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雪银
【摘要】目的: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起始时间为2016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0月。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急救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55.00%;研究组并发症反应例数为2例,并发症反应率为10.00%;对照组总并发症反应例数为13例,并发症反应率为65.00%。;研究组总满意患者18例(90.00%),对照组总满意患者13例(65.0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全体医护人员推广。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急救护理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起始时间为2016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0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效果展开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起始时间为2016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0月。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急救护理。研究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5±0.6)岁,对照组中男8例、女12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7.5±0.5)岁,两组数据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吸氧护理及身体状态心电监测等;研究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主要包括:1.接诊时护理人员对患者伤处进行评估,并及时清理患处;2.判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是否需要吸氧,同时处理患者口鼻腔内异物,保持患者呼吸顺畅;3.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失血过多发生意外;4.根据情况适当给予患者止血包护理;5.面对患者惊慌、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做到及时安抚;6.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家属失血性创伤的后续护理注意事项,加强患者自我护理。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X2检测方法。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t为计量资料。以“±s”作为表示。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及对照组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55.00%,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研究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反应例数为2例,并发症反应率为10.00%;对照组总并发症反应例数为13例,并发症反应率为6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2.3研究组及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总满意患者18例(90.00%),对照组总满意患者13例(65.0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3 讨论
创伤失血休克患者通常伤势较为严重,其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稳定,护理不当易造成生命危险,接诊时急救护理作为患者抢救护理的关键,能够有效的配合后续分诊治疗[5]。常规护理过于死板,急诊护理对患者伤势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清理、吸氧给止血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输血;护理人员安抚患者消极情绪,提高其护理依从度,并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护理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55.00%;研究组并发症反应例数为2例,并发症反应率为10.00%;对照组总并发症反应例数为13例,并發症反应率为65.00%。;研究组总满意患者18例(90.00%),对照组总满意患者13例(65.0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可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全体医护人员推广。
【参考文献】
[1]闫占海.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A1):273-273.
[2]焦娇,苗文武,于金秀.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8):125-126.
[3]王红艳.创伤失血性休克62例急救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85):231.
[4]杜雅明,孙永芳.护理干预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87-89.
[5]殷加玲.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探讨[J].智慧健康,2017(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