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
我宝贵的初中3年时光,是在离家10公里的镇中学度过的。那时对我而言,最为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是单车。
我的单车,是哥哥淘汰下来的。在我就读的这所镇中学里,单车可以说是人手一辆。为此,学校还专门搭建了车棚给学生们放单车,棚子斑驳的墙壁上贴着“×年×班”的字样。而单车的归置摆放也是由各自班级的值日生轮流负责。读初中时,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到车棚里值日,毕竟将这么多单车摆放整齐再锁上大铁链实在是件辛苦的差事,但我却很喜欢,看到这密密麻麻的单车被摆放整齐、一眼望不到头的场景,一股指挥千军万马的豪迈感油然而生。
我就读的中学是寄宿制学校,周一开学单车集体上锁后,要等到周末放假才有机会领到自己的单车。于是乎,在学校里待了整整五六天都没有机会外出的我们,一到周末总是难掩兴奋。每当周末这天学校的大铁门一拉开,浩浩荡荡的“单车大军”从校门口蜂拥而出,男生们急不可耐地发出“冲啊”的声音时,那壮观的场面,堪比钱塘江潮头从校门口奔涌而去。
浩浩荡荡的“单车大军”从校门口出发分成几股小分队,“主力军”要数与我同行的这一队伙伴,从校门口冲出就把宽阔的公路占据。身穿深蓝色肥大校服的我们踩着单车飞驰在路面上,就如同一抹泼洒入画的蓝色墨水,在灰色的水泥主干道快速晕染开来。
从学校到我家的这段路并非全是平坦的水泥路,还要经过一座高架桥。这座桥是为保护下面的铁路轨道而建的,全长将近800米,就像一道完美的拱形抛物线。这座桥,成了我们中学时代里最为鲜明的一道风景。
每次回家,一大群校友骑着单车来到这座桥下时都会暗暗吸足一口气,然后咬牙卖力骑车爬上最高点,再从最高点顺着桥面俯冲而下,这是我们最为惬意的时刻,只需松开双脚,任由风将校服吹得更加肥大,感受狂风从双耳呼呼吹过的畅快。我试过记录从高架桥上骑着单车冲下来,单车依靠惯性滑出的最远距离,足足有1000米!从高桥降落地面的紧张和刺激,令人难以忘怀。
同样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有和三两好友骑车上学的时光,可以在等人的间隙倚靠在单车上顺便背几个英语单词。我们的友情持续了整整3年,平平淡淡的,一如车轮划过潮湿的地面……
虽然上学的路上有好友相伴,但能时时刻刻陪伴自己走过这10公里路途的,始终只有这辆半旧的单车。每当我和同窗在最后一个路口分别之后,剩下的3公里路,只能由我獨自度过。
在这独自骑行的3公里,我有时会特地挑一条不怎么经常走的路去看看江面的风景,看看那些种在江边的树;有时还会默默地推着单车走一段路,只为看看江边的夕阳是如何坠落的;我还知道哪条路的某户人家院子里种着什么果树,什么颜色的花。这种探索带来的快乐,以及发现新鲜事物所带来的激动,让我得知平淡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未知的盲盒,里面藏着别样的热烈。
当然,拆开这些记忆的“盲盒”也并非全是欢呼拍掌的美好时光,也有遭遇单车故障的各种惨状。链子掉了是常事,只能在路边找根树枝想方设法把链子导回齿轮;有一回半路从单车上摔下来把手臂擦掉一大块皮,我咬牙坚持骑车回到家才消毒包扎;念初二时单车在半路爆胎,我一个人推着车带着一腔委屈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离学校500米的那家修车铺,最后赶到学校时校门已经落锁,只能让门卫大爷打电话给班主任……
如今,这段在单车上疾驰的中学岁月早已离我远去,偶尔在路上看到穿着校服的稚嫩少年骑着单车在路上飞驰,仍旧会想起陪伴自己3年的那辆单车,想起那些遥远的记忆里少年们骑着单车追着风、迎着光的美丽场景。
点点//摘自《中学生博览·青春派》2022年第8期,本刊有删节,大冰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