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全区边境线上分布着19 个旗市,这19 个旗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北部巩固边防、树立国门形象、维护民族团结、发展边境贸易和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边境人口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边境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的成本较高。三是家庭互助能力削弱,生产成本增加。四是边境文化交流略显被动,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为此,建议:
一、加大对草原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要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通过保护草原、改良草种、改善放牧方式、改良畜牧品种、生产安全可靠的深加工食品,帮助牧民增收,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二、国家层面增加公共服务成本投入。要解决当地财政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压力大的问题,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加大对边境地区的资金倾斜支持力度。同时,在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着重解决家庭用水靠车拉、草原道路不畅、移动通信网络未能全覆盖等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问题。
三、发展“集体互助组+边境贸易”经济模式。要以户为单位,成立集体互助小组,解决家庭互助能力削弱问题;要加大招商引资优惠力度,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边境贸易;要拓宽牧民就业创业渠道,增加经营性收益,推动边境贸易兴边富民。
四、主动加强边境文化交流。要增加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中蒙两国青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政府加强对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有效管理,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学校加强对蒙古族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青少年边境安全意识。
(内蒙古区委会提供)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江西视察,反复强调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近年来,江西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当前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短板:一是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够。三是行业专业人才不足。
为此,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凝聚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共识。要充分认识到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持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路径。
二、加大推广力度,加强绿色金融试点成果转化。一是深入总结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出来的经验成果,深入推进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以更大力度推广绿色金融资源、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形成全省各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二是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绿色金融学习培训机制,增强领导干部对绿色金融的理解力、运用力、执行力,推动绿色金融加速稳健发展。
三、服务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绿色金融资本市场。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广绿色信贷专属产品,综合运用投贷联动等方式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江西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和平台公司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推动绿色产业实现升级。
四、聚力人才服务,强化绿色金融智力支撑合力。一是要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等绿色金融专家智库深度合作,组建江西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专家库。二是要立足各类职业资格考级体制和绿色金融专业标准,创新建设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夯实人才基础,强化绿色金融智力支撑合力。
(江西省委会提供)
安宁河是雅砻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该区域生态安全地位十分重要,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安宁河流域历史欠账多,整体上属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亟须从省级层面采取更为切实有力的开发措施。
为此,建议:
一、制订“规划”。一是流域整体系统规划。二是生态发展统一规划。三是城乡建设协调规划。四是产业布局统筹规划。五是文旅医教超前规划。建议省发改委牵头、省级多部门协同,以新发展理念,按生态优先原则,从全流域生态化、资源化入手做好安宁河流域高标准系统规划。
二、构建“网络”。一是优美的生态水网。二是系统的防污管网。三是科学的综合路网。建议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以及交通运输厅齐抓共建,切实打破行政边界限制,突出生态功能区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理念,以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措施以及建设修复工程为抓手推进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
三、形成“体系”。一是循环经济体系。二是新型基建体系。三是文旅康养体系。发展严重滞后是安宁河流域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加快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破解区域根本问题的关键。建议在该区域的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文旅康养创新拓建几个方面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
四、营造“生态”。一是美好的自然生态。二是融合的人文生态。深化特色农业、特色矿产与文旅康养的融合,以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切实改善全区域生态环境:同时推进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并使之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加快确立阳光康养国际文旅品牌。
五、完善“政策”。一是完善科学的引导政策。二是完善强力的支持政策。三是完善统筹的协调政策。四是完善求实的服务政策。建议针对安宁河谷综合开发设置省级领导机构,并赋予省攀西办新的职责职能,以对安宁河流域综合开发形成完整、高效的政策支持。鉴于目前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特别行政区域矛盾特殊的现实,省级相关部门需因地制宜,制定更为特殊的政策。
(四川省委会提供)
种业是支撑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先导产业。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抓住种子这个“要害”,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这表明,现代种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杨凌作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着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任,在种业科技研发中必须实现更大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杨凌具备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的以下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杨凌农业育种历史悠久,其中农作物育种技术及品种创新能力优势明显,依托杨凌示范区发展旱区农作物种业具有区位优势,可有效促进种业科技在广大旱区转化推广;二是育种技术领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经历了六次更新换代,其中四次由杨凌主导;三是科研资源雄厚;四是产业优势集聚;五是交流合作活跃。
为此,建议:
一、支持杨凌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国家应明确杨凌旱区种业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支持杨凌建设旱区种业研发中心、种业展示交易中心、种业企业总部经济中心;支持杨凌示范区依托种子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支持杨凌示范区举办年度全国种业大会。
二、支持杨凌开展种业“放管服”改革试点。一是依托杨凌农业自贸区开展先行先试,将杨凌示范区打造成中国种业“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试验区。二是依托杨凌农业自贸区,探索农作物种子进出口审批、外商投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审批、外商种子生产经营审批、外商投资企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农作物种子进出口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等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三是建议赋予杨凌示范区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审定试验)主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