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朋 李 培
(1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山东 日照 276808 2 岚山区黄墩卫生院/内科 山东 日照 276808)
肋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病率极高,约占胸部创伤发病率的85%。有相关资料显示[1],与其他部位骨折相比,肋骨骨折会引发胸腔器官戳伤,导致胸壁浮动,严重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治疗肋骨骨折,保守治疗将镇痛与机械通气相结合,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但治疗周期较长,会直接导致患者及其家庭经济压力加重[2]。且相关资料显示[3],保守治疗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肺部感染、胸廓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外科手术常作为治疗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案,常见的有传统开胸手术,其创伤大,且患者疼痛感剧烈,不利于患者早期恢复。而胸腔镜技术用于肋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明显改善其治疗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将所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对比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联合定位穿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具体内容如下:
随机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 我院就诊的肋骨骨折患者9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纳入标准:①均接受CT或X光等影像学检查[5]确诊为肋骨骨折患者;②患者无昏迷状况,并能够自主咳痰;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肺部戳伤或失血过多的患者;②骨质疏松患者;③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异常者;④语言表达能力异常或精神疾病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22例,26~73岁,平均年龄(49.13±7.5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24例,26~72岁,平均年龄(48.94±7.48)岁。研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并取患者健侧卧位。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取适宜位置行手术切口,进入胸腔后,采用开胸器撑开肋间,对患者胸腔进行止血、清理及肺破裂修补,将断肋游离后并复位;将压断肋部位采用肋骨爪形接并扣压,再采用牙钳将肋骨收紧,常规搁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缝合手术切口。
观察组:患者实施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具体操作如:在患者腋下7-8肋间做观察孔,采用胸腔镜观察患者骨折部位具体情况,并根据缩减的胸壁损伤情况确定切口位置,采用穿刺针穿刺胸腔镜缩减的骨折部位并准确定位切口,后在定位处做6-8cm切口,一个切口可分离上下3-5条肋骨断端,若出现多根肋骨骨折,则需在定位处增加小切口进行游离,且两切口见避免相通,进而减少胸壁肌肉大范围的切断。最后用记忆合金环保器[6]固定骨折处,在使用胸腔镜观察固定处是否出现动脉出血。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吸氧、镇痛及抗感染治疗,并鼓励患者多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当患者胸腔引流液低于200ml/d,且肺功能明显改善时,则可拔除引流管。
观察两组患者最大自主通气量、1s用力呼气容积等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机体功能状态评分(KPS)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及机体功能状态,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变化,总分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
采用机体功能状态评分(KPS)[8]评估治疗前后患者机体功能状态变化,总分100分,患者的机体状态与分数成正比,评分越高患者的机体功能就越佳。
所有患者入院后和手术后均抽取5ml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后,采用联免疫吸附法[9]测定CRP、IL-6、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最大自主通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VAS、KPS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SAS、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KP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0例、切口感染1例、顽固性胸痛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2.13%,对照组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3例,顽固性胸痛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14.89%,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8,P<0.05)。
肋骨骨折多发于第3~7根肋骨,且骨折处与刺破脏层胸膜或血管,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气胸、血胸等[10]。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是导致肋骨骨折的主要因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故选择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机体功能及治疗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1]。保守治疗操作简单,且可避免手术创伤,但保守治疗患者的活动范围受限,且其治疗周期长,加之保守治疗需长时间大量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此外,错位肋骨骨折端会加大损伤肋间血管、神经的风险,严重者会直接导致胸廓畸形,严重影响美观。故临床上多建议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外科手术干预治疗[13-15]。
本研究中,实施胸腔镜结合定位穿刺患者的最大自主通气量明显高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患者。分析其原因:胸腔镜联合定位穿刺与传统开胸相比操作简单,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可促进患者骨折断端快速恢复,避免出现骨折断端错位;再者,将胸腔镜与定位穿刺相结合,能避免患者受2次手术创伤,确保穿刺定位的准确性,准确修复患者肺裂口,进而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胸腔镜结合定位穿刺患者的SAS、KPS评分显著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患者。进一步表明,胸腔镜手术可加速胸壁稳定性恢复,避免骨折端相对运动导致肺挫伤加剧,缓解骨折端压迫软组织导致的疼痛感,且该手术所需时间短,失血量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进而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状态恢复。
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CRP、IL-6、TNF-α水平进行了对比,其结果明显指出,实施胸腔镜结合定位穿刺患者的CRP、IL-6、TNF-α水平均优于实施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患者。分析其原因:血清CRP、IL-6、TNF-α是临床上常见的炎性因子标志物,当患者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其表达水平较低,当机体受大面积创伤或出现炎症反应时会直接导致其含量异常增加。胸腔镜手术为微创性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其手术创口较小,且不会对机体造成较大损伤,故胸腔镜结合定位穿刺患者的炎症反应较轻。本研究中,胸腔镜结合定位穿刺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13%,明显低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8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进一步佐证,胸腔镜联合定位穿刺术用于肋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其安全性较高。其原因主要在于该手术方式耗时少,创伤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胸腔镜结合定位穿刺用于肋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能促进患者肺部功能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机体功能状态恢复,且其安全性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