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艳,陈玲玲,朱笑笑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215000)
随着医疗水平发展,治疗措施得到完善,为危重症患儿带来了更多治愈希望。机械通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危重症患儿缺氧状态的有效手段,在改善患儿缺氧状态、预防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增强通气和氧合作用、降低呼吸耗能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疗效[1]。但因大部分患儿年纪较小,治疗期间远离父母,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治疗依从性不高,常引发并发症,甚至出现人机对抗情况,导致不良临床结局[2-3]。近年来,集束化护理管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管理目标明确,能针对性地对患儿提供全面、系统、细致的护理服务。音乐护理疗法可安抚患儿情绪,减轻治疗疼痛感,提高依从性。本研究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联合音乐护理疗法,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于我院就诊的166例行机械性通气的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4个月~6岁;②患儿行机械通气;③患儿家属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排除标准:①自主呼吸功能完全丧失患儿;②组织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患儿;③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患儿;④临床资料缺失患儿[4]。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音乐组各83例。常规组男44例(53.0%)、女39例(47.0%),年龄(3.12±1.35)岁;体质量指数(9.84±1.43);疾病类型:呼吸窘迫56例(67.5%),呼吸衰竭6例(7.2%),重症肺炎21例(25.3%)。音乐组男48例(57.8%)、女35例(42.2%),年龄(3.37±1.46)岁;体质量指数(10.18±1.53);疾病类型:呼吸窘迫49例(59.0%),呼吸衰竭9例(10.8%),重症肺炎25例(30.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集束化护理管理。①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及4名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对小组成员进行机械通气患儿的集束化护理培训,包括相关治疗、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护理知识及护理操作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②查找文献并确定护理计划。咨询主治医生,结合患儿病情,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制订护理方案。③实施护理计划。a.指标检测: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每4 h对患儿体温进行检测,记录24 h排尿量,根据血气指标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若指标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处理。b.机械通气护理:每小时检查气管插管,防止堵塞、脱落,每周更换无菌湿化罐及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对冷凝水进行引流处理。定期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时了解患儿感染情况。c.抗感染护理:依据患儿细菌培养结果,遵医嘱对患儿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d.吸痰护理:患儿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防止发生低氧血症,遵循无菌操作进行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次,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立刻停止吸痰。e.患儿护理:对患儿进行鼻饲喂养,避免呛咳并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根据患儿身高情况,适当调高床头,避免食物反流或误吸。当患儿处于仰卧位时,利用小软枕垫高肩颈部,当患儿处于侧卧位时利用小软枕对患儿后背进行适当的支撑固定。f.其他护理:定期对病房通风,维持空气流动,采用恒温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定期对病房内物品进行杀菌消毒,护理全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患儿家属通过视频方式进行探视,以避免携带病菌造成患儿交叉感染[5-6]。音乐组在集束化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联合音乐护理。每天为患儿播放柔和舒缓的摇篮曲、轻音乐或患儿喜欢的儿歌、童谣,将音量控制在50 dB以下,2~3次/d,20~30 min/次,若患儿出现情绪波动,护理人员根据音乐节奏对患儿进行安抚,情绪稳定后再行相关护理操作[7]。
1.3 观察指标 ①血气指标情况。分别于护理前7 d与护理后7 d使用血气分析仪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②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情况。③疼痛情况。采用行为疼痛量表(BPS)评价两组患儿护理后疼痛情况。面部表情:放松、平静,记1分;不完全紧张,眉毛下沉,记2分;完全紧张,眼睑闭合,记3分;愁眉苦脸,记4分。上肢活动:无活动,记1分;部分弯曲,记2分;手指、上肢完全弯曲,记3分;抵抗护理,持久回缩,记4分。通气顺应性:耐受活动,记1分;呛咳,大部分时间可耐受通气,记2分;对抗呼吸机,记3分;不能控制通气,记4分。最低为3分,最高为1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儿疼痛情况越严重。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2 两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2.3 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BPS评分比较 音乐组BPS评分为(5.60±1.79)分,常规组BPS评分为(7.75±1.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62,P<0.001)。
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儿临床治疗中广泛且常用的方法,可改善患儿气体交换、降低呼吸肌负荷,有效保障患儿治疗效果,促进患儿预后[8]。但机械通气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将导致患儿呼吸系统防御能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提高机械通气时的科学护理工作,将有助于降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集束化护理管理是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的一种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结合患者情况寻找护理中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并通过查阅文献等手段获得解决的办法,是一种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为目的,全面、细致、系统的护理手段[9]。本研究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采取三阶段护理方式。第一阶段,由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带队组织开展机械通气相关知识、操作的培训,可有效提高小组成员护理水平,避免因护理操作不当对患儿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0]。第二阶段,根据患儿病情,在主治医生领导下针对性对患儿情况及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理论结合实践制订符合患儿护理需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第三阶段,根据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严密监控患儿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处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常规组经集束化护理管理后SaO2、PaO2和PaCO2水平均优于护理前(P<0.05),表明患儿在集束化护理后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音乐护理是一种新型临床护理手段,通过播放节奏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和摇篮曲等为主,通过心理、生理效应舒缓患儿情绪,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降低患儿对疼痛的感受[11-12]。本研究音乐组在行集束化护理管理的同时实施音乐护理,较常规组SaO2和PaO2指标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降低(P<0.01),因行机械通气时间较短,音乐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也较少,表明音乐护理对行机械通气的患儿的预后有积极影响。分析原因:音乐护理可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增加患儿进食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13-14]。分析两组患儿BPS评分情况,音乐组患儿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与邹琼洁等[15]研究结果相符,为患儿进行音乐护理可舒缓患儿紧张、不安等情绪,增强安全感,减少哭闹情况,患儿情绪稳定,人机协作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音乐能提高垂体脑啡肽浓度,可能与患儿疼痛感减弱有关。
本研究通过比较集束化护理管理合并音乐护理患儿情况,发现音乐组患儿SaO2和PaO2水平有所改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缩短,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病率较低,且音乐护理能改善患儿疼痛,舒缓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