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色角度关注学情分析

2022-12-27 17:30重庆科技学院严勇
区域治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学情小康社会政治课

重庆科技学院 严勇

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教师精准分析学情,教学也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做好学情分析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一、学情分析的内涵

对于学情分析的内涵,目前还无一致共识。例如吴明军认为,学情分析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的分析和掌握,从而设定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想[1]。安桂清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学情分析做了探讨。课前的学情分析聚焦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智能偏好等;课中的学情分析重在收集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证据;课后的学情分析指向于学习结果,旨在为判断“学生最终学到了什么”提供信息,是教学反思与改进的依据[2]。赵振旗认为,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状态、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等。[3];李德杏、王蕾、赵健认为学情分析从教师与学生角度,主要包括学生知识结构、学生表现、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预测及应对方法。从班级整体角度,主要包括纪律、学风、课堂气氛、网络学习活跃度、实践动手能力等。[4]诸如此类的观点,不一而足。

总体来说,学情分析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学生自身特征,例如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广义,学生自身特征与学习过程如何展开,例如整合分析资料确定教学目标与设计学习过程、对学习状态的观察与总结。

二、思想政治课学情分析的个性特点

关于对学情分析的内涵,无论表述差异如何,都具有普遍性的特点,那么对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直接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以学定教”。因此,需对学情分析进行细化与具体化,更加明晰思想政治学科的特色,同时更加注重学情分析,有效地把两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学情分析。于此,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具有德育性质的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应侧重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程度。

(一)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意识性与政治性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根本观点和原则方法,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教材中的政治内容与思想意识及其相关。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需要大致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以及贡献、局限性,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及进步性、欺骗性。如果只是讲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学生根本不能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连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内容都记不住。再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科学理解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从文化奠基、开创以及历史发展联系去理解。以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明确深刻的认识,否则学生将会困惑与疑虑。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情分析,应注重学生对思想意识内容的了解状况。

(二)思想政治课的强烈时代性

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为无产阶级政党培养不同时期所需要人才的任务。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政治内容关系到社会热点、党的方针政策的内容,立足于学生生活,把理论观点阐述于生活主题中。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容,需要了解由最早小康概念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并入“四个全面”布局的演进过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以及当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明确在中华民族特有的小康底蕴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了40余年的奋斗历程,实现了总体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飞跃。这一飞跃蕴含着深层奥秘,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正确的战略决策、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将在这一基础上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它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贡献了减贫智慧[5]。再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内容,我们将提高开放水平,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我们将扩大合作空间,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同世界共享中国技术发展成果,坚持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金钥匙”,破解当前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的问题。深刻把握对其核心目标、区域合作架构以及经济全球化及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因此,思政课的学情分析,应注重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的了解程度。

(三)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整合性

以思想政治课程四年制本科的课程设置为例,包括4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理论观点集中凝练,做学情分析,需进一步拓展与阐述。

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道德及其变化发展”的内容,关于道德起源部分内容,可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道德的社会经济根源及其根本性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考察分析道德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科学揭示了原始社会道德的起源,恩格斯考察分析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道德及其基本特征,恩格斯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6]。通过纵横对比分析,无产阶级道德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原则,提倡大公无私,代表着人类道德发展的方向,没有本阶级的一己私利,因而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道德。

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从个人的理想信念延伸到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是一个系统、完备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刻的内涵,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共产主义为远大追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现实导向、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对人民忠诚为内在尺度、以注重团结为坚实基础。明确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内涵,以理论上的清醒树立起自觉认同,从而不断开辟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7]。否则,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情分析,应注重学生对内容整合性的了解程度。

(四)思想政治课的真理性与科学性

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钳制。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相处。

此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决定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实践的本质”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理论硕果,不断产生新的飞跃。1978年12月2日,国家领导人对那些为他起草中央工作会议讲稿的人说,“基本的要点是,必须承认自己落后,我们的很多做法都不对头,需要加以改变”[8]。对社会主义者来说,通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知道自己落后,承认自己很多做法都不对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要去反省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另一位国家领导人所尖锐指出的,不能解决问题,就是因为“没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没有马克思主义”。显然,这个“没有”不是着眼于文本,而是着眼于实践。有一些人尽管“专门贩卖马克思”,却把事业搞得一团糟,怎么能说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这位国家领导人深化了真理标准问题的理论意义,他说:“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9]就是说,自以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不行的,一切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因此,思想政治理课的学情分析,应注重学生对思政内容科学与真理的理解程度,从而针对性的由不知转为知,由不信转为信,由不行转为行的知、信、行的转化过程。

(五)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点和强大生命力所在。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10]。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曾指出:“各地高等学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11]。“从形式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各地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12]。大学生作为实践教育法实施的主体,只有强化他们的实践教育理念,才能够调动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情分析,应注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学情分析是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关系,共性,班级群体的知识经验起点、学习动机与方法、认知风格、情感态度等;个性,涉及到思政学科的思想意识性、时代性、内容整合性等。学情分析共性是一般与普遍,而学情分析独特性深化与补充学情分析。

相关链接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有:

(1)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研究需要---动机---行为的发展过程,揭示人的自身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

(2)研究普遍联系、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与教育对象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发展的关系,揭示、探索如何调节社会环境对教育对象的交叉立体作用,以及教育对象在受环境影响时的能动作用。

猜你喜欢
学情小康社会政治课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