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泽,周亚楠
(1.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中共洪洞县委党校,山西 临汾 041600)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全人类和谐共生为价值旨趣,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国际视野,是中国构建新型全球化的战略举措。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已进行思考并作出预判。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阐明现代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历史由各民族相对独立发展走向全面的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趋势,解释世界历史转化的基本范式,为我们理解世界全球化趋势提供理论框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虽然从未直接使用“全球化”这一概念,但其从整体性视野出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考察。在全球化的视阈下提出“联合体思想”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早期全球化的认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思想溯源。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历史发展及其趋势,构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抽象思辨形式的基础上,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历史演进存在某种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思想,阐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党宣言》阐述到“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2]西方殖民者开辟新天地,为资产阶级发展提供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与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相辅相成。马克思肯定资产阶级的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将其看做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阶段,资产阶级市民社会虽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为金钱利益,但却也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释放出资产阶级本身的生产力量,蕴含着资本扩张的双重逻辑。一方面,资本扩张带来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挣脱封建旧社会的束缚,使各民族、国家联系日益紧密,强化了普遍交往。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马克思肯定了资本逻辑相对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肯定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强化各民族、国家内部的社会交往,也加剧各民族、国家的政治对立与斗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使得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日益对立。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直指资产阶级会与封建社会有相同的命运,“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2]在资产阶级全部生产力发挥的过程中周期性的商业危机、日益鲜明的阶级矛盾、霸权主义理念全球治理结构的失策已然预示着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今国际社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迫切要求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化治理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今阶段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营造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贡献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对《共产党宣言》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资本扩展的结果,是各民族、国家的内在联系逐步加强的过程,并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总趋势。资产阶级虽打破世界孤立的状况,在促进物质丰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但这种资本逻辑也表现出固有弊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必然导致生产力需挣脱资本的束缚历史必然性,并将资本统治推向必然灭亡的未来趋向。马克思的批判与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遮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2]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对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历史性超越,反对资本主义将世界看做是资本扩张的世界,主张在谋求本国发展中兼顾各国共同发展。秉持合作共赢、包容互惠的理念,反对零和博弈游戏,倡导全人类的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符合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共同体”概念发端于古希腊政治哲学,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多次通过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和异化理论的批判性考察,批判“虚假共同体”,揭示未来共同体的发展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主张以和平为基础,倡导全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增进全人类的福祉,追求世界各国在共同体中取得共同进步,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当代诠释。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虚假共同体的批判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理论基础上。在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为资本的关系,这种关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只能是虚假的联系,由虚假的联系所构成的共同体也是“虚假共同体”。《共产党宣言》中虽未直接指出资产阶级社会是虚假的共同体,但对资产阶级对人类本质异化展开深刻的批判,认为资产阶级从根本上并不是代表全体成员的利益,私有制必然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被迫出卖劳动力的工人被资本家无情剥削,无法得到自由和解放,它是以虚假共同体形式存在的。资产阶级“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2]伴随着商品经济与社会分工的深入,资产阶级社会剥夺自由人的自由意志,将人异化为追求金钱与利益的工具,工人通过劳动无法获得尊严与快乐,致使无产阶级日益与资产阶级对立起来,无产阶级需要从桎梏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资产阶级社会遏制个人个性自由的发挥,掩盖人的社会联系的真正关系,是虚假共同体的表现,人要想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须打破这种虚幻的共同体,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本质力量,并全面自由发挥个性驾驭这种力量,自由人联合体才会出现,才能构建全新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其价值追求是“自由人联合体”是“真正的共同体”。面对工人阶级悲惨命遭遇,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批判在资产阶级制度下剥夺人的天性与自由。无产阶级应建立起联合体,以革命的方式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将人们从“异化”与“虚假共同体”中解放出来,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就是以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角度,以增进全人类的福祉为目标,追求建立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障各个国家和民族权益的同时追求全人类的和谐共处,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含义,彰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的新型全球化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蕴含着对“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向往,促进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演变进度,描绘了向“真正的共同体”过渡的阶段蓝图,为向“自由人联合体”转变奠定基础,推动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仅是“自由人联合体”的阶段性体现,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现状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当前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暂时性。
《共产党宣言》不仅揭示了资本怎样开拓世界历史,逐步使世界成为有机整体,并且揭示了在资本的掩盖下资产阶级是怎样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治理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喊出了无产阶级政治口号,蕴含着马克思在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全球治理思想,资产阶级将资本带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就在全世界,共产党人必须支持一切反对压迫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资本作为全球资本主义联系工具,不仅造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更成为资本全球治理的有效工具。“生产力发达的资产阶级往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则只能从属于前者,那些‘被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民族则只好听命于前两者的使唤和奴役结果,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层级关系,或者说是多层次的全球治理关系。”[3]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本身充满了矛盾与对抗,《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资本扩张残酷性予以揭露,表现出对无产阶级悲惨遭遇的极大同情,工人想要摆脱被剥削、奴役的屈辱历史就应当积极的同资产阶级做斗争,当许多相同的独立的斗争汇合成的整体斗争,性质向阶级斗争演变,工人阶级的联合也越来越扩大,各国工人阶级共同斗争便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无产阶级政党也就孕育而生。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2]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站在资本主义推动形成的全球化基础上,推动工人解放运动的同时,推动世界继续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解放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无产阶级政党把握全球治理的话语权。
《共产党宣言》认为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加深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民族、各种之间的交流,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挑战。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全球治理思想,以世界视角看待人类解放运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正好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思想,打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的桎梏,是马克思全球治理思想中国化的时代回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遵循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指向,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理念范式,是推进世界秩序重构的中国表达。习近平曾明确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4]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秉持求同存异的全球治理观,将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张转化为多方共识,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声音,携手共同面对人类的未来,是对当前资本主义全球治理理念全面超越,将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加快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进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国方案,充分彰显了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中国智慧。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通过对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的生存状况的分析,阐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宗旨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得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便是推动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构想,是马克思所诉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性表达。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理论是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论的目标是人类解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无产阶级政党的目标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发展,一方面促进世界总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分工与普遍交往,摆脱人的孤立化,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展现的是人类的劳动能力的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凸显,人劳动能力也得到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人其他能力的发展。然而,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以资本和劳动的分离为前提,使得劳动与人的本质相藩篱,资本主义虽然促进人的能力的向着全面化发展,但是以资本家逐利的本性,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为目标,限制人能力的全面发挥,使人的能力走向片面。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人类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每个人才能自由自在地支配自己的能力,人的能力才能向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场域,为发挥人的本质力量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中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将造福中国人民,也将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正是立足于本国国情,着眼于世界发展大趋势所提出的,在差异中在谋求各国共同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改善人的生存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市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利于加快本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共建人类世界,有利于改善人的发展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发展目标,其战略构想是中国利益和与邻国的利益是在一个互利互惠的系统中共同发展和繁荣,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为人的发展创造丰富的条件与平台。最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化普遍交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加强交往,逐步形成共同体,共同体的历史才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倡导的全球化下,交往表现了“异化”,在此情形下交往也就出现,交往实际上也是一种“物的关系”,“因利而聚,利尽则散”,物化的社会关系成为束缚个人发展的枷锁,而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义而聚,义尽人不散”,遵循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促进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的大背景下,各国关系日益紧密,共同考验着人类面对重大公共危机的智慧。面对全球风险防控与危机的残酷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是光辉的,它以全新的视角勾勒出世界发展的终极愿景,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扬弃资产阶级发展逻辑的局限性,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新契机,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于塑造新型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上,中国终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