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节目的“破圈”之路
——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为例

2022-12-27 05:35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0期
关键词:唐宫夜宴受众

王 婧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1 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节目的困境

1.1 传统媒体的主体色彩淡化

在融媒体发展浪潮中,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使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愈发难行。新媒体占据了大部分受众的注意力,短视频、网综节目的爆发式出现获得了大量受众的关注度。与之相比,传统媒体节目似乎变得黯然失色。短视频、网综的主题表达范围丰富,传播方式多元,观看时间随意,满足了当下人们的观看需求,而且其精简凝练的表达方式也更加符合当下受众快速的生活节奏。久而久之,不少大众对传统媒体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减少,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也因此会受到冲击,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1.2 泛娱乐化背景下节目话题、内容存在低俗现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快节奏的生活在改变着大众物质消费方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消费,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受众急需一种解压方式来减轻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其中,观看节目是大部分受众缓解压力的第一选择。但是,受众所处的地域、接受教育水平及审美能力有所差别,需求也各不相同,而一些节目制作人为了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节目效益,以低级、媚俗的娱乐内容来迎合部分受众,缺乏人文关怀。这种趋势扰乱了节目制作风向,以至于电视作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一些电视节目缺乏文化内涵,只是以流量话题来吸引观众眼球。

1.3 扁平化的内容创作

目前,许多地方媒体围绕弘扬传统文化进行节目内容创作,但是缺乏本土化特色与形式创新,只是浮于表面地将传统文化直接搬到荧幕上,创作者并未进行深度解读,导致该节目虽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实则依靠文化的外壳来传达枯燥、晦涩的节目内容。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难以感受到文化本该有的魅力,审美体验无法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会降低对该类型节目内容的收视期待,由此对媒体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1.4 缺乏互动的传播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收看方式,人们更加青睐于碎片化、移动化的传播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更全面具体的信息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一种收视习惯,这一现象在短视频平台上最为明显和普遍。这是因为短视频平台内容新奇,能够给大众带来更具视觉化、多元化的内容。与之相比,传统媒体似乎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另外,在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受众凭借网络渠道,就可以跨越时空在全球构建联系。在短视频App中,受众可以突破身份限制,搭建自己的社交圈,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价值取向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占据一定的主动权。而网络平台上的创作者也会对这些受众的评论和建议进行分析,结合受众的喜好来进行二次创作,这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极具互动性的网络平台深得大众青睐,其所传播的节目、信息、视频等以平台为传播载体与大众进行交流互动,无形中就增强了大众与创作者之间的黏性。而且,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讨论。网络平台在播出节目的同时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茶话会”,给观众一种“实时互动”的错觉,能够增强受众的黏性。而传统媒体的节目评论系统是独立于播放器之外的,受众反馈的渠道不似网络平台便捷,在观看节目内容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这一缺点成为受众分流的重要因素。

2 《唐宫夜宴》——河南卫视传统文化节目的“出彩之路”

河南卫视的“爆红”是在2021年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大火,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古色古香、极具历史风韵的特点瞬间让受众“梦回大唐”,也让这部作品在众多春晚节目中成功“出圈”,刷爆了朋友圈、微博、短视频平台。细细看来,其实《唐宫夜宴》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2.1 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相融,画面制作精良

现如今,5G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唐宫夜宴》合理运用5G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让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相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唐宫夜宴》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中发现中国底蕴。该节目运用5G与VR技术不仅可以使画面看起来精美优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唐朝“再现”在舞台中央,“繁荣盛世”活灵活现的亮相,使受众仿佛身临其境,真正领略到唐朝的历史底蕴。高新科技元素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带给受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2.2 打破古板晦涩,“解锁”传统文化节目创作新风格

谈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风格或是墨守成规,或是呆板沉闷,很少有节目能够像《唐宫夜宴》一样,在向受众传达历史文化的同时,节目风格还能如此灵动活泼、诙谐幽默。该作品没有过多的语言表达,舞蹈是这个作品的灵魂所在,结构大致可分为四段:“唐俑复活”“途中嬉闹”“水边整装”“夜宴演奏”。在四个场景中,唐小妹们会犯错、会偷懒、会开小差,这些被赋予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拉近了受众与节目的距离,受众在这些“唐俑”中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情感的纽带将受众与文物紧密牵连。通过这种表演,历史文化也褪去了自身的“高冷范儿”,变得更加接地气。舞蹈演员们时而端庄大气,时而灵动活泼,时而娇羞可爱,将唐朝少女的憨态可掬、温婉乖巧等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唐宫夜宴》整体风格既诙谐幽默又不失优雅大气。

2.3 合理设计造型、布景,给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造型、布景的设计对于一档节目来说至关重要,合理的造型设计会使节目的情节更贴切、人物更饱满、环境更真实。《唐宫夜宴》的成功“出圈”,除了作品自身的优秀基因,造型、布景的合理设计也是重要的因素。该作品最醒目的人物形象就是十四位体态丰腴、可爱俏皮的少女,她们是历史中复活的唐俑。为了真切还原其形象,她们画着“斜红”的妆容,身穿塞满海绵的连体衣,嘴里还含着棉花,还原了唐代女性的“丰腴美”。她们置身于繁华的街道,街道中的建筑布景极具唐朝风格,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这样的设计也让观众“梦回唐朝”,领略了唐朝的繁荣景象,获得了一种沉浸式体验。

2.4 跨屏联动传播,提升传播效果

在各类网络视听不断消解电视播出边界的当下,电视端输出早已不是传播的终点[2]。媒介融合的大潮下,移动媒体逐渐占据传播的主导地位,而很多大众也都是通过短视频App了解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对于一档节目而言,精良的内容固然是衡量节目品质优略的一把标尺,但好的传播效果与宣传策略是受众认识节目的必经之路。河南卫视以互联网为主要阵地,对《唐宫夜宴》进行传播,大部分受众对于节目《唐宫夜宴》的初步认识和观看都是在抖音平台上,其观看量、播放量、点赞量、评论量就是最好的证明。节目《唐宫夜宴》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就迅速成为众多用户讨论的话题,热度持久不下,由此可见受众对《唐宫夜宴》的认可度极高。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该节目精妙绝伦的内容输出,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碰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为受众打造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赢得了受众的喜爱;另一方面是该节目以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渠道,引起了较多人的关注,具有较高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简短凝练的节目片段瞬间席卷整个网络,观众在观看后会产生好奇心,想去了解整个节目内容,进而被节目优良的制作所震撼,这无疑是推动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可以看出,只有内容积极向上、符合主流价值观,节目形式新颖,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作品,才能获得观众认可。节目《唐宫夜宴》旨在利用科技元素以“场景活化”的演绎方式打破时空限制,在观众与传统历史文化之间建立起联系,以舞蹈表演的形式,探索唐朝历史的美学文化,从而将其蕴含的华夏文明底蕴、艺术魅力呈现给观众,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后来,河南卫视又相继推出了《洛神水赋》《龙门金刚》《鹤归来兮》等舞蹈节目,这些都是极具文化气息与艺术魅力的佳作。这样的表演不仅能够改变传统节目表演形式,而且能够激发年轻人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探索之心,使他们愿意主动去感受与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节目的“破圈”策略

3.1 内容为王:打造优质的节目内容

作为受众必不可少的精神娱乐元素,传统文化节目是最易获得高收视率的一类节目,人们对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的青睐与热情奠定了文化节目的受众基础。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节目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变革。新兴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成为传统媒体的“潜在威胁”。为了占有一席之地,当下许多节目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徒有华丽的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容上的文化意蕴,甚至还有一些节目不惜牺牲节目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价值来“哗众取宠”。长此以往,观众就会对这种节目形式产生审美疲劳,由粉丝转为路人,导致节目与观众之间的黏性弱化,最终使节目无法生存。因此,传统文化节目在注重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同时应把握内容走向,坚持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

3.2 形式创新:“技术+艺术”的融合表达

电视节目形态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随着技术的创新。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平台,一直敏锐地走在技术革新的前沿,以各种视听技术和艺术形态不断创新节目内容[3]。而且,歌舞、诗词、表演等表现形式有了全息投影、VR、5G技术的助力,被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例如,《唐宫夜宴》在表现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舞台式表演形式,“艺术+技术”的融合实现了表演场景的真实化,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受众犹如置身于唐朝,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不仅冲击着电视节目的传统商业模式,也助推其产业化转型提质增速[4]。因此,创作者可以应用先进技术,使传统文化节目将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进行场景化、通俗化演绎,让晦涩、神秘的古老文化跨越千年时空距离呈现在受众眼前,使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审美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作为艺术的一种门类,时代精神是传统文化节目创作的永恒动力,创作者将历史文化与新时代内涵结合,可以使节目在传播传统优良文化的同时极具现代化教育意义,优化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活化”伴随着受众的视听感观、文化认知和情感体验也会逐级深入[5]。

3.3 跨屏传播,符合受众收视习惯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媒体逐渐在传播中占据主导作用。文化市场需要大量精短的影像,为适应快餐文化欣赏要求,传统媒体平台需主动适应受众的收视习惯,借助新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用户广泛的特点,积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丰富传播渠道的同时发挥自身作为主流媒体的优势,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进行现代性的艺术再造与深加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独有的中国味道和东方神韵。青年群体作为当今社会的主力军,急需了解中国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与历史底蕴,所以传统文化节目应将优秀的文化内容与创意型表达形式相结合,让受众主动接收节目内容所蕴含的价值意义,树立新时代文化自信。另外,传统文化节目要避免以一些低俗的话题来获得流量与观众注意力,否则长期这样下去会让观众对节目失望,难以调动观众主动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传承与创新是推动电视艺术走向新高度的驱动力,在电视产业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电视文艺工作者要秉承着严谨的态度,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思路。除了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对表现形式进行创新,还要以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为创作目标,适应当下受众接收信息的新方式,增强节目与受众的黏性。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既要有对以往标准的传承,又要有富于时代气息的创新,要将新时代内涵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高雅与通俗、传承与创新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我国电视艺术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市场氛围。作为文化类节目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应肩负起传播优良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责任,引领正确的社会舆论风向,营造良好的艺术生产环境,以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唐宫夜宴受众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星之葬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夜宴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