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守才
(莘县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40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东南沿海为高发地区。患者主要为40-50岁的中年男性,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肝脏疾病、致癌物质、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1]。肝区疼痛是最明显的病症,肝癌细胞容易发生转移,还会出现全身性的症状,如消化道症状。肝癌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发展的阶段和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方案,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化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都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2]。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约有60%~70%的患者在5年内会出现转移复发,复发率和病死率都远远高于其他肿瘤。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需结合病情发展情况,选择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延长生存期。本研究中,即分析了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对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于2019.10-2021.10月,2年内收治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2)肿瘤直径≤10.00cm;(3)有患者均无介入治疗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禁忌证;(4)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门脉癌栓者;(4)复发性肝癌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9例,男37例,女12例,平均病程6.71±2.49年,平均年龄49.62±7.59岁)和实验组(49例,男38例,女11例,平均病程6.76±2.52年,平均年龄49.67±7.62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所有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介入治疗方法 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超选择性血管灌注化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施负压真空成型术,增强CT扫描,建立射野照射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疾病控制效果、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在疾病控制效果的评价上,使用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近期疗效报告标准评定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疗效标准分别是完全控制、部分控制、稳定、进展,疾病控制率=(完全控制+部分控制为有效控制)/所有患者×100%。在生存质量的评价上,使用万崇华等编制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表(QOL—LC)进行评价。分别从躯体功能、体征、心理功能、社会支持这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为220分,患者得分越高,则说明生存质量越好。合计22个项目,每个项目得分0-3分是差,4-7分是中等,8-10是好。
实验组疾病控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的对比(%)
实验组生存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的对比
两组患者均有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过分析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原发性肝癌是受到肝脏疾病或是致癌物质影响发生的恶性肿瘤。肝脏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负责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及矿物质代谢。肝脏分泌和排泄胆汁,可以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一旦肝脏发生病变,直接影响机体多项功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原发性肝癌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肝区疼痛,常伴有全身和消化道症状,肝癌细胞极易发生转移,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相应的症状,引起多个组织器官病变[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降低癌细胞转移的概率[4]。我国是肝癌大国,患者数量逐年攀升,但早期诊断率长期偏低。主要是肝癌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显,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只能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实施综合、序贯、个体化治疗,延长生存期[5]。原发性肝癌病情发展到不同的阶段,治疗方式会有明显差异。医疗技术水平快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方法应用到临床治疗。虽然新的治疗方式在某些方面表现不错,但总体疗效仍不理想,单靠某一种治疗无法取得较好效果。晚期肝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不容乐观,目前的治疗措施很难实现根治,只能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原发性肝癌一般是有合并的肝脏背景疾病,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部位、血管侵犯情况、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个体身体状态等,都会明显影响治疗效果,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问题,结合多种治疗方式的特征,采用最适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6]。不同的治疗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实施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病灶大小、淋巴转移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效果,不同的方法对患者的身体和病情发展阶段会有明显差异,不能随意选择,必须要实施规范化的治疗[7]。肝脏切除分为根治性肝切除和姑息性肝切除,是治疗早期肝癌的最佳手段,但晚期患者肝癌已经发生远处转移,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处理肝癌导致的并发症,减轻症状[8]。原发性肝癌一般存在合并有小卫星灶及门静脉内微小癌栓,治疗时挤压肿瘤容易造成肿瘤扩散,出现复发。局部消融治疗是通过影像技术引导在局部直接杀灭肿瘤,分为物理消融和化学消融两种。局部消融治疗穿刺后可能引起肝癌破裂,造成肿瘤转移,还可能会损伤其他组织,需在保护好其他脏器的同时实施治疗。多灶病变的患者手术切除主要肿瘤,局部消融治疗残余病灶,可以减少对残余肝脏的损伤,提高治疗的彻底性,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肝癌血液供应来源于动脉,介入治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其他部位药物影响,实现治疗肿瘤,缓解症状的目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晚期患者的姑息性治疗方式,是中晚期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延长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9]。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注入肝脏,直接作用于肿瘤的方法,可以快速发挥治疗效果,但受到肿瘤类型、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终止肿瘤细胞的血供和杀灭所有的癌细胞,术后残癌率较高,可能会有肿瘤细胞残留而引发癌细胞继续增值、复发的情况[10]。若多次实施介入治疗,肿瘤细胞容易产生耐药性,效果降低,还会影响肝功能。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肝癌的局部治疗方法。三维适形放疗可以准确定位,精确治疗,实现多野照射、剂量优化的治疗方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和周围相关器官予以三维重建处理,进一步提高肿瘤内剂量,降低正常组织的剂量,减少并发症。原发性肝癌存在肿瘤血供情况,介入栓塞化疗基础上进一步放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弥补单纯介入治疗的不足,加强残存癌细胞的清除效果,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其他治疗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限制性,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发挥效果,只能在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中仅起辅助作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后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但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以得到保障。若要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根据原发性肝癌的特征,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更多优势。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可以补充各自的不足,减少身体损伤,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机体抗病力,有效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不良反应,维持生命健康。本研究显示,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比单一介入治疗效果更佳,对疾病的控制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