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培养的现实困境和应对策略

2022-12-27 08:47
高教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领袖舆论身份

杨 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舆论在互联网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要求通过传播手段的创新来提高舆论的正面引导力和影响力[1]。当代大学生是被称之为“网络原住民”的一代,他们既是网络舆论的创造者,又是受影响者。他们之中有一群人被称之为“网络舆论领袖”,他们拥有超高的网络人气,他们在网络上的“发声”可以引发一大波大学生网民的追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掌握互联网战场主动权的重中之重。”[2]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引导和培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需要,对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声筒”的自媒体时代。国外学者保罗·沙夫(Paul Safe)在分析高校舆论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给人们社会交往带来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除了时间和空间对交往活动的限制。这也就决定了网络及其派生物自媒体,将成为未来世界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生活、娱乐、学习、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并且还将打破国别、文化和语言差异、时空等对人们社会交往的局限。他们在拓宽人类社会交往地域的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是自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言论的自由性、网络发声的匿名性、网络传播的高效性、网络交往的互动性、网络情绪的非理性、大学生网民的群体极化等现象,极易导致网络言论失真和失控现象[3]。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有一批大学生网民,他们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一般呼应者、话题扩散者、积极呼应者、舆论引导者等角色,他们能够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的行为,他们被称为“网络舆论领袖”[4]。自媒体时代为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他们活跃在大学生网络社群中,用他们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吸引了大批普通大学生网民的认同和追捧[5]。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逐渐成为了网络舆论传播的主要推手,在舆论的传播和引导过程中,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扮演着网络信息“把关人”“加工者”和校园网络舆论的“掌握者”“引导者”的身份[6]。

关于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舆论引导功能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认为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具有身份的可变性、言论的代表性、舆论的引领性、影响的广泛性的特点[5]。鉴于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多重角色和特点,高校应有意识培养大学生网络舆论中的意见领袖,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认知,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7]。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舆论引导者等工作人员应注重发掘和跟踪研究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群体,并与他们建立联系,使舆论领袖在日常舆情以及突发舆情事件中发挥正向引导作用[8]。在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过程中,高校的教育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知识基础,自媒体提供了途径,社会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他们的存在是高校教育、自媒体技术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共同体现,在“三全育人”和“网络思政”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相关人员需因时而变,因势而新,顺应网络传播的规律,改进工作方式,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9]。美国心理学家萨拉·凯拉尔的研究表明,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大约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得当,他们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育人的重要抓手,反之则可能给高校的舆情引导带来重大危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培育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作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培养困境

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发了社会,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群体的广泛关注,有关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引导、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不断涌现。笔者结合理论梳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培养还是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思维定势提升了培训难度

大部分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具有丰富的网络舆论发声经验和舆论引导基础,由此产生了网络舆论引导的思维定势和固化,在培训过程中难以从原来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例如在引导方式上,他们习惯性地将“引导”理解为“全面解释”,认为误会消除了舆论就自然平息了,但这种方式只适合少部分“问题导向”明显的现象,或者针对性强的舆论。对于大部分舆论而言这种直白的解释使得在舆论发展过程中缺少了一些暗示性的、潜在性的引导要素,失去了“引导”一词隐含的教育性、艺术性需要。此外,从实际情况来看,生硬的解释虽然解决了表面的问题,但对于问题背后人们的真实诉求和目的,难以彻底解决,最后可能会导致“舆论转向”,即由一个问题引发出其他问题。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角色矛盾

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大学生舆论的引导者,还是大学生网络舆情发展的“信息员”,是大学生的同伴群体。他们既需要服务大学生同伴群体的舆论引导,又要为高校和辅导员提供舆论信息,同时他们也有自我发展需求。不同身份之下有着不同的责任和行为规范,作为网络舆论领袖,他们需要在维持自己网络热度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网络言行的规范性;作为“信息员”,他们需要在扮演好网络舆论领袖的同时,从广泛的网络舆论信息中挑选出较为敏感的、有价值的舆论信息,并传递给相关负责的部门或者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他也有自身的学业发展需求、社交需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等,这些需求的实现需要他们花时间去学习,去不断提升自己。当上述所有角色聚集在同一个人身上时,他们很难摆脱某一种身份的规范和要求来沉浸到另一个身份角色的责任和义务之中,在角色重叠之下导致了角色认知混乱,进而出现了角色功能实现的不全面。特别是当同一事件涉及同一位网络舆论领袖的两种或多种不同身份,且出现了身份功能之间的交叉时,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在舆论引导时的立场尴尬。如果这种尴尬得不到缓解,一是会影响到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自身角色定位模糊,从而无法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二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自我成就感、自我价值感的实现。

(三)舆论引导中的群体极化风险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是指某一社会问题或热点事件在网络空间的传播过程中,网民的观点越来越极端化,最终产生极端言论和行为的网络现象[10]。 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但随着互联网的边界范围越来越大,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网络生活中的常态现象。正面的网络舆情可以引导大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负面的网络舆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及时的控制,在蝴蝶效应的催化之下,极易造成负面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进而导致极端言行的出现。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是群体极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控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超高人气和极具影响力的网络言论,使得普通大学生极易跟风。因此,如果他们的网络舆论引导得当,将为大学生网络社群的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和舆论,反之则会带来舆论危机。因此,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可以成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开展舆论引导的有力因素,但若引导不当,容易给舆论引导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至此,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双刃剑”特性凸显。

三、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认同

身份认同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塑造的、以自我为轴心展开并运转的对自我身份的确认[11]。即主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同化和吸收他人或事物来构建自身的身份、角色和个性的过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身份认同将影响到他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同,包括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角色、在高校舆论传播中的角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角色等。大学生对自身网络舆论领袖的身份认同,可以化解其在舆论引导过程中的身份冲突和角色矛盾,进而消除他们面对利益抉择时的尴尬处境。实际上,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也不过是成长中的大学生而已,他们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价值观不成熟,道德判断不全面,对自身身份认识的模糊等。虚拟网络环境之下,他们也容易出现自身角色认知的偏差,这也是导致负面网络舆论出现的原因之一。因此,强化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角色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对自身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身份认知,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富强繁荣的重任,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大使命。青年强则国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理应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提升他们作为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身份的成就感。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过程中,要及时对他们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给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以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领带来的积极作用,以此提升他们对自己在舆论引导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

(二)丰富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实践经验

在培育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提升理论培训的深度,更要拓宽他们的视野,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掌握处理各类舆论事件所应具备的常识,并且帮助他们将这种理论层面的学习转化到现实情境中,丰富舆论引导的实践经验。在实践经验培养方面,第一,发挥舆论案例的典型代表作用。通过对典型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发展、平息的全过程的展现,帮助他们熟悉网络舆论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节点中的注意事项,对舆论发生和传播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二,探寻舆论领袖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对自媒体平台中的舆论领袖的个人主页、言论、舆论引导方式的展示和分析,探索一名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成长过程,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学习他们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细节,例如网络语言表达范式,网络舆论引导特点等。第三,网络舆论领袖现场教学。邀请身边的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通过面对面经验交流,手把手教授等途径,让他们近距离感受网络舆论领袖的魅力。第四,情境演练。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在情境中实践舆论引导,感受舆论引导的全过程,适应在同一个事件中自身大学生身份和网络舆论领袖的身份转换。只有丰富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实践经验,才能让他们深刻感受舆论引导的实际场域,进而提升他们的舆论引导力。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引导艺术

在培育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他们对舆论的引导而非领导。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领导强调的是一种无条件的服从。而引导更强调在别人的指点和牵引下,被引导者的一种自我感知和感悟,能够透过事件本身获得一种符合主流文化的、积极价值观的一种自我的认知。当代大学生都是极具个性的群体,他们崇尚自由、平等、公正,他们不适合被“领导”。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引导”更加能够实现育人的目的,体现教育的意蕴美,实现被引导者的主动感知。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舆论引导都存在一般化、表面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要提升自身舆论引导的艺术性。首先,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包括一定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辨别力、数据分析方法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网络舆论领袖较为准确地定点、定位舆论的热点,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舆论发展的方向,还能让他们避开一些引导盲区,提升舆论引导的效度和精准度。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艺术。用符合当代大学生网络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和话语体系来表达观点,将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相结合,使自身的网络观点既有外在的形式美,又具备教育意蕴的内涵美;既能吸引到广大大学生的关注,又能实现对他们的思想引领;既能实现对大学生的舆论引领,又能培养自身的舆论引导力。再次,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艺术性的关键在于表达的艺术性和引导效果的艺术性,而核心还是在于舆论领袖自身的理论的深度、经验的广度、思想的高度,所以舆论领袖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提升知识的广度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深度。

(四)规范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管理

高校在有意识培养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同时,也要规范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管理。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身份具有一定可变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他们自身素质的退化,导致失去大量追随的粉丝;网络活跃度降低,失去了较高的网络影响力;网络言行失范,导致失去网络舆论领袖身份;新生入学、老生毕业的循环,而老生与新生之间的经验传递机制不健全,使得高校的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队伍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高校应该通过规范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管理与引导,探索出培养与引导经验和规律,从而形成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培养范式和管理机制。首先,应形成较为系统的培养模式,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持续改善这一模式,使其能够紧跟时代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需要。其次,注重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关注,避免他们出现负面网络舆论的引导,并且建立一套舆论预警机制,以预防突发的网络舆情。再次,强化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意识形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只有保证他们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才能确保这支队伍的正面性、积极性。此外,还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思想政治引领功能,扩大他们的正面引领效果,从而在高校大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文化。

猜你喜欢
领袖舆论身份
领袖风范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追寻领袖足迹 奋力追赶超越——学习《梁家河》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平民领袖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