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效果的Meta分析与试验序贯分析

2022-12-26 10:58:24滕文哲陈虎石思瑶程康耀王茵
中国全科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界值呼吸衰竭异质性

滕文哲,陈虎,石思瑶,程康耀,王茵

本研究已知内容: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易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从而加重其病情和死亡风险。(2)临床上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被广泛用于该病的治疗,并且相关研究也证明了其可以有效纠正该类患者出现的呼吸性酸中毒,进而延缓肺功能继续恶化。(3)但BiPAP效果仍存在不少争议且在相关指南中并没有得到推荐。(4)虽然有类似研究[34]对BiPAP用于AECOPD并发高碳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但研究对象代表性有限。

本研究结论:

(1)BiPAP治疗可以有效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性酸中毒和缺氧状况;(2)BiPAP治疗可降低插管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呼吸系统疾病再次走入人们视野,而COPD作为呼吸系统代表性疾病,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6亿COPD患者,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疾病负担[1]。全球因COPD而死亡的人数也在逐步上升,相关研究预测到2060年,每年将有超过540万人死于COPD及其相关疾病[2-4]。

COPD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AECOPD)[2],其中AECOPD致死率较高[5]。AECOPD患者极易出现因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此时不仅会发生呼吸性酸中毒,而且肺功能会急剧丧失,死亡率也随之增加[6]。

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呼吸支持和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包括氧疗、无创正压通气(NIV)治疗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于无相关禁忌证的AECOPD患者首选NIV治疗[2,7]。NIV主要包括两种模式,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无创压力支持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以无创压力支持通气为基础,其每个呼吸周期的气体容积是动态变化的[8],包括吸气道正压通气(IPAP)和呼气道正压通气(EPAP)。BiPAP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呼气相小、气道过早关闭和重复吸入呼出的气体,降低二氧化碳的潴留程度,纠正患者体内的酸碱失衡,使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延缓肺功能进一步恶化。

有研究显示,与常规氧疗相比,BiPAP能明显改善患者酸中毒与肺功能[9-11]。但BARBÉ等[12]研究发现BiPAP与常规氧疗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指南中没有推荐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治疗[2,13]。故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BiPAP在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为BiPAP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研究(RCT)。(2)研究对象:①根据COPD临床指南被诊断为COPD患者;②患者症状符合AECOPD;③血气分析得出pH<7.35且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 Hg(1 mm Hg=0.133 kPa);④患者无气胸、纵隔气胸、肺大疱;⑤患者无面部畸形与面部三角区感染;⑥患者无心、肝、肾严重功能不全;⑦患者无恶性肿瘤、脑部严重疾病;⑧患者无精神疾病和昏迷。(3)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低流量氧疗及支气管扩张剂、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必要时会使用呼吸兴奋剂;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NIV,一般选用S/T模式,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使吸气压大于呼气压,保证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每天持续时间>4 h。(4)评价指标:pH值、PaCO2、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RR)、气管插管率[14]、不良反应发生率。

1.2 文献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的文献;(2)发现数据相同或缺失的文献;(3)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4)试验组不是仅使用BiPAP联合常规治疗进行干预的文献;(5)对照组不是仅使用常规治疗的文献。

1.3 检索策略 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pringer、Medli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BiPAP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RCT,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10-01,此外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浏览以作为文献补充。将所有检索词导入维普网中的“同义词”搜索找出近似词,在PubMed的MeSH词表中获得检索词的正确表达方式。最终确定中文检索词为“水平/气道/通气,急性/发作,呼衰/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英文检索词为MeSH主题词加自由词检索,其中MeSH主题词为“pulmonary disease,chronic obstructive,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以PubMed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表1。

表1 PubMed检索策略Table 1 Search strategy for Pubmed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两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的检索,并且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标题与摘要,进而排除不相关的研究。如果有必要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在此过程中若存在争议由第三位研究员进行决策。对于可疑数据与作者联系进行相关咨询。资料提取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第一作者、国家);(2)研究对象主要特征(人群特征、年龄、样本量);(3)干预措施(干预方式、试验组干预频率和时长);(4)评价指标。

1.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使用澳大利亚 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20)的 RCT 真实评价工具[15]来评估每个纳入文献的 13 个质量领域。每个领域的分级包括A(是)、B(不清楚)、C(否)、D(不适用)4 个级别,每个研究的质量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高、中、低 3 个等级,任何分歧将通过与第三名研究者的讨论和协商解决。

1.6 统计学方法 (1)报告偏倚的评估:使用漏斗图来评估研究潜在发表偏倚。(2)异质性评价:使用Q检验来判断研究间异质性。(3)治疗效果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连续变量计算平均差(MD)或标准MD(SMD),并提供其95%可信区间(CI);对于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并提供其95%CI。当I2<50%、P>0.1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I2≥50%、P≤0.1说明存在异质性,经临床异质性讨论后,若得出临床异质性来源则进行亚组分析,在无法得出异质性来源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描述性分析,Meta分析水准设为α=0.05。(4)敏感性分析:逐一排除合并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观察综合结果是否有明显变化;如果有明显变化,移除研究可能会影响整体合成结果,因此,将重新评估,并谨慎决定是否合并。(5)试验序贯(TSA)分析:采用丹麦哥本哈根临床试验中心研发的TSA v 0.9软件,设置Ⅰ类错误概率为0.05,把握度效度=0.80,若结局指标数据为二分类资料,如气管插管率,将相对危险降低率及对照组发生率作为效应值;若结局指标为连续性变量,如RR、PaCO2、pH、PaO2,则将均差(MD)、方差作为效应值,分别自动生成期望信息量(RIS),设置传统界值Z=1.96,对纳入研究进行TSA分析,以判断随机误差对于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16]及结果 通过文献检索与选择,最终获得10篇RCT[9-11,17-23],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2。文献筛选具体流程见图1 。

表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 1 Document screening flow chart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13篇纳入的文献中,高质量的论文4 篇[9,11,21-22],其余论文均为中等质量,见表3。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pH值变化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了9篇[9,11,17-23]以pH值为指标的文献,经异质性检验,I2=11%,P=0.3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pH值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4,95%CI(0.03,0.04),P<0.05〕,见图2。

图2 两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值的效果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2 Forest plo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on improving the pH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PD and typeⅡrespiratory failure

2.3.2 PaCO2变化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了 9篇[9,11,17-23]以PaCO2为指标的文献,经异质性检验,I2=46%,P=0.06,综合考虑I2值与P值后决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PaCO2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22,95%CI(-8.20,-6.24),P<0.05〕,见图 3。

图3 两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CO2效果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3 Forest plo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on improving PaCO2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PD and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2.3.3 PaO2变化情况本研究共纳入了9篇[9,11,17-23]以PaO2为指标的文献,经异质性检验,I2=36%,P=0.1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PaO2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23,95%CI(5.31,7.14),P<0.05〕,见图 4。

图4 两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效果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4 Forest plo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on improving PaO2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PD and typeⅡrespiratory failure

2.3.4 RR 本研究共纳入了 8 篇[9-11,17-19,21-22]以 RR 为指标的文献,经异质性检验,I2=52%,P=0.03,经讨论后根据干预时间将其分为干预24 h内和干预24 h后进行亚组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干预24 h内:I2=41%,P=0.15,干预24 h后:I2=36%,P=0.18,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24 h内和干预24 h后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RR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5,95%CI(-4.36,-3.35),P<0.05〕,见图 5。

图5 两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RR效果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5 Forest plo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on improving the RR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PD and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2.3.5 气管插管率 本研究共纳入了8篇[9-11,18-19,21-23]以气管插管率为指标的文献,经异质性检验I2=0、P=0.6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率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9,95%CI(0.31,0.77),P<0.05〕,见图6。

图6 两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效果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6 Forest plo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on improving the intuba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PD and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2.3.6 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共纳入了7篇[10-11,17,19,21-23]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的文献,经异质性检验I2≥50%、P≤0.1,经讨论后根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亚组分析,因其他不良反应纳入文献数量过少所以只对腹胀和面部皮肤损伤进行Meta分析。合并之后异质性分析显示,腹胀发生率的I2=0、P=0.98,面部皮肤受损发生率的I2=0、P=0.88,故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RR=5.95,95%CI(1.79,19.77),P<0.05〕、面部皮肤受损发生率〔RR=8.04,95%CI(1.92,33.76),P<0.0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的比较Table 4 The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in improving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typeⅡ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2.4 敏感性分析 根据相关气管插管率指标的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纳入研究中有1项[21]研究明显游离在整体趋势之外,删除该项研究,合并结果无明显变化,可认为纳入研究稳定性较好。

2.5 TSA分析

2.5.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H值比较 两组pH值比较的TSA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CELIKEL等[21]之前的累积研究Z值穿过了传统界值同时也跨过了TSA界值,表示在尚未达到预期信息量之前已获得了肯定的结论,即BiPAP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值。

图7 BiPAP治疗对于AECOPD患者pH影响的序贯分析Figure 7 The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iPAP therapy on pH in AECOPD patients

2.5.2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aCO2比较 两组PaCO2比较的TSA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周锐等[18]之前的累积研究Z值穿过了传统界值同时也跨过了TSA界值,虽在该研究未达到RIS,但是也可以获得肯定的结论,即BiPAP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CO2值。

图8 BiPAP治疗对于AECOPD患者PaCO2影响的序贯分析Figure 8 The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iPAP therapy on PaCO2 in AECOPD patients

2.5.3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aO2比较 两组PaO2比较的TSA分析结果如图9所示,GOPIC等[11]之后的累积研究Z值穿过了传统界值同时也跨过了TSA界值,可以提前获得肯定的结论,即BiPAP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值。之后纳入的研究均跨越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虽然未达到RIS,但是也可以肯定所得结论。

图9 BiPAP治疗对于AECOPD患者PaO2影响的序贯分析Figure 9 The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iPAP therapy on PaO2 in AECOPD patients

2.5.4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RR比较 两组RR比较的TSA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CELIKEL等[21]之前的累积研究Z值穿过了传统界值,CELIKEL等[21]之后的累积研究Z值跨过了TSA界值,可以提前获得肯定的结论,即BiPAP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RR。之后纳入的研究均跨越传统界值和TSA界值,且最终达到RIS,更加肯定了所得结论。

图10 BiPAP治疗对于AECOPD患者RR影响的序贯分析Figure 10 The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iPAP therapy on RR in AECOPD patients

2.5.5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气管插管率比较 两组气管插管率比较的TSA分析结果如图11所示,累积研究Z值未触及无效区域,且CELIKEL等[21]之后的累积研究Z值穿过了传统界值,马继扬等[23]之后的累积研究Z值跨过了TSA界值,可以提前获得肯定的结论,即BiPAP治疗能明显降低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之后纳入的研究均跨越传统界值和TSA界值,但未达到RIS,但是肯定了所得结论。

图11 BiPAP治疗对于AECOPD患者气管插管率影响的序贯分析Figure 11 The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iPAP therapy on intubation rate in AECOPD patients

2.6 报告偏倚分析 根据Review Manager 5.4对所纳入的研究生成的漏斗图进行分析,发现pH值相关漏斗图的左右基本对称,提示报告偏倚影响较小,见图12,而PaCO2、PaO2值存在发表偏倚,见图13~14。

图12 pH值相关漏斗图Figure 12 pH value related funnel plot

图13 PaCO2相关漏斗图Figure 13 PaCO2 related funnel plot

图14 PaO2相关漏斗图Figure 14 PaO2 related funnel plot

3 讨论

3.1 BiPAP用于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3.1.1 BiPAP对呼吸性酸中毒改善的效果分析 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会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并且在此状况下患者死亡率接近50%[24-25],持续低流量氧疗是临床常见的干预方法,但是该方法常面临起效慢、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23]。本研究Meta合并结果显示,BiPAP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值和PaCO2,且本研究TSA结果进一步肯定了Meta分析结果。这可能与BiPAP模式提供的气流量[8]有关,其动态的吸气压可以克服气道阻力从而增加肺泡通气量,动态的呼气压可以避免呼气相时小气道过早关闭,促使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7],进而迅速改善患者呼吸性酸中毒的状况。MORET等[26]的研究也证实将BiPAP用于纠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的疗效明显。但马继扬等[23]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PaCO2和pH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研究纳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干预时间较短有关,所以今后可以对BiPAP纠正重度呼吸性酸中毒的短期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基于Meta合并结果和大量的相关RCT[9,17-20,22]的结果,推荐临床医护人员对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BiPAP来改善呼吸性酸中毒。但当患者伴有意识障碍时,因其气道自我保护机制不健全,所以应该谨慎使用BiPAP,除非可以确定患者的昏迷是由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时才可以在严密监护下使用[7]。

3.1.2 BiPAP对气管插管率的影响 CARRERA等[9]研究认为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pH值<7.25、氧合指标无改善、高碳酸血症昏迷等呼吸衰竭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而被迫采取有创气管插管。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氧疗相比,BiPAP可以有效降低AECOPD患者的有创气管插管率,可能与BiPAP有效缓解并阻止病情继续恶化从而不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创气管插管有关。一项关于院前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系统评价指出,BiPAP对于降低气管插管率的有效性尚不明确[27],这可能与该研究纳入BiPAP干预的文献量较少有关,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BiPAP在院前急救的作用。同时由于BiPAP属于辅助通气技术[7],常运用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所以当面对心脏和呼吸骤停的患者时,建议立即采取心肺复苏和有创气管插管来挽救患者生命。

3.1.3 BiPAP对于缺氧状况改善的效果分析 缺氧是AECOPD的主要症状之一,纠正缺氧是治疗AECOPD的关键措施[2]。本研究结果显示,BiPAP治疗相比于常规氧疗能明显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这可能与BiPAP开放了塌陷的上气道,提高肺通气容积,改善了通气/血流比值[7]有关。BARBÉ 等[12]和 CARRERA 等[9]研究结果发现,BiPAP与常规氧疗在改善患者缺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CARRERA等[9]在对照组使用自制安慰式BiPAP进行氧疗对于患者造成一定影响和BARBÉ等[12]使用BiPAP持续干预时间较短有关,今后可以对BiPAP持续干预时间和PaO2的关系进行探讨。陈卫香等[28]的研究认为对于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BiPAP能够更快地纠正缺氧,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且本研究TSA的结果也肯定了Meta分析结果。BiPAP在改善缺氧的同时还缓解了二氧化碳潴留,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所以建议对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BiPAP来改善缺氧的状况,在使用BiPAP时应该注意患者上气道是否通畅,若患者出现上气道阻塞应暂停使用BiPAP治疗[7]。

3.1.4 BiPAP对呼吸肌疲乏改善效果 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缺氧和RR增加,使呼吸肌在缺氧的状况下负荷加重,容易出现呼吸肌疲乏[29]。有研究显示,呼吸肌疲乏加重容易导致AECOPD病情恶化进而并发Ⅱ型呼吸衰竭[30-31]。本研究结果显示,BiPAP治疗相比于常规氧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缺氧和RR过快的状况。这可能与BiPAP纠正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呼吸中枢神经反射恢复正常有关。BARBÉ等[12]研究发现,BiPAP相较于常规氧疗在改善呼吸肌疲乏上没有明显优势,这可能与其样本较少且干预前患者已经及时接受了氧疗,呼吸肌疲乏得到了一定缓解有关。BiPAP可以在改善缺氧和酸中毒的基础上使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所以在面对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时推荐使用BiPAP来改善呼吸肌疲乏的状况。

3.2 BiPAP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使用BiPAP干预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面部皮肤损伤、腹胀、口干等[10-11,19,21-23]。本研究结果显示,BiPAP相比于常规氧疗的面部皮肤损伤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面部皮肤损伤可能与BiPAP长期使用鼻罩和面罩对皮肤产生压迫有关。目前临床针对呼吸机引起的面部皮肤损伤采取了下列相关措施:(1)使用可粘性敷料,将敷料置于常见压力点可以通过扩大受压面积来减少局部受压程度进而预防面部皮肤损伤;(2)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压力性损伤史、面部畸形和面部创伤,如果患者存在压力性损伤史应在干预过程中加强皮肤观察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缩短每次干预时间,患者存在面部畸形和面部创伤应该考虑其他通气方法[7,32]。腹胀可能与BiPAP的高气压导致上食管括约肌打开,气体进入胃部有关。目前存在以下措施来预防和缓解腹胀:(1)ANTONELLI等[33]研究认为当气压>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时易发生腹胀,所以在患者病情允许下可以将BiPAP输送的气压调制25 cm H2O以下来预防腹胀的发生;(2)当患者出现腹胀时可以使用鼻胃管进行缓解;(3)当面对意识障碍且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时应谨慎使用BiPAP[7],以免患者人机协同程度低下而引起腹胀。有研究认为,BiPAP引起的不良反应通常可以预防且较为轻微,在BiPAP停止使用后不良反应可以自我改善[7,32],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要加强观察与及时防治。此外与面罩不耐受、眼部不适、口干、头痛、肺炎、胃食管反流、上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相关的文献纳入较少,不能证实相应观点,故今后应增加相应不良反应的研究数量加以证实。

3.3 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 目前有指南指出NIV可运用于AECOPD的治疗[2],这导致了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无创呼吸机的大量使用,但有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无创呼吸机对于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均是有益的[9],并且指南没有明确给出相关的推荐。虽然有研究[34]对BiPAP用于AECOPD并发高碳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但是相比之下本文纳入的研究对象更加具有代表性,检索的数据库更加全面。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BiPAP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纳入文献的质量有待提高,其中部分文献存在发表偏倚(2)包含部分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第一秒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文献数量不足,导致未能展开分析进行讨论,提示临床应进一步增加对BiPAP运用的研究,以为其广泛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作者贡献:滕文哲、程康耀、王茵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滕文哲、陈虎、石思瑶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收集;滕文哲进行数据整理,撰写论文;滕文哲、程康耀进行统计学处理;程康耀进行论文的修订;王茵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程康耀、王茵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界值呼吸衰竭异质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0
《确认GRADE证据评级的目标》文献解读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初中数学中绝对值性质的应用
部分国家和地区司机血液酒精浓度界值及相关处罚规定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2:03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