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岩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宫外孕在妇科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生率,约占怀孕女性的3%~5%,从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上来看,宫外孕的发生率仍然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失血性休克是宫外孕患者的常见且严重并发症,而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危急且凶险,患者大量失血导致其血压降低、心率严重异常,甚至会造成患者昏迷,不仅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集束化护理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此来处理某种难治性疾患的措施,此种护理方法是循证医学在临床护理上的重要体现,相比于常规护理具有多种优势。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48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对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现总结研究过程与结果,并报道如下: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20年6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保持样本量一致,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均有24例。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接受了系统检查,明确诊断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2)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完整;(3)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合并认知功能障碍;(3)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
观察组:年龄最大40岁,最小者22岁,(30.15±2.18)岁是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时间最长者20h,最短者6h,平均发病时间是(14.13±1.05)h;休克指数1.1~2.2,平均(1.58±0.23)。对照组:年龄最大40岁,最小者2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1.02±2.07)岁;发病时间最长者21h,最短者7h,平均发病时间是(14.18±1.09)h;休克指数1.2~2.3,平均(1.60±0.28)。通过对比两组的平均年龄、平均发病时间以及平均休克指数,统计值P均大于0.05,说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P>0.05),因此,观察组和对照组是存在可比性的。
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波动情况进行持续密切监测,同时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以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集束化护理(观察组):①评估病情: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后需要第一时间评估病情并在第一时间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以及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的评估,深入了解每一位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如果第一次评估结果是高风险,则在3d后对患者再次进行一次评估,如果首次评估结果是低风险,则每7d评估一次。评估风险后,向患者说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并向患者说明如果出现并发症需要如何处理,增强患者的认知。②开展心理疏导:手术后患者的身体虚弱,心理也较为脆弱,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开导患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积极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着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疏导患者的负性心理。对于首次怀孕和未婚的患者,更要加强心理疏导,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恐惧情绪,让患者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③加强健康教育: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发病急且病情凶险,而患者对该病缺乏正确认知,导致其依从性和配合度均受到了影响。因此,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向其讲解关于治疗后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和出现并发症时的症状表现,向患者说明开展术后康复锻炼对于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综合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和身心状态为其制定系统的、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先进食流质食物,综合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逐渐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最终过渡到正常饮食,食物以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物为主,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叮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④出院指导:待患者痊愈后,叮嘱患者要注意保持自身卫生,如果发现有生殖系统感染的迹象,要及早对其进行治疗,避免再次发生宫外孕。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护理人员叮嘱其要定期回院复查,及时查看身体情况。如果患者再次妊娠,叮嘱患者要在孕50d时对其进行彩超检查,对胚胎的着床位置进行观察,及时检查是否为宫外孕。向患者讲解关于宫外孕的自我鉴别方式,及早发现临床症状及早到医院就诊,尤其对于有多次人流史、有输卵管炎症病史的患者,妊娠后需要检查胚胎着床位置。
(1)时间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将两组的时间指标进行组间对比。
(2)股静脉血流速度:采用超声对两组患者的股静脉峰值流速和平均流速进行测定,并将两组的测定结果进行组间比较。
(3)评价项目:护理满意度;评价工具:满意度调查问卷;具体的评价标准:主要评价四个方面,分别是:就诊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和关爱程度,每项指标的评价范围均是0~10分,所得分数越接近10分说明患者对该方面体现出的满意度越高。
(4)评价项目:生活质量;评价时间:护理前、护理后;评价工具: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标准:以100分为满分,如果最终评估所得分数越接近100分,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
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处理数据时使用的软件是SPSS26.0,在对比均数±标准差类计量资料时采取的检验方法是t;在对比例数/百分类类的计数资料时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如果最终所得统计值大于0.05,说明差异显著。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经比较两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观察组的峰值流速和平均流速均较对照组大,说明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股静脉峰值流速和平均流速比较
经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在就诊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和关爱程度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两组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和护理前相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而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发展快速、病情严重,这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还需要护理人员熟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配合方法,不断了解先进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模式,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治疗或护理不及时引发的系列并发症。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液流失量大,在救治过程中需要及时有效的开通静脉通路,但由于治疗过程中血管塌陷,静脉穿刺时需要反复性穿刺,补充大量高浓度的、刺激性的药物,则容易造成血管内膜受损,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血栓的形成风险。加上患者治疗后的卧床时间较长,血液流动速度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护理方法,此种护理模式的形成理念是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融入到床边管理中,每一项护理措施的实施均有科学的、可靠的理论依据作为基础,每一项措施均经过了临床实践的证明,均能够更好的改善妊娠结局。近年来,集束化护理逐渐运用在多个领域和多个临床科室的工作中。本次研究探讨了集束化护理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提示经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患者其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股静脉血流速度更快,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更佳,上述结果均体现出了集束化护理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上,集束化护理具备明显的应用优势,一方面可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另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