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奇
(安徽省芜湖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
猪传染性肠胃炎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兽医临床上只能采用抗菌药物和补液手段进行治疗,预防出现继发感染,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病猪腹泻症状,且容易造成患病猪生长发育不良,使养殖周期变长,饲料利用率显著下降,降低治愈率,给能够为养殖户挽回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将中药和西药有效结合构建综合性的防治方案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可在短时间内缓和患病猪的腹泻症状,提高治愈率。
猪传染性肠胃炎是现代生猪养殖领域发生留存率相对较高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从当前的疾病发生流行现状来看,该种疾病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其中以冬春季节气候突然发生变化仔猪大量出生阶段具有极高的发生流行率。
从易感群体来讲,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对该种疾病的易感性都很强,其中最容易感染的是新生阶段的仔猪,尤其是7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感染率最高[1],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最为明显,其他类型的猪群感染该种疾病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相对较轻,但也会出现普遍的感染和传播现象。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病原猪排泄物、鼻腔分泌物向外排出病毒,同时也会通过污染饮用水、饲养管理用具实现病原的快速传播蔓延。该类病毒在生猪养殖场当中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感染范围十分较大,严重时会造成整个批次的猪全部发病。从危害严重程度来讲,新发病的养殖场大多呈现急性爆发性的流行态势,而老疫区大多数在仔猪大量出生之后会快速进入到一个发病高峰期,当度过生产高峰期之后,该病又会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
传染性肠胃炎传播速度快、致死率较高,能够导致新生仔严重的腹泻衰竭死亡,并且年龄较大的猪群还会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生长潜力受到严重影响。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爆发流行一般与养殖场的不科学养殖管理方式密切相关。从当前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流行现状来看,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高密度养殖模式之下,养殖环境很容易恶化,从而给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难题。有些养殖户在开展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做好科学的分群处理,不同年龄不同来源的猪群在同一个圈舍当中混合养殖,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
另外,由于养殖密度相对较大,猪群所排出的粪便会显著增加,如若不注重做好圈舍的有效清理工作,就会造成粪便在养殖圈舍当中大量堆积发酵,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到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同时高污染的环境也十分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进入冬春季节之后繁殖母猪会进入到生产高峰期,此阶段大量的仔猪出生[2]。由于不注重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卫生环境相对较差,圈舍温度忽高忽低,应激因素相对较多,仔猪出生之后不能够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差,一旦与多种应激因素频繁接触,就会造成传染性肠胃炎等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快速传播蔓延,威胁到猪群的健康生长。
传染性肠胃炎病毒能够在所有猪群当中快速传播蔓延,但随着猪年龄的逐渐增加,发病率和易感率会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其中成年猪群的感染率最低,而哺乳仔猪的发生流行率最高。一般情况下在患病猪的鼻腔、肠道、肺脏组织和气管黏膜表面都能够检查到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存在,有时患病猪口腔黏膜、肠系膜淋巴结也可以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随着猪群年龄的增加,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潜伏周期也会存在一定的变化。仔猪的潜伏周期最短,一般在1 ~2 d 就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而成年猪群的潜伏周期通常在3 ~5 d,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并不是很明显。14日龄以下的哺乳仔猪感染传染性肠胃炎病毒之后,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呕吐现象,在腹泻症状出现之前,患病猪体温可升高到39℃~40℃,最高可达41℃,随后突然出现腹泻,腹泻症状出现之后患病猪的高热症状会逐渐消退[3~4]。患病猪排出的腹泻物呈现水样或者糊状,在腹泻物当中会夹杂有大量的凝乳块,颜色呈现乳白色或者黄色,排出的粪便会散发出恶臭气味,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病猪机体逐渐衰退,死亡率升高,有时死亡率能够达到95%以上。
21日龄以上的哺乳仔猪发病率通常在10%以下,发病之后主要表现为排出灰褐色或者黄褐色的粪便,粪便喷射而出,呈现水样,部分患病猪会出现呕吐现象,一般在发病5 ~7 天之后,腹泻症状逐渐停止康复之后,大多数患病猪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不得不将其淘汰处理。
育肥阶段的猪群受到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感染之后,往往表现为采食量逐渐下降,排出的粪便颜色呈现灰褐色或者棕褐色,同时在粪便当中会夹杂有未消化的饲料,部分患病猪在发病期到10 d 之后突然出现呕吐现象,但整体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成年阶段的猪群感染病毒之后,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征,偶尔能够发现个别患病猪会出现轻微的腹泻症状,排出稀软的粪便。繁殖母猪由于频繁的和患病仔猪接触,也会造成病毒反复感染,此时患病猪的临床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体温升高,停止泌乳,乳汁品质逐渐下降,但造成的整体死亡率相对较低。
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进一步的解剖处理,能够发现大多数猪群身体较为消瘦,机体严重脱水。黏膜和结膜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绀现象,胃肠道部位会出现卡他性炎症病变。在胃内部会充满很多黄色夹杂有乳白色的凝乳块,胃黏膜充血明显,甚至会存在大量的出血斑块。肠壁显著充血,呈现半透明状,肠道当中会存在很多泡沫状白色夹杂有黄绿色的内容物,恶臭难闻,肠壁逐渐失去了弹性。
使用低倍显微镜对小肠黏膜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能够发现绒毛严重萎缩,逐渐变短,病情较为严重的表现为绒毛脱落,大量绒毛坏死,肠道上皮细胞黏膜的固有层表现为浆液性的渗出,细胞出现严重的变性。一般在开展疾病诊断过程中,结合患病猪的外在症状以及典型的病理特征,能够做出有效的诊断,但要想确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5]。
传染性肠胃炎病毒主要寄生在肠道当中,其中空肠、十二指肠病毒载量最高,可以采集空肠十二指肠的病灶以及黏膜组织,选择使用荧光抗体检测技术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先将病死猪的肠黏膜组织制作成病毒切片之后放置在玻璃膜片之上,选择使用丙酮进行全面的固定处理,固定30 min 之后滴加传染性肠胃炎荧光抗体,静置半小时之后使用磷酸盐缓冲稀释液进行全面漂洗处理,自然干燥15 min 之后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肠道上皮细胞当中会出现亮绿色的荧光病变,就可以判定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感染。
确诊为传染性肠胃炎感染之后,首先应将养殖场的患病猪单独隔离,并做好污染圈舍的有效清理和严格的卫生消毒,外来人员和车辆不能进入养殖场中,对圈舍进行封锁隔离,防止现有管理人员向其他猪舍窜动,防止病毒扩散蔓延。对猪舍开展全面的消毒,使用专用的消毒药物,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一次。
西医治疗主要是结合患病猪的外在症状预防继发感染,强化补液,使用高免血清或康复猪群的血清进行注射治疗,抑制病毒繁殖复制。为了缓解患病猪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的症状,患病猪可以口服补液盐,每次服用200 ~300 ml;为了预防出现继发感染,2 周龄以内的仔猪可以口服硫酸庆大霉素,使用剂量为40 000 IU/kg,每天服用2次,连续使用3 d 为一个疗程。对康复的猪群可以采集新鲜血液,分离得到血清之后让患病仔猪口服能够达到很好的预防成效。为了降低病毒对肠道的刺激,加速肠道黏膜的有效修复,可以在饮水当中添加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B 和维生素K,预防肠道黏膜出血。让患病猪口服矽碳银,每头猪使用5 g,每天1 次,连续使用3 d。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抑菌、消炎为主要治疗原则。可以选择薏苡仁20 g、玉兰皮30 g、炒扁豆20 g、茯苓22 g、党参20 g、陈皮25 g、黄连30 g、甘草15 g、蒲公英35 g、金银花35 g、连翘35 g,水煎煮,患病猪灌服,每天服用1 次,连续使用5 d。
一般按照上述措施进行为期3 ~5 d 的治疗,患病猪群的腹泻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会继续发病。
养殖户应做好养殖场的针对性管理,定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养殖场进行有效的清理,及时清除圈舍当中的粪便和各种污染物,保证养殖场干净整洁,卫生良好,为自主创造一个良好清洁的生产环境,减少细菌病毒的数量,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有效预防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生。
养殖户还应结合猪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搭配饲料,保障饲料配置合理,有效满足不同年龄猪群的生长发育所需。妊娠阶段的母猪在进入产房之前,养殖户应该对产房进行全面清理和严格的卫生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数量,保证仔猪出生后能够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在吃初乳之前可以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乳房和后期肢体进行全面消毒,预防病毒传播和入侵[6]。
在日常养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养殖现状、疫病的流行特征,科学制定消毒计划,并严格落实生产环节的认真消毒。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一般情况下,养殖户应该尽量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所有进入养殖场的车辆和人员都需要落实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严禁与养殖场无关人员进入到生产区域。
在生活区域向生产区域过渡方面,养殖户应在消毒区域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更换相应的服装,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安全之后,才能够进入到养殖场当中。调控好养殖密度,避免不同来源不同年龄的猪群在同一个圈舍当中混合养殖,要保障整个养殖环境彻底消毒。饲养管理用具、发病的猪舍也需要加强卫生消毒,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一次,对已经发病的猪舍污染物病死猪群应该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有效防范病毒的传播入侵
仔猪阶段对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易感性最强,所以为了有效预防仔猪阶段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传播流行,可以在母猪妊娠阶段提前进行疫苗免疫接种,这样仔猪出生之后就能够从乳汁当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养殖户可以在母猪产前30 ~40 d 和产前7 ~10 d 免疫接种一次传染性肠胃炎灭活疫苗,或接种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三联灭活苗,对疫病常发地区可以在仔猪出生时到15 d 结合抗体水平监测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接种。
伴随生猪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以传染性肠胃炎为代表的病毒性腹泻疾病在生猪养殖领域呈现爆发流行的态势。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能引发大批量的猪群发病死亡,对生猪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养殖户需掌握该病的流行特征,高度重视传染性肠胃炎的针对性防控,保证猪群能够健康生长发育,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