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继网络直播后新媒体领域的后起之秀。根据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20年度大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8.72亿,月人均使用时长42.6小时。其中用户画像显示,抖音的用户中90后和00后占比为48.7%,而快手为48.6%。[1]由此可见,短视频的用户基数大,青年人是重要用户群体,并且知识性内容成为重要消费部分。短视频在攻占大学生思想的过程中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但也蕴藏着可能的负面作用。
“短视频是指时长在15分钟以内,适合移动状态和碎片时间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与网络在线视频相比,短视频更符合视频移动化、视频社交化趋势,应用场景更为丰富。与直播相比,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内容短,观看时长限制少。”[2]
短视频经历了起步—发展—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在发展初期,以美国为发源地,社交是其主要功能。而后“秒拍”和“微视”的出现成为中国移动视频发展的开端。这一时期无论是产品的功能还是内容质量都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而后随着短视频的技术进步与营销推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品的工具性性能和娱乐属性得以凸显,但存在内容单一化与泛娱乐化,用户粘性较差。当前,短视频发展进入提升时期,视频内容走向专业化和垂直化,多元产品出现,形成相对成熟的短视频盈利模式。但面对用户对更高的文化消费需求,短视频行业也在经历一次新的革命。短视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呈现出多样的产品,按照产品功能可以分为社交类短视频、工具型短视频和媒体型短视频。按照产品内容可以分为娱乐类短视频、新闻类短视频和垂直类短视频。而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最广泛的短视频平台有“抖音短视频”“快手”“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等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3]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进行交流互动,增强人们的爱国观念,培育爱国观念,形成爱国行为的活动。具体而言,爱国主义反映了人们对国家、民族以及社会关系的一种涵盖情感、意志、价值以及行为等一体的理论与主张,体现着人们对国家的深情认同感、强烈归属感以及高度自豪感。爱国主义是一项法律规范,宪法中爱祖国的要求以及维护祖国利益的义务都体现了其重要性。爱国主义也是一项政治原则,具体对公民对国家的政治态度、责任和义务都进行了强调。爱国主义还是一项道德规范,正确处理好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首先,从理论上看,短视频可以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48次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作为新兴的自媒体时代,短视频能够以多样的方式承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短视频还具备多样性、即时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具有冲击力强、覆盖面广等优势。与此同时,短视频下载和使用的便捷性使其可以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因而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
其次,从现实中看,一方面,大学生是短视频用户的重要群体,这就成为短视频助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短视频中体现出来较强的参与感和主体性,这也是短视频助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大学生不仅是短视频产品的享用者,同时也能够作为创作者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自我展示。
最后,从技术上看,大学生基本都有观看短视频的智能终端,这就提供了设备保障。除此之外,移动宽带的广覆盖和网速提升也给予了技术支持,为短视频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无论是在理论上、技术上还是现实生活中,短视频都具有助力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但短视频在新时代既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微渗透的有力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成果。
短视频的兴起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发展契机,其不同维度的特征对于新时代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具有独特作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自媒体时代应该全面了解、合理运用、主动参与短视频创作,牢牢占据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主导权。
短视频网络突破了储存空间的局限,挣脱了时间地点的束缚,具有相较于其他新兴媒介没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它的视频时间多控制在几分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融合起来,信息密度极大。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更加灵活地观看,而且能给予大学生极大的感官刺激。短视频不仅可以展示中国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以及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将国情与世界发展局势展现出来,这对于大学生了解国家历史与现实,丰富大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短视频呈现方式更加生动直观,借助可视化等技术使其可以具有更强大的冲击力,使大学生能够异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进行红色旅游,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
短视频平台实际上还是一个具有隐匿性的虚拟社交场域,大学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中隐藏自己的身份信息,以一个昵称进行各种虚拟社交活动。通过点赞、评论、转发、打赏等与创作者或其他观众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使得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展示、思想得到了呈现、情感也得到了表达。所以这就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突破了以往单方面传授的局限,大学生能够获得社交上的自我归属感,发挥了朋辈群体的独特作用,在过程中出现的非理性爱国思想也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短视频制作只需要借助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摆脱了设备、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势。这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运用短视频创造了条件。这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参与感与自我认同感都得到了发挥,增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方面,短视频能够零时差传播信息,这将帮助大学生第一时间掌握国家大事、社会热点与时事政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情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医护人员舍生忘死、迎难而上;年青一代不负重托,勇担使命的感人事迹,这都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传播范围,激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深化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借助智能算法的分析,短视频平台会根据用户的具体身份信息以及兴趣爱好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内容,这将扩大这种宣传爱国典型、弘扬重大民族节庆日的教育实践活动正面影响的持久力,深化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短视频在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既与短视频本身有关,也与大学生在特定年龄阶段的思想与心理特征有关。从根源上看,短视频作为一种产品背后遵循资本逻辑,谋求资本增殖是其根本指向。短视频对物质利益的追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相关作品的推广范围。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价值多元而又缺乏一定的网络媒介能力的时期,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不足。这都是短视频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挑战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短视频平台属于营利组织,其运营遵循的是商业逻辑,社会价值的实现不是其发展目标。一旦某一话题或者某一热点能够赚取眼球,获得流量进而变现,那么这种内容就会呈现井喷式出现并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而且短视频能将声音、文字、图片等元素汇聚起来进行信息传达。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被完全调动,直接性的感受带来的是冲击的快感,令其沉醉其中且欲罢不能。因而简单的、娱乐性强的、与众不同的短视频可能占有更多份额。实时传播也使得大学生不再处于远处的“旁观者”的地位,而更多地受近距离瞬间产生的直觉的支配。严肃的审视和客观的思考被生理的欢愉和感官的满足所俘虏,深度被压缩成平面,最终理性判断也完全臣服于感性。这就挤压了带有思想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和国史等主流思想意识内容的生存空间。
短视频的时长通常在五分钟之内,这就决定了其内容的有限性与角度的局限性。首先,对视频内容的完整性的破坏,一方面会造成大学生对信息的片面了解,甚至造成误读。其次,大学生也可能产生思维惰性,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判断。而对视频内容逻辑性的简化也会造成缺乏论证过程或结构不清晰等问题。再次,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进行无缝连接的视频推送,未知的下一条视频将成为上瘾的毒药,使得大学生沉浸在信息茧房中,无法对信息进行深度处理。这可能造成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不能形成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和判断,从而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从短视频的入口看,用户仅观看并不需要在平台留下任何个人信息,这也就意味着观看的绝对自由。如果参与互动则需要通过自己的某种社交账户进行登录,成为创作者则必须填写更多个人信息。这种主体的隐匿性使得整个短视频行业鱼龙混杂,其行为也具有不可控性。其次,人人都拥有参与短视频创作或互动的权利,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短视频的质量和水平,更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权威性。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虚无主义思潮、狭隘民族主义思潮以及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都可能趁虚而入,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最后,庞大的群体,多样的表达方式在实时传播的发酵下将给平台管理人员与网络监管部门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使得筛选和审核的难度大大提高,这都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带来了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影响下更加需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短视频既给传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也从不同的方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审慎分析,把握关键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从爱国主义教育主体来看,一方面,要转变教育理念,正确处理短视频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短视频更加重视用户的体验与参与感,这符合以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要求。同时,短视频还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感染力,这对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是一种补充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应无视其优势或夸大其缺点,而应当对其客观判断,利用其优势与传统爱国主义方式形成合力,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另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敢于并善于承担短视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使命。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更加主动的态度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地创作更具有亲和力的作品,以占领短视频这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在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网络舆情热点中,形成短视频空间全覆盖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从爱国主义教育客体即大学生来看,短视频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对外交流的一个更加自由便捷的新环境。但有些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极易受到良莠不齐的信息的负面影响,发表损害国家形象或抹黑民族英雄等言论;有些大学生沉浸在不良信息中,或网络围观,或恶意调侃,爱国责任感缺失;也有些大学生还以表达自由为借口传播不良价值信息,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这都需要大学生提升自律意识,增强自身鉴别力,自觉抵制错误腐朽视频。与此同时,大学生应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和媒介素养,面对不良信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大学生还可以利用短视频发出自己的时代声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视角为国家治理、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爱国主义教育的环体来看,短视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内容带来了相应冲击。这就需要从健全法律法规、制定行业规范以及加强各方监管等方面对短视频平台发展进行规范。2019年1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细则》,为规范短视频行业发展提供了依据。但为了促进短视频行业长久的良性发展,仍然需要多方配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首先,为了确保监管无死角,加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将监管的各个环节的职责落实到对应部门,防止出现低效率和低质量的“多头监管”仍不力的情况。同时,加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将这些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其次,从短视频行业来看,一方面,提高认证门槛,并且通过平台程序设置和人工巡查两条渠道对内容进行审查,并针对妨碍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为进行相应管理。另一方面,形成一种具有威慑力的行业规范有利于长足发展。最后,短视频平台应当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相应的行业组织,形成行业规范,提升整个短视频行业的整体水平。由此,政府事先确定网络直播的行为规范,网络直播平台自身进行过程的巡逻,行业组织负责事后的清扫,三者协同发力,进而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合理利用短视频使其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助手需要多元主体协作。爱国主义教育者主动教育培养,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网络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共同发挥短视频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