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韫仪,廖思兰,黄海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广东广州510000)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部门,担负着抢救、治疗等多重职责。目前,手术室不再局限于成功抢救患者,而注重护理操作细节,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1]。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慢性、全身性、传染性疾病[2-3]。目前,HIV阳性即提示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手术室医护人员面临较高风险[4-5]。此外,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均较差,因而手术期间的高效护理是降低其术后感染,促进术后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传统手术室护理对HIV阳性患者的预防措施有待加强,本研究选取106例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拟探讨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在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5例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管理前组,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51例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为管理后组。纳入标准:①HIV检测为阳性,行腹部手术治疗;②对手术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②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③意识不清或难以配合护理。管理前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18~50(30.87±2.41)岁;腹部手术类型:阑尾33例,胆道22例。管理后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18~49(30.42±2.46)岁;腹部手术类型:阑尾30例,胆道21例。管理前组护士男2例、女20例,年龄25~36(30.14±1.25)岁;管理后组护士男2例、女20例,年龄25~37(30.21±1.19)岁。两组患者及护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管理前组 实施手术室常规流程护理。术前查看患者一般资料,讲解手术流程,消毒手术室、调节室内相关使用设备。
1.2.2 管理后组 实施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成立细节优化小组,组长为手术室护士长,成员为手术室护士,明确细节优化内容,据此开展讨论,鼓励组员踊跃提供意见,最终明确细节优化方案。明确细节优化内容后,积极开展护理技能培训,以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加强手术室护士的细节护理意识。①术前准备:a.术前1周开展血液传播防护知识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以提高护士防护意识,杜绝危险操作,如用双手套注射器针帽等。组织手术室护理相关技能培训,以提高小组成员专业素质。b.强化消毒。为确保手术室整洁,当班护士要在手术开始前1 h开启层流净化系统、湿式清扫。术后消毒并回收或销毁全部用具。c.全体医护体表不允许有任何破损,嘱修剪指甲、穿戴一次性手术衣、戴防刺伤手套和佩戴防护面屏。此外,一般手术器具需使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即可用清水冲洗,若为耐高压器械,则采取压力蒸气灭菌的方式进行消毒;若器械不耐高温,则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方式进行消毒。要求医护手术结束后,在流动水下使用除菌洗手液彻底洗手,更换干净的工作服。术前外科洗手方法为:使用除菌洗手液洗手,用无菌毛巾擦干双手,再用无醇免洗手消毒液涂抹双手至前臂、待干,再次用无醇免洗手消毒液涂抹双手至腕部。d.要求手术室人员消除恐惧、理智冷静面对,严防手术间锐器刺伤肌肤或发生针刺、刀割等情况,同时避免自身肌肤与患者体液接触。e.监控术中可能使用器械及物品,确保手术室处于无菌、清洁状态,安排专门人员收集术中器械和手术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同时集中消毒或销毁,并由专门人员进行彻底终末消毒。f.术前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手术必要性、术中流程和注意事项。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恐惧、抑郁心理。开展术前访视,访视时间至少20 min,以提升患者手术信心。②术中措施:a.巡回护士。防护衣物穿戴完毕后戴2层橡胶手套,建立HIV患者的静脉通路,同时使用防刺伤留置针。做接触血液相关操作后,即使外层手套未被污染,也要脱去换新,做到不污染手术周边环境。手术期间,巡回护士不允许擅自离开手术室,若术间需特殊物品,要求1名室外人员取送,避免室内人员外出污染其他区域。若工作服、手套等存在污染或破损要立即更换。b.器械护士。术中传递血垫等物品时,应做到快、准、稳地传递;锐器使用弯盘传递,传递时需大声提醒手术医生;保持术间器械托盘无菌和整洁,尤其是持针钳等物品,若清理不干净,钳上残留血液极可能弹出,威胁医护安全。术中提醒医生注意防护,避免血液飞溅或锐器刺伤。术中使用仪器如有污染,即使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③手术相关人员对患者的操作规范和护理。a.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以有效预防感染。b.调整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做好保暖措施,于患者入室后给予心理疏导及安慰,减轻患者恐惧;c.调节电刀频率,医生最大限度缩小电凝止血范围,以缩短手术时间,术中要细心、细致,避免引发切口感染。室温、麻药均会加快机体散热,且术中冲洗腹腔液体或术中、术后输注液体等措施,均易降低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体温,故护理人员要实施维持合适室温、增加体温监测次数等保温措施,以降低术中感染、出血等风险。腹部手术患者普遍需要放置引流管,为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率和医护接触体液、血液,术中选择性应用各类引流管,不作常规使用。④建立监管制度,以细节优化小组形式落实护理操作,从而保障护理工作顺利、高效进行,进而发挥细节管理的作用;建立适当奖惩措施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完成质量,降低护理人员感染风险。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士管理前后手术期间护理质量:由手术室护士管理者进行评价,自制护理质量量表,根据护士工作积极性、器械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心理素质4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目共20分,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②比较两组护士管理前、后HIV感染风险:自制HIV感染风险评估问卷,根据医护人员HIV防范意识、HIV防范细则是否落实、消毒无菌技术是否规范3个内容评估,以1~3分(风险发生概率低-风险发生概率高)为评分标准,评分越高说明HIV感染风险越大。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切口感染、软组织损伤、出血等。④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量表由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手术环境、健康教育、手术护理5个内容构成,每项内容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越满意。
2.1 两组护士手术期间护理质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手术期间护理质量比较(分,
2.2 两组护士HIV感染风险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HIV感染风险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科室,集治疗、抢救等多项职责,考验医护随机应变能力及专业水平,且无论何种手术均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害,导致术后并发症或心理创伤[6]。此外,HIV阳性患者存在高度传染性,而医护人员术间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体液或血液,且锐器或针头可能刺破皮肤,增加医护感染HIV病毒风险[7]。张娟等[7]调查显示,7.94%医护发生过HIV职业暴露,其中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率高于其他医护人员,说明传统护理方法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还需持续优化细节。
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组护士工作积极性、器械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心理素质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P<0.01),且管理后组护士防范意识、防范细则落实、消毒无菌技术评分及总分均低于管理前组(P<0.05,P<0.01),说明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降低手术室护士感染HIV病毒风险。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一定要求,传统护理模式难以满足当下手术室需求[8]。优化细节护理是新兴护理方法,其核心理念为以人为本,在传统手术室护理基础上对诸多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细节优化,根据可能出现的不良风险制订护理优化方案,以最大限度保障医护及患者的生命安全[9]。有研究表明,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有利于降低职业暴露次数[10]。可能是因为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通过提高护理人员HIV防护意识、将防护措施纳入绩效考核等方法,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遵守防范操作规程,最大限度落实预防HIV标准,降低手术室职业暴露风险。此外,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还有助于规范和优化护理流程,确保术中患者安全,加快术后恢复速度[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且管理后组患者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手术环境、健康教育、手术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组(P<0.01),说明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能降低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优化手术室相关护理措施可影响其护理质量,由于传统护理措施被进一步完善,导致优化细节护理模式更能综合调控整个护理流程,对提升HIV阳性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缓解手术恐惧情绪和提高术间配合度均有一定帮助[12]。
综上所述,手术室优化细节护理在HIV阳性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医护HIV病毒感染风险,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