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易达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张建香
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是现阶段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辅助进行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将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引入环境监测管理中,搭建管理信息系统,以此为工具,对环境监测工作行为、监测采样、监测数据、数据分析等进行管理与控制,加强对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管控。通过构建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1]。
环境监测就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环境实际变化情况、变化规律等进行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监测生态环境,统计环境变化数据。环境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督、控制、统计与分析等行为,精准判断自然环境中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环境质量问题、生态失衡等问题,分析环境污染程度。一般来说,环境监测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态指标。
环境监测管理就是指对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各项要素进行管理,包括:(1)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管理。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技术能力能够直接影响环境监测质量,若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各环境监测设备,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与丰富的操作经验,则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更高。因此,环境监测管理需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管理,提出对监测人员操作行为的规范要求,监控人员的操作方法与细节等。(2)环境监测设备。设备就是指环境监测过程中的仪器设备,通过安装不同的仪器设备,能够实现对自然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空气成分、水体成分、土壤质量等多方面内容的数据采集[2]。要想保证数据采集准确,就需要保证环境监测设备的运行性能稳定、设备质量良好、设备精度符合要求。因此,在环境监测开始之前,往往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以此确保其符合监测标准要求。(3)环境监测过程。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过程是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核心因素,只有保证监测过程科学合理、符合规范要求,才能够保证环境监测结果是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因此,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加强对过程的管理,全面控制环境监测的采样环境、采样方法、样品制备与处理、具体操作方法、数据分析与管理等[3]。
根据对环境监测管理内容的分析来看,环境监测的影响因素较多,且监测过程较为复杂,甚至会在后续数据分析与管理环节出现纰漏。工作人员引入信息系统,以科学技术展开对环境监测的管理,这对于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效率、控制监测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信息系统的运用有助于增强环境监测监管效果。环境监测以自然环境为主要监管对象。自然环境构成因素较多,其多样性直接决定了环境监测内容的广泛性。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监测的范围日益扩大,各地区各级环境监测站、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工作复杂度逐渐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规模逐年增加。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数据处理需求,存在费时费力、精准度较低、误差概率较大的问题,容易降低环境监测质量。此时借助环境监测管理系统,能进一步转变环境监测的数据采集方法、数据管理与分析逻辑,实现数据采集、归类、保存、分析、管理、呈现的一体化,有效改善以往方法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分析失误问题,进一步增强环境监测效果[4]。
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运用有助于增强环境预测的服务能力。环境预测是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借助环境监测数据,通过科学有效的环境预测,能够直观呈现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向、变化规律等,能够为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有效依据。在引入信息系统之后,环境预测所使用的数据皆是来自于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更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具有较强实效性的环境变化图示,加强环境预测的数据分析、预测分析等,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预测能力,为之后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服务。
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中运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辅助分析环境监测的需求,之后开始一系列的环境监测工作。现如今,信息系统已经在环境监测中运用了一段时间,且随着环境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系统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从目前的环境监测任务需求来看,监测管理的信息系统需要满足如下需求:(1)对污染源的远程监控需求。视频监控体系是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之一。近两年,视频监控体系的核心技术、设备不断更新,原本的视频采集设备更换为高清摄像机,其在系统中的数量占比已经超过了模拟系统;视频监控设备所对接的屏幕也从多个屏幕转变为大屏幕拼接的形式,体现出集成化、智能化的特点[5]。以视频监控体系作为污染源远程监控的主要手段,合理布设监测点。需要注意的是,监测点的布置会直接影响监测数据采集结果、影响监测客观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监测对象,比如:水土监测、空气监测等,充分考虑监测区域内的影响因素,合理布设监测点,保证视频采集的有效性。(2)数据分析与综合利用需求。在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大数据技术为核心技术,需要对海量、多元化、多类型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其中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一般来说,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分为:联动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异常分析法、演变分析法、分类分析法、特异群组分析法等,不同的分析法可以挖掘出具有不同价值的信息,充分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6]。
数据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运用信息系统的主要手段之一。数据管理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数据是环境监测的核心资源。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中数据的管理,具体包括:(1)数据准备。数据录入工作是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方法,在实际过程中,数据录入要全面、准确、实时。现如今,部分监测机构与监测站采用的数据准备方法仍然是人工录入,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以信息系统作为录入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数据错误,提高数据准备质量。(2)数据安全控制。数据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元素,准确的数据能够增强环境监测结果可靠性,达成质量控制目标;缺失的数据、错误的数据会降低环境监测质量。因此,在应用信息系统时,需要加强对数据安全性的管理,严格限制系统的访问权限,进行分级访问、分角色访问等,有效控制不同用户的访问范围与数据读取权限,从而保护数据安全,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数据被篡改的情况,辅助实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目标[7]。
质量控制是保证环境监测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也是采用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功能优势,深入到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中,辅助进行质量控制。要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对环境监测设备的质量控制;在实际过程中,有大量环境监测设备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比如:视频监控设备。因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监测网络前端的设备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漏洞、设备脆弱性风险等,结合接入层防护手段进行改善,从而避免出现前端监测设备被攻陷的问题,起到防范的作用,增强设备运行性能,实现质量控制目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中的实践作用,建议要积极引入新兴技术,以技术支持提升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力,从而满足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需求。实际过程中,环境监测可以采取现场监测的方法,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缓慢、循序渐进地推进监测过程,且这一过程较为漫长。对周期较长的环境监测进行管理,其需要覆盖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与全过程。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工作人员引入溯源技术,构建针对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溯源系统[8]。工作人员根据现场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将现场环境数据与实验室数据结合;同时采用远程视频、传感器监控等不同的手段收集环境变化信息,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将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形成相应的环境监测过程溯源管理框架,利用这一框架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报告等进行溯源监控,以此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数据源合理,实现质量控制目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中的实践作用,建议要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功能价值,根据不同环境监测的特点,合理分配监控任务,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过程,提高环境监测各个环节作业的规范性。在确立了全过程质量控制溯源系统之后,可以通过系统分配环境监测的任务,提升任务安排的合理性。在合理任务的驱动之下,各环节工作人员根据系统要求进行监测点布设、现场监测工作、实验室监测与分析,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在实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全程在全过程质量控制溯源系统的监控之下,通过系统端口互相交流、接受抽检。在发布与分配任务时,系统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根据系统所记录的人员操作记录进行评价,对不同人员的不同表现进行考核评价,以此督促工作人员规范操作、精准分析数据信息,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目的[9]。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中的作用,建议要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辅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增强质量管理与保证效果。现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各种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将大数据技术融入环境监测管理的信息系统中,能够起到补充全过程质量控制溯源系统的功能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监测站在监测平台中使用大数据技术收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数据资料,以此满足网络监测、气象信息采集、天气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等需求。工作人员可以将全程质控溯源系统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在环境监测设备与仪器上安装监控装备,同时监控现场监测中的样本采集过程。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已经获得的大数据,通过可视化呈现的方法将数据以图表、立体图示、动态演示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实现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质控目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中的作用,建议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功能持续获取监测数据,强制执行环境监管内容。在信息系统的辅助管理之下,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采用仪器设备实时采集自然环境中的变化数据,同时也可以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之后,在互联网的辅助之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数据内部规律,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隐患、数据不真实风险等,保证数据真实可靠,保证环境监测过程更加规范与安全[10]。
此外,还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定期分析监控设备、环境监测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运行性能安全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问题,及时更新、更换、维护设备,以此保证仪器设备的数据采集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境监测过程、监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优势,搭建管理信息系统,明确环节监测管理的质量控制要求,搭建结构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在今后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中,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环境监测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构建全过程监控的溯源系统,从数据采集环节入手,覆盖环境监测各个环节,全面获取真实、精准的数据资料,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之后,利用信息系统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构建溯源监测模型,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力度,为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