随着社会结构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发展,使得社会流动也在不断加快,熟人社会中的联结被社会现代性所打断,人际关系也变得相对松散和陌生;同时生人世界的比重也随之加大,人与人之间的怀疑也多于信任,这种情况使得社会运行的防卫成本也随之增加。
为此,就需要对陌生人世界进行整合,并建立新的社会团结,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社会继续出现异常分化的情况。而社会治理,就是新的社会共同体。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之间本就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关系。社会治理通过协调国家权力体系以及社会组织体系之间的配合,来加强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以便保证公共服务、社会发展、风险管理、利益协调以及社会整合功能的实现。而社会工作可以借助专业服务,比如社会行政、个案或者社会政策等,来不断促进资源配置、稳定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功能的实现。可见,社会工作以及社会治理在功能上是十分契合的,从某个特殊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也可以理解为从专业的视角来促使社会治理功能的达成。
社会整体发展以及社会个体的安全,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科学应对,并加强对社会风险的有效管理。社会治理更加注重倡导多种行为主体参与治理和协商。而在此期间,社会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可以对社会矛盾进行协调,还能预防以及化解社会矛盾,从而提高社会治理效果。经过西方国家的实践和验证,已经证实社会工作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将工作对象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一部分,然后借助赋权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工作对象自己帮助自己,以便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样的工作理念可以始终贯穿在风险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出事前预防、事中引导以及事后安抚的重要效用[3]。
随着社会转型进度的加快,社会结构也不断进行调整,社会成员的个体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直接影响了传统政治权威在维持社会秩序的决定性。而社会治理也更加强调和重视社会多元主体共治,为此,要想保证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就需要构建合理的治理结构,而这离不开社会工作的参与。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社会工作可以起到链接和促进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个体互动的作用,同时借助社会服务、活动倡导以及资源协调等工作,将服务对象覆盖到个人、家庭及社区,以便促使形成社会参与网络,加快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促进社会良好运行。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开展,居民也逐渐实现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源于单位的福利和服务也逐渐隐退,单位所负责承担的社会服务也逐渐向社区转变。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不断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但是由于居委会工作的内容比较复杂,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再加上受到经费不足的影响,导致目前的社区服务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本就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通过联结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可以利用资源整合来解决弱势群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
社会工作可以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要文件,也愈发重视以及强调公众参与以及社会协同的重要性。
而社会工作在社会协同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同样重视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一直以来深受传统官本位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形成以及构建公民社会。为此,社会工作者就需要充分结合区域的发展背景和实际情况,深刻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注重引导和鼓励在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以及居民自治间构建良好的沟通以及互动关系[4]。
如以某区域的“社会+义工”联动模式为例,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第一,政府主导。社工岗位以及社会服务,全部由政府负责购买、开发;第二,社工以及义工资源的整合。该模式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促使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则可以为社工提供重要的辅助,实现社工与义工的整合,以便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其共同为社会发展而服务,进而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样的联动模式,可以促使社会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工作介入到社会治理中,要注重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有效作用。而社会工作在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以及重在治本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工作的主要价值理念就是助人自助,服务也十分专业,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能够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但是助人自助,绝对不是只为弱势群体提供物质方面的帮助,也同样重视心理方面的支持,可以帮助弱势群体树立信心,以便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发展中。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谈及到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重要性。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能够充分彰显社会工作的实际价值,同时社会工作也为社会组织提供了重要的动力,赋予了社会组织更多的活力,有利于促使政社分开及合作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我国发达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比较良好,而社会工作人才多在民办机构或者分支供职[5]。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进行处理,不断强化政社分开工作的力度,以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活力。但从我国社会工作现状来看,目前与社会工作有关的社会组织数量仍旧比较少,是很难满足社会工作需求的,而且公众对民间组织也没有产生正确的认知。而且民间组织的规模也比较小,影响力不大,也存在创新意识缺乏以及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为此,有关部门需要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有关内容,保证相关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借此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此外,社会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参与性,保证可以充分发挥出专业优势,以便有效提升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价值和效用。
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本就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彰显专业优势,为特定的人群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从而起到预防社会风险的目的,而且也能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化解矛盾。也正是由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所以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风险,这时候社会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民众的实际诉求,从专业的角度,对社会风险及有关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呼吁全社会,主张从根本上消除以及解决社会矛盾,而整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十分关键[6]。
将社会工作介入到社会治理中,可以构建完善的诉求表达机制、心理干预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以及权益保障机制。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以便保证人民群众的实际权益。如2019年张某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其专业为形象设计,但在考试期间,由于过于紧张,并没有顺利通过考试。后来被学校推荐做超市收银员,但是三个月后被辞退了,后来张某又做过服装专卖店营业员,然后就一直处于失业在家的状态。而张某是比较听话的,但母亲经常催促其找工作,导致张某对母亲也产生了反感,与父母的交流也日益减少,家庭气氛也十分紧张。张某本身的性格就是比较内向的,加上工作方面频繁受挫,导致其内心失调,出现了很强的自卑感,目前也长期在家,甚至几乎不出门,为此张某自身也十分苦恼。该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张某的思想观念、性格问题、就业技能以及家庭关系等,但实际上案主也就是张某本身是有解决问题的潜能的,所以社工应该注重帮助案主改变就业观,克服不良心理,借助社会资源不断地提升个人能力,帮助案主改善母女之间的关系,尽量帮助案主克服内向的性格,帮助张某迅速融入社会。整个工作流程中通过与案主交流、沟通、挖掘社会支持系统、为其提供参与实践机会等环节,在社会工作的支持和干预下,帮助案主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同时案主自身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切实提升了社会工作的有效性,为案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社会工作能够促使公共安全体系的完善。社会工作主要就是解决群众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矛盾,实现社会风险的有效规避,从而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的实际权益,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当然社会工作也能融入到司法以及社会矫正体系中,可以保证有关工作人员的社会回归。而社区矫正也是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但是其也有广义以及狭义之分,在目的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上也有不同[7]。
公共安全体系可以为社会工作有效介入社会治理提供重要的保障支持。同时公共安全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社会治理效果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也明显提升,已经正式成为社会治理以及社会创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现如今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十分重要,为此社会工作要利用这一契机,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从优化治理方式、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调动社会组织积极性以及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等方面入手,并加以创新,打造更加科学完善的社会工作模式,以便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有效作用,为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