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易达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张建香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反映出环境的质量,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现阶段,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监测已经受到各界重视,有必要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证其工作效率,协调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如今,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但是环境情况却不容乐观。人们已经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现阶段,我国已经实施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但是在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监测质量问题,影响了质量管理效果,导致管理工作水平难以全面提升。实现系统的全面协调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此项工作主要是通过一些计算以及实验室方法,来控制环境的质量。需要从系统和全面协调开始做起,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环境监测的精准度,保证通过数据可以体现实际问题,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现阶段,我国现代化技术不断涌现,人们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工作范围以及项目不断延伸,已经有许多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环境监测工作具有几个明显特点:首先,该项工作具有动态性,工作过程属于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监测工作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此,需要保证环境监测以及环境质量变化的适应度,才可以进一步实现监测管理目标,最终提高监测管理水平。其次,该项工作具有目标性。进行该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环境管理工作的进度,获得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以反映真实的环境变化趋势,便于工作人员应用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有效保护环境。再次,该项工作具有整体性。众所周知,该项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泛,不仅包括样本采集、布点等工作,还包括试点监测以及数据处理的工作,为了保证工作效果,需要将各项工作相互结合,保证其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工作的全面性,进而保证工作的科学性。最后,该项工作具有层次性。落实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分层次进行,才可以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可以结合管理内容以及监测重点,将工作分成不同项目,以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效果,进而可以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在进行该项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时刻坚持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时刻坚持实用性原则,该原则指的是监测数据需要以实用性为主,保证监测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保证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需要坚持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其满足监测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检测机构的成本投入,保证经济效益。最后,需要坚持代表性原则,对于监测空间站而言,可以分布采集数据,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现阶段看,我国监测技术持续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应用的技术包括化学技术、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其中,物理和化学技术主要应用的方法有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生物技术可以反映出环境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通过相关信息可以判断环境的质量。
任何工作都需要制度的支持,如果工作制度建设不完善,容易影响质量监测的工作效果,导致实践操作受到不良影响。现阶段,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同时检测机构的工作逐渐完善,但是,监测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导致监测工作难以全面提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浪潮。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形式逐渐多样化,但是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限制,管理思想意识难以全面提升,导致其与管理形式不相匹配。此外,从业人员的入职门槛不高,难以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容易引发一些监测误差,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在新形势下,我国环境监测内容持续增多,对于这种情况,检测机构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程序文件,但是在编制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导致程序文件不具有可行性。同时,在运行过程中,相关工作处理不到位,比如宣传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等,这种情况导致管理人员不了解管理体系的实际含义和具体内容,难以明确自身职责。此外,有部分检测机构的体系构成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在人员、工作环境以及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时,难以结合体系文件进行优化,甚至有部分检测机构不愿主动研究体系问题,只有上级部门进行检查之前才可以草草修正。这种情况导致监测能力难以有效提升,使其发展受到限制。
对于我国部分发展较为落后的检测机构来说,由于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且没有将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发送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并且也没有办法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而且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所以可能没有办法实现多方位的监测,最终得出的信息数据不够完善和详细。同时还存在以下情况,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信息收集时,由于自身原因没有足够的耐心,而很多监测实验需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耐心而减少监测时间,导致监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受复杂环境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工作在实验室内的质控手段和实际现场监测时的情况有偏差,质量控制方法比较单一,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实际监测达不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各现场的状况存在一定差异性,暴露出了现场监测管控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能否得到可靠真实的监测数据影响较大。
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保证相关部门协调运行,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获取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可以将管理和技术相互结合,可以保证相关工作顺利进行。详细而言,可以将质量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的检测技术相互衔接,能够使管理工作更具制度化,同时,还可以全面发挥体系的效能,不断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独具特色的体系,保证体系适合自身发展。工作管理体系具有差异性,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结合本机构进行合理调整。《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必须充分征求实施部门的意见,经过反复磨合,将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及单位的职能分配有机融合以保证体系顺利实施。应该制定精细的质量管理计划,以促进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有效落实。这就需要环境监测机构结合其工作内容制定精细化的监测计划,比如,日常质量管理工作、能力验证工作和全程序质量控制工作等。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质量控制监测计划落实质量控制工作。与此同时,需要进行责任分工,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结合不同岗位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保证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严格进行监督工作。此外,可以积极组织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反馈,优化工作程序,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众所周知,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对于相关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率较高,所以,必须要重视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养护和检查,查看设备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设备质量和运行效果是否符合标准,在检查之后可以投入使用。
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和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是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开展的关键所在。监测质量管理应构建“最高管理者总负责,技术主管、质量主管负全责,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责,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框架,由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定期听取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总结并提出改进要求,定期检查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的执行情况,按照规定实施奖惩措施。
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而言,需要重视人力的作用,需要不断进行宣传教育,使工作人员意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防止其出现不良操作,可以定期开展宣传大会等,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引导工作人员时刻坚持防范风险的理念。
为了保证监测工作质量,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其技术水平。如今,环境监测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和标准不断涌现,对此,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具体而言,可以预先对工作人员进项岗前培训,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集中培训,不断传授该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能力,使其深入了解环境监测领域的知识和规范等内容,保证工作有效性。建立长远目标,制定长远的规划,逐渐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考察,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采样、检测不规范的工作人员应给予警告,对于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可给予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这样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此外,可以应用轮岗制度,以保证工作效率。
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测报告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反映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还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保证其制定环境保护策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体而言,在制定质量监测报告体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该重视规范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真实有效的质量监测报告。其次,需要重视实效性。应该及时记录环境监测期间的数据,同时,需要及时进行反馈。最后,需要保证普遍适应性。众所周知,环境监测工作是面向大众的,因此,需要结合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报道。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开展环境质量管理活动。各个环境检测机构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积极落实外部质量控制工作,将相关体系落实到位,并发挥其自身效能,保证相关技术措施的应用效果。除此之外,可以开展管理活动。内部质量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将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活动相互融合,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时代不断发展,对于环境保护领域而言,工作人员需要创新质量管理手段,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全过程监测质量。具体来说,现场采样时可配备执法记录仪,保留采样全过程影像资料,采样结束后应对样品进行封存。样品交接室、实验室安装摄像头,对样品交接和分析全过程进行监控,保存影像资料以便追溯,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结合视频资料进行追溯。建成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监测信息流转、处理、综合分析的效能,详细记录每个节点的流转时间,将仪器分析项目直接导入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跟踪排查,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众所周知,若想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保证其资金支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保障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一方面,购置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同时,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需要应用资金来购置各类标准样品,以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引入外部质量监督检查,主动要求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审核,还可以积极与兄弟检测机构进行合作,通过相互监督,便于发现自身质量管理薄弱之处,进而不断优化,不断提高管理质量。通过这种措施,可以解决一些内部审核发现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积极转变管理工作方式,积极引进新技术,在技术的支持作用下,可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以将新型技术贯穿用于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这两个部分,最终实现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协调发展。
现阶段,我国环境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完善,导致质量控制活动不能正常顺利进行。可以积极研究相关技术,对不同监测领域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结合平时工作不断完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总而言之,环境管理工作持续深化,环境监测的地位逐渐凸显。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生态文明的关键支撑。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制度建设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对此,相关人员需要直面问题,分析其根源,并实施有效的优化措施,以促进环境管理工作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