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软系统方法视角

2022-12-26 07:01张晶晶杨春霞李泽霞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概念模型光源指标体系

张晶晶,杨春霞,李 玥,李泽霞

(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北京 100190;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49;4.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1 问题提出

大科学装置是指需要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以实现重要科技为目标的大型科研装置,作为国家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大科学装置在促进学科进步,推动技术创新,保障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但是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营成本巨大,这使得政府及有关部门并不总是有能力或有意愿承担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建设费用[1],决策者更多地开始关注大科学装置的运行表现。同时,大科学装置运行过程复杂,有关管理者、技术研究人员也迫切需要了解大科学装置的运行情况,以对未来的管理规划及研究工作进行调整和完善。因此,对大科学装置的运行表现开展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装置评价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大科学装置作为包含有大量社会、经济及人为活动因素的复杂系统,要构建出能够系统评价装置运行表现的指标体系,有必要对装置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各项要素及行为进行明确,明晰各行为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本文提出运用软系统方法(soft systems methodology,SSM)[2]来构建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体系,该方法是通过对大科学装置所面临的复杂情境进行逐层分析,以理清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贴合大科学装置运行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可为大科学装置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2 国内外大科学装置评价指标构建研究进展

现有学者研究中,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的构建通常是在综述已有指标的基础上,围绕大科学装置推动科学、经济发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直接的选取设计,因而通常可根据效益的不同分为科技效益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由于大科学装置所产生的科学数据相对容易获取,科技效益指标的使用更为广泛,如杜澄等[3]提出的论文产出、专利产出、获奖情况等指标;部分研究引入了科学计量指标,将影响因子、即时性指数、研究主题分布、主题信息熵、合作机构网络密度等指标用于装置运行评价[4-6],除了从科学技术进步角度构建的相关指标,还有一系列反映大科学装置能力培养表现的指标,如人才储备量、职业发展情况等[7-8]。经济效益指标则主要结合装置的运营数据进行设计,常见指标如运行费用[9]、税前纯益率、固定资产等[9-10],也有部分研究注意到装置运行在优化当地就业结构及经济结构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就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等指标[11-12]。

近年来,各国际组织也开始制定装置评估框架以推动装置的发展建设,这类指标体系是由国际组织成立专门的专家小组进行构建。不同于学者以产生效益为导向的指标设计思路,国际组织的指标框架考虑了装置“投入—活动—产出—影响”这一逻辑过程,基于装置运行的各个环节及对应目标开展设计工作,代表性的装置评价指标框架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基础设施影响评估框架》、欧洲科研基础设施战略论坛的《研究基础设施绩效监测》以及多瑙河跨国项目的《研究性基础设施实用监测指南》等[13-15]。这些指标框架包含的指标数量往往较多,指标间逻辑关系相对清晰,但整体上均是以结果性指标为主,鲜有反映装置运行投入、运行过程情况的指标,此外,这类指标框架更为注重对于不同类型大科学装置的普适性,由于不同装置在运行目标、运行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际的装置运行评价中往往会存在可行性低、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已有大量学者及国际组织对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但是,由于前者通常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指标构建,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专家意见,缺乏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各行为活动的梳理,所构建的指标内部逻辑关系模糊;而后者作为适用于所有大科学装置的指标框架,虽然指标整体的逻辑性、科学性更强,但其与具体装置运行情况的贴合性较低,缺乏对装置运行投入及中间过程的考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发挥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对决策管理方面的参考作用,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兼顾指标的逻辑性、科学性、贴合性及全面性,本文提出应用软系统方法进行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 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步骤

3.1 软系统方法介绍

软系统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的、组织化的情境和问题,是一种运用系统思考以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定性研究方法,其自1981年由英国学者Checkland[16]教授提出以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商业、物流等众多研究领域。

软系统方法的分析过程如图1 所示,由7 个步骤顺次构成,步骤1、2、5、6、7 属于现实世界活动,而步骤3、4 属于系统思考活动。其中步骤1、2 强调对所分析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与描述,步骤3、4是在了解和掌握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构建系统活动的根定义(root definition,RD)和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CM),步骤5 是概念模型与现实问题情境进行比较的一个过程,发现模型与现实的不同之处,步骤6 则是在步骤5 的基础上针对系统形成一个系统期待、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评估指标,并最终将这一方案或指标付诸实践以改善现状。如若对改善后的现状仍不满意,则可重复步骤1 ~步骤7(图中在步骤7 ~步骤1 之间以虚线表示),直至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图1 软系统方法分析过程

软系统方法分析过程的核心环节是构建根定义及概念模型[17]。其中,根定义是对系统的描述,通过顾客(customer)、执行者(actor)、转化过程(transformation)、世界观(weltanschauung)、所有者(owner)、环境限制(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这6 个要素(称为“CATWOE”,要素定义见表1)将现实系统抽象为“概念性”系统,回答了“系统是什么?(P)”,“系统如何做?(Q)”以及“系统为何做(R)”三个问题。因此,根定义通常遵循“系统P通过方法Q以达到目的R”这一表述范式。概念模型则是在明确根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的,其是由一组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行为集合构成,是对方法Q的进一步描述。同时,部分具体行为又可进一步作为新的根定义进行下一级概念模型的构建,直至最终获得一个详细的概念模型。

表1 CATWOE 要素定义

3.2 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的构建步骤

基于软系统方法,本研究提出的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的构建步骤如图2 所示。

图2 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的构建步骤

由图2 可见:

(1)通过和大科学装置相关方进行讨论,明确大科学装置运行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过程,厘清大科学装置这一系统的CATWOE 要素,构建大科学装置的顶层根定义,并基于此,经过与相关方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符合大科学装置运行流程的顶层概念模型。

(2)鉴于顶层概念模型中部分行为过程的概念相对模糊,部分行为的相关方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与大科学装置相关方进行讨论以对顶层概念模型中的行为进行扩展分解,形成下一级的根定义和概念模型,具体构建方法同1。

(3)如若下一级概念模型中仍存在概念较为宽泛的行为,则重复2 直至所有行为均得到充分扩展。

(4)基于建立的概念模型,综合考虑各大科学装置的现实运行情况,最终构建出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5)尽管同一行为活动下的指标考察的是装置运行中的同一行为活动,但其对应评估的可能是装置运行中的不同维度(如管理、服务、性能等),且同一指标可能来源于多个行为活动,因而还需对4 中构建的指标根据评价的不同维度进行分类以明晰研究的评价维度。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概念模型中的各行为活动并非完全等同于现实情况下的大科学装置运行流程,而是经过装置相关方认同的,逻辑上可满足装置运行系统各层根定义的行为,换言之是经过适当抽象简化的行为集合。第二,上述步骤并非旨在构建出能泛用于所有类型装置运行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于不同类型的大科学装置差异性较大,为实现对具体某一类型装置的有效评价,需要在实际研究中针对某一具体类型的装置进行系统分析以构建出适合该类型装置的运行评价指标。

相较于现有常用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本研究引入软系统方法进行指标构建具有诸多优势:第一,保障了指标体系的逻辑科学性,软系统方法将专家意见贯穿于指标构建全过程,通过逐步逐层分析方式对装置运行流程进行梳理,使得所构建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得到明确。第二,保障了指标体系的灵活性,软系统方法提供的是对复杂问题的系统分析思路,其分析内容可根据被分析对象灵活设计,以使指标体系紧密贴合不同类型装置的运行特点。第三,保障了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指导性,软系统方法中构建的逻辑模型展示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关键行为,并将这些行为及对应目标相互关联起来,这使得基于该方法设计出的评价指标涵盖了系统全过程,指标更具参考性,有助于系统的相关人员根据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对系统做进一步的改进。

4 同步辐射光源运行评价指标构建

同步辐射光源作为公共实验装置发展于20 世纪70年代,目前全世界处于运行状态的光源已超过50个,而我国也先后在北京、合肥、上海建成三大光源,为物理、医学、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等领域的学科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同步辐射光源的理论技术与运行流程均相对完善,因此,本文选取该类型装置展开实证研究,遵循上述的主要步骤,应用软系统方法构建同步辐射光源的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4.1 顶层根定义和概念模型

在构建同步辐射光源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前,研究首先选取了部分同步辐射光源的相关方,包括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及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有关工作人员及研究用户,通过对该类人群开展调研访谈,明晰光源的基本概况及运行流程,了解指标设计的有关建议,进而推动整体的运行评价指标构建。

在深入访谈中,同步辐射光源工作人员认为:为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支撑是同步辐射光源的基本定位,装置通过为科研用户提供服务以促进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作为受国家支持的应用型公共实验设施,同步辐射光源承担着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责任,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以上陈述包含了同步辐射光源根定义中三个问题的答案,即装置做什么(P),装置如何做(Q)以及装置为何做(R)。在该陈述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与光源相关者反复讨论,明确了同步辐射光源的运行目标应为推动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构建出光源的顶层根定义如图3 及下文所示。

图3 同步辐射光源的顶层根定义

根定义1:同步辐射光源是受国家支持的应用型公共实验设施(P),通过为科研用户提供服务促进科研成果产出(Q)以推动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R)。

由图3 可见,其六要素(CATWOE)可以表述为如下:

(1)顾客:同步辐射光源用户,包含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同步辐射光源用户特指研究对象为同步辐射光源或依托同步辐射光源进行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这类人群是同步辐射光源运行的直接受益者,从光源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同时部分优秀的科研人员凭借其有关科研成果获得各类学术奖项,进一步提升个人学术影响力,这其中就包括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其主要成果是依托美国先进光子源、欧洲同步辐射光源等同步辐射装置获得的;包信和院士研究团队依托上海光源开展的“纳米限域催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而广义的同步辐射光源用户在狭义解释基础上还包含了参与光源建设运行的相关公司、广大公众及整个社会[18],这些群体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同步辐射光源运行过程的不同环节,从光源运行过程中间接获益。以社会为例,社会为光源运行提供了资源,光源运行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一定程度会给社会造成负担,但整体而言,光源运行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其运行产生的知识收益能够给科技及经济带来巨大的正面效益,这也是各国纷纷兴建同步辐射光源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宏观角度出发,社会也是同步辐射光源的用户,是光源运行过程的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

(2)执行者:同步辐射光源工作人员。同步辐射光源的全部运行流程均由光源工作人员参与进行,根据工作内容可划分为(加速器/光束线)运行维护人员、实验研究人员、束线科学家及行政管理人员。以我国为例,高校、科研院所是同步辐射光源建设运行管理的依托单位,负责光源项目立项申报、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任务,落实相应的保障条件,因此,我国同步辐射光源的工作人员通常为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

(3)转换过程:提供用户服务。同步辐射光源的基本目标是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支撑,其直接表现是相关科研成果的产出,而实现这一结果的方式就是提供用户服务。同步辐射光源的运行需要大量资源支持,光源消耗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使得用户能够依托光源开展研究获得所需信息,进而实现从资源到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

(4)世界观:推动科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开放运行为用户提供服务,助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5)所有者:国家政府。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同步辐射光源均为各国政府所支持,并由政府统一管理,管理范围涵盖光源的规划、建设、运行及退役全过程。以我国为例,包括同步辐射光源在内的大科学装置的管理体制分为三级,其中最上面一级的宏观管理单位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4 个部门,各司其职负责装置的规划、建设、运行和退役全过程[19]。

(6)环境限制: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金资源。同步辐射光源的运行需要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这也是限制光源运行的因素。其中,充足的资金是光源运行的基本保障,是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基础。

在确定同步辐射光源顶层根定义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光源是通过哪些行为活动实现其运行目标的,进而基于此形成反映光源运行过程的抽象逻辑模型。研究首先查阅了世界范围内各光源的运营年报及各国家、组织的大科学装置战略规划报告,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同步辐射光源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再经过与光源相关方的讨论修改最终建立了如图4 所示的同步辐射光源顶层概念模型,其中箭头表示各行为活动间的关系。

图4 同步辐射光源的顶层概念模型

由图4 可见,同步辐射光源的顶层概念模型包含8 项主要行为活动以及2 项监督反馈(总结调整)过程,各行为活动具体含义如下:

(1)优化装置性能是指对同步辐射光源进行升级维护工作,包括实验方法的改进创新及设备器件的更换升级。优化装置性能一方面是光源运行方为追求更佳的运行表现而产生的自发行为,另一方面则是终端用户出于获得更优质用户体验的需求,向运行方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促使运行方朝着目标性能进行升级。而优异的装置性能既有助于提升用户实验体验,也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用户使用装置开展研究。

(2)提升用户体验是指优化用户有关环节,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装置的基本要求,用户体验的提升包括组织用户活动、为用户提供帮助和改进现有用户参与环节三个方面,优质的用户体验可有效提高用户课题申请积极性,吸引更多高水平用户进行实验研究。

(3)开展宣传交流活动是指面向科研人员与普通大众开展一系列宣传交流活动。前者侧重学术交流,旨在深化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而后者强调科普性,旨在加强公众对光源的了解,激发公众科学兴趣。从短期看这一行为活动有助于吸引高水平科研人员运用装置进行实验,从长期看有助于培养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

(4)人才培养是指科研人员依托光源进行研究学习以提升自我科研水平的过程。其中部分科研人员为实现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又会继续依托光源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形成一个从实验学习到科研进步不断循环往复的良性过程。一方面,人才培养直接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产出,另一方面,随着近年学科领域交叉程度不断深化,部分受益于光源研究的优秀人才会深入至其他学科领域,进一步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上述这些高水平科研人员又会共同带动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5)用户进行实验是指用户经过课题申请获得审批后利用光源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用户实验是同步辐射光源的核心服务内容,其具体过程包括用户实验安全培训、样品实验、产出数据结果这3 个环节,各环节中通常会有光源的工作人员与用户进行对接指导。

(6)相关科研成果产出是指科研人员通过从光源获得的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形成相关研究成果的过程。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等产出形式,内容包括光源技术研究、运用光源进行的实验研究等。

(7)推动科技进步是同步辐射光源运行的最主要目标,一方面相关科研产出经过一定的积累发生质变,可实现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同时部分研究还可能为公共政策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支撑,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光源运行培养了大量优秀科研人才,这些群体同样推动着前沿科学和先进技术研究的发展,进而助力于科技进步。

(8)推动经济发展是同步辐射光源运行目标之一,一方面光源提供的先进实验条件会吸引部分企业研发部门甚至高科技企业落户,不仅为当地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光源的运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和资金,用户在访问光源过程中带来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或间接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光源运行中也会吸引大批高质量人才,这将有助于带动就业量增长,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监督反馈(总结调整)包括内部监督反馈和外部总结调整两个过程。前者是指同步辐射光源执行者对光源运行的前6 项行为活动过程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结果对光源运行方向及工作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后者是指同步辐射光源所有者从科技及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对光源的运行结果进行总结,结合国家当前发展需求对光源的运行规划做宏观层面的调整规划。

4.2 顶层概念模型的分解

在完成同步辐射光源顶层概念模型的构建后,对于顶层模型中尚不清晰的行为过程,在与光源相关方做进一步深入讨论后,将顶层概念模型进行分解。因篇幅限制,本文仅以提升用户体验的概念模型为例做下一级分解。

根据上述对提升用户体验的解释可直接形成该行为的根定义如下:

根定义2:提升用户体验是指对用户有关环节进行优化,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内容(P),通过组织活动、提供帮助和改进流程三个方面提高用户课题申请积极性(Q),以吸引更多高水平用户依托光源开展实验(R)。

行为2 提升用户体验的概念模型如图5 所示。

图5 提升用户体验行为的概念模型

由图5 进一步展示了提升用户体验的主要行为活动,概括来说,可看作是通过提供必须的资源(如人力、资金等),从3 个方面实现用户体验满意度的提高。其中:

“2.2. 组织用户活动”是指光源运行方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活动,包括用户会议、用户培训会、同步辐射年会等,一方面用户可从活动中直接获益,通过与其他用户以及光源运行方的交流获取前沿科学资讯、实验设计思路及光束线/实验站特点,另一方面,这类活动也有助于光源运行方获得用户反馈,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类型的帮助,用户希望其参与的环节有哪些方面的改进。

“2.3. 为用户提供服务”是指光源为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会结合用户的需求,从实验和生活两方面为用户提供帮助,前者包括提供实验方案建议、必要的样品处理条件、课题资助、改进实验条件等,后者包括协助解决交通、住宿及餐饮等问题。

“2.4. 改进用户参与环节”是指对用户实际参与的具体环节进行改进,改进方向包括简化流程步骤,如将课题申请中较为繁琐的步骤进行简化或省略;缩短流程时间,如减少课题评估结果的等待时间;丰富可选择的实验形式,如提供在线安全培训、远程实验等。

在获得提升用户体验行为的二级概念模型后,经过与光源相关方讨论,仍觉得概念模型中存在较为模糊的行为活动,如“2.4. 改进用户参与环节”,仅通过这一表述无法明确用户参与环节的改进机制是怎样的,改进的具体环节又有哪些。因此,下文以行为“2.4.改进用户参与环节”为例,重复上述概念模型构建步骤对该行为做进一步分解。

值得注意的是,当非顶层的行为活动所涉要素较为清晰的情况下,可省略根定义直接构建概念模型[20]。因此本研究直接建立改进用户参与环节行为的概念模型如图6 所示。首先,用户参与环节的改进同样是建立在必须的资源(如人力、资金等)之上,因此需要提供必须的资源。同时还需要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了解用户希望哪些环节进行改进,改进的方向是什么,具体的反馈渠道包括用户会议、用户回访等,上述两个行为活动是改进用户环节的前提。

图6 改进用户参与环节行为的概念模型

进一步根据调研,研究将用户参与环节划分为课题申请和用户实验两个部分,前者的具体行为依流程顺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课题提交,课题评估及机时分配,后者则可细分为实验形式选择,安全培训及实验过程,因此,参与环节的改进即是针对这两部分的具体行为进行改进,最终实现现有用户参与环节的改善。

4.3 光源运行评价指标的形成

通过逐级分解得到清晰的概念模型后,本研究结合光源实际运行情况,针对模型中各个行为环节及相关方进行光源运行评价指标的设计。仍以“2.4改进用户参与环节”为例,构建的指标如表2 所示,其中,指标编号表示该指标源于哪一级概念模型中的行为活动,源于同一行为活动的指标编号相同。根据上节的概念模型及研究最终形成的指标编号,可清楚地了解到各指标间逻辑关系。

表2 改进用户参与环节行为的模型指标

表2(续)

4.4 基于软系统方法的同步辐射装置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遵循上述步骤,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相关方对各项指标的反馈建议后,本研究基于软系统方法最终形成了111 个具体指标,为进一步明晰运行表现考察维度,研究根据光源运行评价重点将指标体系划分为组织管理、用户服务、装置运行、宣传交流、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6 个方面,受限于篇幅本文不做进一步展示,其中的大部分指标为量化指标且便于同步辐射光源运行方收集测算。

鉴于该指标体系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尽可能涵盖光源运行的全过程,因此指标数量众多,在实际应用中,将该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均纳入同步辐射光源运行表现评价中显然不切实际,使用过多的指标也容易导致评价重点模糊,难以推进改善等问题[21]。事实上,在评价过程中不同群体对同步辐射光源运行表现的关注重点各不相同,各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有所差异,且光源运行评价中选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该指标体系已满足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还需根据以下原则从指标体系中选取部分合适的指标进行分析:(1)一致性原则:选用的评价指标必须适用于所选择评价方法。(2)简易性原则:选用的评价指标数量要适当,通过剔除、合并等方式突出主要评价指标。(3)可操作性原则:选用的评价指标都必须能够收集到且数据准确、来源权威。

相比于现有学者研究中构建的光源运行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运用软系统方法对光源运行进行梳理,使光源运行过程中各行为活动的逻辑关系得到明确,所构建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系统性。二是本研究以结构化的方法将专家意见包含于指标构建中,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是通过与同步辐射光源相关方反复探讨形成的,能够更好地反映光源运行的情况,体现光源相关方的关注重点,更具指导性。

相比于各国际组织构建的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基于软系统方法构建的指标更贴合光源运行特点,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结合同步辐射光源特点引入了光束稳定性、探测器探测效率等反映光源设施运行情况的指标。二是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光源运行的全过程,涵盖了涉及资源投入、资源转化到成果产出的一系列指标,有助于后续开展深入的评价分析。

5 结论

本文着眼于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中的指标体系构建环节,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应用软系统方法进行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构建,并以同步辐射光源为例,构建其根定义及概念模型,基于此形成了涵盖六大维度的111 项具体指标。相较于现有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指标构建方法,本研究以装置相关方的意见为指导进行构建,形成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装置运行的投入、转化及产出三大环节,实现对各指标间逻辑关系的明确,可有效贴合不同类型的大科学装置运行特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灵活性和指导性。

但是,应用软系统方法构建的装置运行评价指标数量通常较多,而在现实应用中受限于数据获取、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等因素,实际使用的评价指标数量往往只有四五十个,甚至更少,因此,如何从庞大的指标体系中筛选出适用于大科学装置运行评价的指标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本文仅对指标的筛选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未来还可进一步分析不同评价主体(如决策者、管理者、技术人员等)对装置运行评价指标维度的关注重点是否存在差异,为指标的筛选提供参考性意见。

猜你喜欢
概念模型光源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光源改变光环境
享受LED光源的卓越色彩 Acer(宏碁)PD1530i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鲜艳迷人的HLD光源4K HDR新贵 BenQ(明基)X12000H
LED照明光源的温升与散热分析
基于“认知提升”的体系作战指挥概念模型及装备发展需求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