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长江小学 焦跃生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美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农村学校要统筹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充分挖掘课程中的美育资源,培植校园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引入社会和公益组织的师资资源,走一条适合的美育之路,不断提升农村学生的美育素养。
在现实中,很多农村小学音乐、美术等专业课程教学水平不高,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缺乏,学生课外书籍相对贫乏。农村学校的美育要立足这一现实,树立“教师自身就是美育资源、课堂教学就是美育的主战场、教材就是美育的重要抓手”的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发现教材里的美育资源。学科教学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并践行“每一节课都是美的赏析和创造过程”的理念,时时、处处实施美育。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要通过文章的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之美,通过对语言的解析让学生感知创造美的过程,通过对自然情景和人物形象的想象,引导学生把眼前的美景转化为心境的一部分,陶冶自我,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仪表、品德、情感、语言、书写等,以身示范,启迪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三化”教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阅读化、英语教学情境化),鼓励教师把学生身边的自然情境导入教学内容,以智慧的处理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中科学美、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农村学校要坚持不图“洋”,不图“大”,着重发掘校园和本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名人善举等美育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清河县纪洼小学和孙洼中心小学分别是由两位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学校将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教的照片资料,制成碑刻铭牌、主题文化墙,创设一种感恩教育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奉献与爱心之中,进而形成感恩社会、奋发进取的美好心灵。古迹、故事都是难得的美育资源,利用好农村周边有益的乡土资源,是发现更是传承,是学习更是弘扬。油坊中心小学位于京杭大运河河畔的油坊古镇,这里是中国近代盐业专卖制度的起源地,是京杭大运河河北段唯一的砖砌码头群,学校在校园文化中设置了运河故事、古镇、古迹等专题,制成校园文化展板,让学生在品味家乡历史的同时,感受家乡历史的厚重,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种独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
音乐、美术等专业师资缺乏是偏远农村小学的普遍现象。破解师资难题,是提升农村小学艺术教学水平的瓶颈问题。为此,学校应该更“心”换“脑”,积极对接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双师课堂”在网络云端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如,油坊中心小学在采用夏加儿美术、彩虹花晨读等通用课程的基础上,借助北京童年一课助学有限公司的平台,实现了燕山大学、安徽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等名校志愿者“一师对一班”网络支教。“网师”志愿者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为学生带来了高水平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资源,补齐了师资短板。特别是暑假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从线上来到线下,到学校开展夏令营活动,他们为油坊中心小学绘墙绘、设计校徽、做手工,将艺术教学延伸到课外活动,为农村的孩子补齐了艺术课程和艺术活动“短腿”。“互联网+”让农村的学生成为城市美育资源的享有者、受益者。在充分利用社会公益资源的同时,油坊中心小学调整工作思路,本着“不图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动员当地的退休模范教师贾宝珠、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董新芳、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曦阳掌太平拳传承人牛海山、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张广恒等爱心人士到校义务讲学,为学生开设了美术、书法、武术、葫芦丝等艺术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实现了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人人享有的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大量乡土艺术资源蕴含在乡村日常生活之中,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美,感受家乡的清风明月。例如,油坊中心小学一方面将周边的油坊村史馆、益庆和盐店、非遗一条街等公益场馆定为美育基地,搭建社会美育活动平台,另一方面立足学生兴趣,对学生进行农村传统艺术教育。学校发掘了剪纸这一文化资源,让学生从简单的纸刻十二生肖起步,逐渐剪制“两学一做”、建党百年、礼赞抗“疫”等时代作品,让传统艺术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学生在剪纸学习中逐渐学会了观察美、描绘美、勾勒美、创造美。
农村有大片农田、果园,学校可突破围墙的限制,在麦收、秋收时节引导学生参加农田劳动。在体验体力劳动的基础上,油坊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到农耕博物馆参观,认识传统农具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中国农耕文化的博大内涵,以劳育美。学校周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曦阳掌集力量美和运动美于一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屑画集色彩美、流线美与结构美于一身,学校让学生习练曦阳掌,制作木屑画。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现代化汽车生产流水线和城市规划馆,让学生亲眼见证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过程,激发学生立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致力实现中国梦的奋发之美,彰显出新时代少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大美。
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奠基工程。在这个注重“日常审美”和“生活美学”的新时代,偏远农村小学更应该充分实现因地制宜,利用传统乡土文化资源,推动和丰富校园环境的建设,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课程中融入乡土资源,在多元文化共生中引领乡风文明进校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高育人质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