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 陆剑江 苏州大学数据资源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高校教育信息化已经步入2.0时代,围绕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成长陪伴成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方式和新目标。大学新生的入学工作,是大学生学业生涯开始的起点,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起点。传统的新生入学工作,以提供师生迎新服务为主,主要体现在将大学新生迎接进入校园内,所采用的信息化手段和方法,着力于提高新生入学线下工作开展的效率以及对师生的服务体验。随着迎新工作内涵的逐渐丰富和学生陪伴计划的不断实施,新生入学除了将新生迎接进入大学校园外,更多的应体现在逐渐帮助新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转变,使其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基于陪伴计划的大学新生入学数字化转型新模式。依托数据中台强大的数据汇聚共享等服务能力,以及智慧校园基础支撑中间件,新生陪伴入学新模式将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引入入学到校的前期阶段,通过数据感知新生、了解新生,通过新生入学安排时间轴、多维信息采集、第一/第二课堂特色展示、成长知识学习与测试等核心功能模块,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对新生加强引导和服务。同时,升级新生入学的现场报到流程,引入无感知的人脸识别报到方式,体现高校的人文关怀。对于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主管部门人员等,提供数据分析和反馈接口,便于他们快速了解新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入学服务,为更好的陪伴提供支撑。
基于成长陪伴计划的大学新生入学数字化模型架构如下页图所示。整个模型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基础支撑层、应用实现层和服务展现层。其中,应用实现层是整个数字化模型的核心,是成长陪伴业务的具体实现。
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数据中台和基础中间件是新生入学数字化模型的重要基础软件设施。依托数据中台,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支撑新生入学等跨部门数据和业务的快速集成和迭代,数据和服务的共享和复用更加容易,还具有较强的模块化能力和低耦合性。基础中间件一般包括组织架构、流程引擎、消息中心、身份认证和报表中心等,直接使用这些中间件,可以较好地支撑保障陪伴应用的实现,省去了重复开发和运维等工作。
应用实现层除了常规的新生到校现场报到相关功能外,着重实现了新生入学安排时间轴、多维信息采集、第一/第二课堂特色展示、成长知识学习与测试等成长陪伴功能模块。从而丰富新生入学工作的内涵,引导和服务新生从高中生成长为大学生这一关键时期,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的管理和培养。
服务展现层是成长陪伴新生入学的入口,包括新生入学服务门户(系统)和迎新服务网站两部分,分别基于电脑端Web浏览器、移动端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对高校的大学新生、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领导和新生家长等提供相对应的服务。
新生入学数字化模型架构
新生陪伴入学新模式将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引入入学到校的前期阶段,通过数据感知新生、了解新生,通过新生入学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安排时间轴、多维基础信息采集、第一/第二课堂特色展示、成长知识学习与测试等一系列与陪伴相关的功能模块,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对新生加强引导和服务。帮助新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转变,使其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成长为优秀的大学生。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大学新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到入学报到的时间段内,不再是纯粹的休假期,而是需要配合学校和所被录取学院完成线上线下的一些入学准备工作。例如,网上提前预定宿舍或预定宿舍具体的床位,参加大学英语入学线上考试定级,以及安全教育等。这些工作都需要通过统一的入口,通过入学安排时间轴模块,对新生按照不同的院部、专业等进行展示和提醒,以方便新生按时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
入学事项安排时间轴一般包括三个层级的内容,分别是学校安排、学院/学部安排和系/所/专业安排,每个层级的内容都由对应的管理员进行维护管理。时间轴按照自然日期先后排列、三个层级事项交叉显示的方式为入学新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学校事项一般为所有新生都需要准备的一些工作,如入学安全教育、财务缴费和信息填报等;院部事项和系所事项针对该培养单位的新生,一般是该培养单位所制订的具体的安排事项,如科研学习规划、学生会情况介绍等。
多维基础信息的填报收集,不仅是学校和院部系所全面了解新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新生重新认识、审视自己的重要过程。基础信息填报包括两部分:入学报到相关的基础信息和学习科研(如书院报名审核)相关的基础信息。
入学报到基础信息采集一般包括:
(1)新生基本信息,如身高体重、地址、家庭信息和近期照片等。
(2)入学基本信息,如生活用品预定、服装鞋子尺码等,服饰尺码一般用作入学军训装备参考。
(3)个性信息,如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便于学校业务部门、学院系所等有针对性地了解新生情况。学习科研信息一般包括获奖信息、特长爱好、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自述视频等。这些信息的填报,一方面是新生进行自我重塑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相关的科研学习机构(如实验室、书院、兴趣班)等进行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材料。
大学的行政、教学和科研等机构条线较多,一般各自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渠道与地址,缺乏统一的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不同维度的收集、整理和展示。在信息化时代,虽然个人检索和识别综合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还是很难完整准确地了解未来就读学校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最新的针对性信息和政策,如帮困助学、绿色通道、科学研究、IT服务等。为此,通过信息整合技术,从新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建设专门针对入学新生的校园“百事通”平台,除了展示基本的入学须知外,着重从学习科研(第一课堂)和社团组织(第二课堂)两个方面展示相关的信息给新生。
第一课堂的信息主要从院部系所的成就和资源等角度入手,帮助新生了解本部门的学习科研基本情况,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归属感。新生“百事通”平台具体收集和展示的内容包括院部系所的基本情况、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情况、教授专家信息(名师风采)、重要科研成果信息、品牌活动展示、毕业去向和杰出校友信息等。由学校指导、学生依据兴趣爱好组成的学生组织,是课堂之外的第二大育人载体,被称作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新生“百事通”平台还对全校所有的社团组织信息进行了整合展示,其中包括基本信息、获奖荣誉、活动内容等。第二课堂信息的发布展示,对于提高综合素质、引导适应社会、促进成才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长陪伴模型还特别设计了成长知识学习与测试模块。该模块以入学教育为主线,通过在线的学习和测试等方式,帮助新生更好地认识高校校园的学习生活。按照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学习课程分为必学、选学和推荐三类。必学内容一般为学校统一的入学教育和通识课程,如人身安全、财务安全、规章教育、图书借阅指南等;选学内容一般是大学生活中很大概率会需要的知识,如IT服务、评奖评优等;推荐内容一般根据新生基础信息填报中的兴趣特长爱好等信息,模型所自动推荐的学习内容,如学生会入会指南、志愿者服务指南等。
除了在线学习外,对于必学内容提供线上测试模块,并对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进行监督和记录。该类考试不是选拔性的,其主要目的是让新生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特别是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等方面尤其重要。新生可多次学习和参加考试,对于学习时间较少和考试成绩屡次不合格的新生,相关辅导员或班主任可以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指导,敦促其严肃对待。
入学到校报到现场管理是新生入学工作的集中体现点,虽然只有短短的1~2天,但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量巨大,除了保障支撑系统和现场各个环节外,对新生和新生家长提供良好的报到体验也十分重要。
由于新生的基本信息、书院报名录取、费用缴纳、宿舍预定和生活用品预定等大部分工作在前期线上已经完成,因此报到现场主要是进行到校信息确认和财务现场办理(绿色通道)等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效率,陪伴模型提供了扫码报到和人脸识别报到两种推荐的方式。一方面,新生通过预先安装的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现场扫码,即可获取相关信息,然后根据生成的凭证入住,并完成报到。另一方面,在严格的隐私保护前提下,新生也可以通过现场的无感知人脸识别设备完成报到过程,除了不需要主动扫码外,其他过程类似,不再复述。
新生的数据来源广泛,除了成长陪伴模型本身生成记录的之外,还包括招生办的新生基础数据、教务部门的学籍数据、信息化部门的IT相关数据(网络账号、校园卡等)、图书馆的借阅数据、财务部门的缴费数据、后勤部门的宿舍数据等。依托数据中台强大的数据集成和处理能力,完成对这些数据的同步采集、清洗、归类和展示等服务。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处理,生成面向新生的学习考试情况、兴趣爱好、职业愿景、缴费情况等不同维度的数据报表和数据分析报告,以及迎新现场的数据分析情况,并针对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各级领导进行实时(定时)的发布和推送,使各方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新生入学状况。
成长陪伴的大学新生入学数字化模型基于微服务架构(如Nginx)和校园基础软件中间件(如组织架构、数据中台、流程引擎和消息中心等)的Web技术开发实现,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部分包括新生入学服务平台和网站,平台提供了具体的与成长陪伴业务相关的各个功能模块,而网站则主要作为新生入学的总入口和前端的宣传展示之用;线下部分主要包括报到现场的人脸识别设备、实时大屏等硬件设备。
为了方便师生用户的使用,新生入学数字化模型实现除了支持常规的PC端浏览器外,还着重采用了基于OAuth2.0移动身份漫游的Html5技术,从而提供移动端APP和微信公众号上的服务。并搭建了PC端成长陪伴模型的学习和考试功能模块及移动端的成长陪伴功能模块。
该模式在笔者所在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基于陪伴计划的大学新生入学数字化实践,受到了广大新生、相关教师和领导的好评,体现了其较高的设计水准和实用价值,发挥了师生的主体作用、朋辈激励作用和社会力量促进作用,支撑了高校的“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身心陪伴下的学生自主管理、个体感知下的学生自我成长、需求导向下的学生个性发展”,对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当然,新生入学模型只是高校“成长陪伴”计划实施的第一步,面向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和学生陪伴计划,需要在融合多个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基础上,建设综合的陪伴支撑平台。对于未来的计划,笔者将基础性陪伴模块的大部分在线上进行。通过学生行为分析和预警,发现主动型陪伴需求,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从而构建引导型陪伴过程的数字化支撑。整体上达到“通过业务汇集数据、通过数据进一步发现和改进业务”的正向循环效果,从而助力于陪伴计划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